APP下载

论新课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指导价值

2020-07-06顾丽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新课标高中语文

顾丽萍

从古到今,阅读一直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指引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技巧,学会自主阅读,深入细致地、快速地领会阅读对象的文本要旨,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内涵的重要一步。不可否认,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作文能够综合地体现一名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因此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难以攀登的山峰。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可以说就是培养并提升高中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今天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长、学校、学生等社会各方面对高中的语文教与学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希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心满意足的成绩,更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语言和写作功底充分利用并展现出来。因此,面对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作文教学如何有效、高效地开展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这就要求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认真阅读、深入领会《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这一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宝典”。遵循其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迷失教学方向,不掉入教学方式的窠臼,达到教学初始设定的课程目标。

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深入学习新课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处处可寻。比如关于课程性质,其中就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首先就体现在阅读,人类社会如果没有阅读,就无法实现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鉴赏文化,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的语言交流和文字表述上。又如,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此处没有明确指出阅读与写作,但是深入理解之后就会发现,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滋养,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提升是牢牢捆绑在一起,密不可分的。要想实现自身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唯有通过广博的阅读、欣赏人类的历史文化,从中“贪婪”地吸食营养,化为己有,化为己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教学要实现的学生五个方面能力(“积累·整合”能力、“感受·鉴赏”能力、“思考·领悟”能力、“应用·拓展”能力、“发现·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阅读与写作这两个环节中,将深入而灵活的阅读与笔耕不辍结合起来,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弄潮儿。

语文教师在深入阅读新课标后,就会在文本阅读教学方面找寻到广阔的创造空间。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在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如何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一重要问题。那么针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问题,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的呢?

1.“积累·整合”目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广泛阅读。

新课标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语感产生和语文素养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如果只是单纯依靠于课本教材的阅读,是无法实现广泛大量的阅读目标的。因此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志趣与心理需求,老师可以指导他们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文本。这样不仅让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了拓展,而且让他们在浓厚的阅读兴趣中无形积累了很多语言知识、作文素材,日积月累,写作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2.“感受·鉴赏”目标要求指导学生精读作品,提升阅读质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只有字斟句酌、咀嚼再三、潜心品味的精读,才能让阅读者感悟到作品的精华要旨,才能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阅读过程中能触发阅读者的心灵感悟,那么文学精髓才能得到传承。因此,指导学生精读文学作品是提升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广大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中去,而不是浮光掠影的一看而过。

3.“思考·领悟”目标要求学生形成自我认知,为个性、创新地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铺垫。

学生精读深读体裁丰富、内容多样的文学作品后,自然会或多或少的从中引起心灵的回应,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从而领悟出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道理。日积月累,学生会越来越有主见,不迷信书本,不盲目读书,越来越能得心应手地在作文中创新而又个性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4.“应用·拓展”目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起所学的知识。在阅读中生发出新意,把书读活,走进课本又能从课本里跳出,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同生活联系起来,触发丰富的想象联想。譬如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能联想到欧·亨利的其他作品,进而延及思考到欧·亨利的写作技巧、创作风格,并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加以借鉴、学习等等,这样就能将有限的课本化作写作的源源不断的活水之源。

5.“发现·创新”目标要求学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应试心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培养。新课标提出的“发现·创新”这一课程目标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最高要求。落实到阅读与写作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千姿百态的语言知识、写作技巧相互交汇贯通,开阔了视野,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在写作运用训练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将自己所学所悟的东西,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方式表达出来,时刻彰显出一种创新的人生姿态。

因此,我们把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毫不为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把课本教材阅读与外延阅读相结合,把阅读与写作教学工作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做。

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有限的课堂时间、狭窄的阅读面以及固定化的写作训练,使得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五方面发展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寻求广阔的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可行且必要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研究、探索的。

[作者通联:江苏大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新课标高中语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