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接受美学”理论,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

2020-07-04沈金花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6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佳作美学

沈金花

“接受美学”认为要将读者作为中心,学者姚斯提出作品只有在读者积极参与后才有生命,读者不是被动、消极进行阅读,而是主观能动地参与其中,对作品进行诠释,这样才能最终产生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想让学生写出佳作,就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只有在关注读者阅读期待的基础上写作,才能写出佳作,提高写作水平。

一、“召唤结构”,读写结合

目前的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阅读和写作分离的现象,阅读教学比较关注对作品精彩词句和主旨的分析、理解,很少关注写作技巧和作者的构思方法。然而,写作和阅读一脉相承,将两者整合,才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学者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认为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随时召唤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进来。在阅读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进入文本中,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进行相应的读写活动。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让人对景物印象深刻。学完这篇文章后,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觉得作者在欣赏了荷塘美景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品读作品。随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能找到美,心情郁闷时,欣赏美景能让人心情愉快。你是否曾经看到过这样的美景呢,你能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吗?”这个问题使學生在写作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写出来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

“召唤结构”使学生能随时进入作品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之共鸣。这样,学生更容易进入写作状态。学生自主写作时也可以基于“召唤结构”进行写作,在作文中适当留白,引导读者和自己形成共鸣。

二、读者意识,抒写真情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要在心中虚构出一个倾诉或交流的对象,明确作品是写给谁看的,这样才能写出佳作。叶圣陶认为教师在出作文题目时要尽量选择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这就是说,作文命题也要具有读者意识,要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更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2017年高考作文给出了一些和中国有关的关键词,包括“广场舞”“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朋友读懂中国。关键词很多,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此时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要求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那么,你觉得‘外国青年最迫切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是什么?如果能介绍一些外国没有的事物,是不是能更好地吸引读者?”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考虑“读者意识”,思考外国读者想要了解什么。如有学生认为:“从不少新闻中我了解到,外国人很少用移动支付,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连街头小贩都使用移动支付,真是一个奇迹。我觉得他们一定很想了解中国的移动支付,我打算以此为关键词写作。”写作时,学生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自然能写出佳作。

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时,若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作文题目,或者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产生表达欲望,学生就能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

三、观察生活,言之有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极观察生活,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虚构。

2016的高考作文是一组漫画,一名男孩从100分跌到98分,从被亲吻变成被打,而另一名男孩从55分进步到61分,从被打变成被亲吻。这组漫画展现了生活中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看似简单,却蕴藏深意。要写好这个文题,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看看身边的家长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这样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整合,就能找到漫画对应的现实人物。有学生便选取了自己观察到的“别人的家长”和“别人家的孩子”的素材,写了一名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会弹钢琴,强迫自己的孩子训练,忽视了自家孩子绘画天赋的故事。最后总结:“家长想让孩子成才,这无可厚非,但分数不代表一切,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可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基于观察生活写出来的作文更具体生动。

要提升学生“召唤结构”的能力,就要让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观察和思考生活,并对观察到的事物展开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了想象力,学生便能写出言之有物的佳作。

四、以小见大,凸显个性

“接受美学”理论在写作的整个过程都有体现,不管是作品的立意还是材料的选择,都要考虑读者意识。选材时,要满足读者期待,选择一些新颖独特、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材料。

2018年高考作文给出了“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精准扶贫启动”“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等信息,要求学生以“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为主题写作。写这样的文题,若只是罗列世人皆知的时事新闻,虽然也能让读者热血沸腾,但很难给人新颖的感觉。此时若能结合身边的真实经历,以小见大,则能更好地引发读者共鸣。有学生在得到启发后写了自己家乡的新闻。“眼看着柑橘就要成熟了,销售却成了问题,这该怎么办呢?村干部带头当起了‘网红,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帮助村民卖柑橘,一下子打开了市场。”这篇作文从身边写起,展现了农村新变化,体现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小见大,让读者耳目一新。

若要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就要选择时事政治、生活见闻类的素材,从小事切入,深化主题,这样能写出个性化作文,打动读者。

学者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接受美学”方法论,认为读者的经验、素养、理想等都对阅读文学作品有影响,在阅读中表现为潜在的审美期待。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考虑读者的阅读期待,如此,学生才能写出吸引人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佳作美学
印花派对
佳作欣赏
纯白美学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