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2020-07-06万元洪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荆轲秦王太子

万元洪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归纳整理。

2.分析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之“因而刺杀之”。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文学常识

1.足下:“足下”是一个汉语词语,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2.竖子:“竖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童仆;小子,对人的蔑称。如:明沉采《千金记·入关》:“那无知竖子,激得我怒气填胸。”《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郭庆藩集释:“竖子,童仆也。”

3.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

4.九宾:“九宾”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准确概括段落大意。

3.能够找出推动本文发展的主要矛盾冲突。

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2.文章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本文一共有几组矛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1-2自然段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能够熟练翻译文段。

2.分析“荆轲刺秦”的背景并赏析原文中写形势的文段,总结其语言特点。

局部赏析:

1-2自然段

一、积累文言知识

1.解释加点词语。

(1)进兵北略地

(2)旦暮渡易水

(3)微太子言

(4)购之金千斤

(5)秦王必说见臣

(6)穷困

(7)更虑之

(8)而伤长者之意

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落实重点字词)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太子曰:“樊將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背景(用原文句子回答):

语言特点(语言特点+效果+内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能熟练翻译文段。

2.分析归纳3-9自然段中太子和荆轲的性格。

一、积累文言字词

1.解释加点词语。

(1)秦之遇将军

(2)可以解燕国之患

(3)然则

(4)见陵之耻

(5)樊於期乃前曰

(6)函封之

(7)太子迟之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为变徵之声

(10)发尽上指冠

(11)仰天太息流涕曰

(12)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13)今日往而不反者

(14)其人居远未来

(15)将军岂有意乎?

(16)终已不顾

(17)日以尽矣

2.翻译下列语句。(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落实重点字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太子和荆轲什么性格?

原因:

性格(太子):

性格(荆轲):

2.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表现了荆轲什么特点?哪一个细节令你感动?

性格特点:

(细节+理由):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本部分的重点文言字词、特殊句式,能准确熟练翻译10-18自然段。

2.赏析“刺秦”过程中的人物细节描写。

3.总结归纳荆轲的人物形象。

一、积累文言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持千金之资币物

(2)轲自知事不就

(3)卒起不意

(4)秦王还柱而走

(5)比诸侯之列

(6)顾笑武阳

(7)发图

(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諸郎中执兵

(12)荆轲废

(13)左右乃曰

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落实重点字词)

(1)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2)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二、研读课文第三、四部分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1)语言描写(摘录一句你喜欢的句子)

具体句子:

(2)秦王动作描写(摘录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

(3)荆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摘录原文句子)

神态:

动作:

2.荆轲的智勇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智:

勇:

3.问题探究:古人对荆轲有以下评价,你肯定还是否定荆轲的做法?

否定:苏轼:“始速祸焉”

鲍彪:“轲不足道。”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肯定:司马迁:“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为哉。”

左思:“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观点:

理由: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略)

[作者通联:湖北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荆轲秦王太子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北太子湖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