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差异,让小语课堂个性飞扬

2020-07-04朱韵怡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课堂

朱韵怡

【摘 要】虽说一年级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存有比较大的差异。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面对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够勇敢地站在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几经尝试,有了初步的认识:(1)活力课堂,善学激趣;(2)多元阅读,悦读会说;(3)创意桥梁,乐写促学……孩子的点滴成长就是对一名老师最好的奖励。

【关键词】 差异;个性;课堂

一年级,一个很可爱的名字;语文,一门值得探究的学科。我很荣幸担任了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上任不多久,就惊讶地发现:一同跨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竟然有明显的分层。就拿识字来说,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三四千个字,有的却只能认得三四十个字……怎样直面差异,让我们的孩子站在课堂中央呢?这个问题萦绕在脑际,于是,我反复查阅资料,思考对策,开始脚踏实地去探索。

一、活力课堂,善学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拼音和识字是主旋律。我尝试利用一年级孩子好玩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我的课堂教学,抓住教育契机,及时表扬鼓励,着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孩子个性的“场所”,让孩子的个性与共性在宽松、愉悦、自然的气氛中得到释放,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在让学生践行“预习三部曲”(①读五遍课文内容;②进行自然段划分;③用铅笔圈划出绿色通道汉字和四会字)的基础上,我将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趣味教学游戏,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的学习能力。

孩子们的年段特点决定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共性,语文课堂上需要更多的“察纳雅言”,有想法、有办法的孩子可以大胆举手,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记字方法,而这通常能被大部分孩子所接受,例如有趣的口诀、幽默的故事、风趣的笑话……乐一乐、笑一笑,记忆也牢固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呀。

由此受到启发,在期末临近的时候,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复习,我组织孩子们成立了“石榴复习小联盟”,四人一小组,一共十一组,目的是改变天气燥热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浮躁的风气抑制住,并且有效督促那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让他们能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赢。孩子们利用课间,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有的背诵知识点、有的商讨习题答案、有的认真默写……积极、热情、投入,就连往常一下课就钻出教室的孩子,也收住了脚步,加入到这个帮助和被帮助的行列当中去,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二、多元阅读,悦读会说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消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第一学段中更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闲来无事,总会拿起《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我鼓励孩子们多阅读,扩大自己的识字量和语感,丰富阅历。但又想到思想家歌德的话——“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硬性的规定往往会束缚孩子,甚至会引起反感。查阅诸多资料发现,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尝试利用故事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始实行阶段,我找了一些比较有寓意的绘本,讲给他们听;渐入佳境后,以“故事”为基点,与平时的德育、智育相结合,把孩子们在品生课上喜欢的人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搬上台面,巧妙把作业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聚焦在这些人物的身上,使这些问题变身成故事。当孩子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就变得客观许多,也更易接受。

随着阅读教学的深入,我挑选了一本符合本年级孩子年段特点的图书——《穿靴子的猫》来尝试引读。故事浅显且充满想象力,情节生动有趣,我每天只挑故事的前半段讲述,剩下的那就是“预知后事如何,请自己回家看书找答案啦”。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调动起来,读书热情高涨,在寻找故事高潮、结尾的同时,识字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三、創意桥梁,乐写促学

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原理,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尽力让在不同起点上的孩子都得到最优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的模式、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允许部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写作在语文教学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一年级虽然不做要求,但我深知,没有“地基”,哪来“楼房”?为此,我搭建了我们班的“石榴特色本”——“创意桥”,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以任意形式,自由发挥。一两句话也好,精美的图画配上文字也罢,只要是真实的表达,我都欣然接受,凡是上交的作品,我均会发放石榴章的奖励,有创意的,奖励还会翻倍。于是,我们班的“小小作家”们的创作热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瞧,充满童趣的小儿歌《洒水车》:“多咪唆米,唱歌了。洒水车呀,开来了。马路马路,洗澡了。花草树木,更美了。”没有任何添加,纯净自然,孩子天真无邪的视角始终给我们传递着事物的美好、安静和谐。

每一次的“创意桥”,对我都是一份充满惊喜的礼物。站在孩子的思维立场去思考、去感悟世界,充满着奇思妙想。比如语文课本中的《鲜花和星星》这一课,我只教了第一课时,就从“创意桥”中发现了“翻版”:一个孩子已经对文本进行了题目为《流星和白云》的改编,很让人吃惊:“我最喜欢夏天满天的白云: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流星还多。到了晚上,白云走了,我数着满天的流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天上的白云还多。”《西瓜和繁星》,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西瓜,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真比天上的繁星还多。到了晚上,西瓜吃完了,我数着满天的繁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西瓜还多。”

总之,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基础教育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前提下,实施语文的差异化教学,是个很合时宜的策略。这样既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发展个性,让孩子站在课堂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品尝收获的喜悦,茁壮成长起来。路漫漫,志坚定,则未来不远。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课堂
相似与差异
欢乐的课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