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舒适区”导写

2020-07-04赵红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6期
关键词:单向安逸材料

赵红平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冬天,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风雨无虞的恒温空调房,温暖舒适的早晨被窝,最让人难以“割舍”。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告别最安全稳妥的地方,裹紧衣服走出去迎接温差的挑战。

近来流行“舒适区”概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某些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或者生活方式会让人置身其中感到舒适,就像冬天的空调房和早起的被窝,让人不舍离去。但如果想得到人生更大的精进,就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导  写

本则材料以生活中常见的“舒适区”现象为引子,让考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舒适区” 。从材料本身和命题指向看,此题的写作方向比较明显,核心观点应是“想要获得人生更大的精进,就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从这个意义上看,浅层的审题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是,如何正确理解“舒适区”的内涵与指向,如何积极辩证地看待“舒适区”现象,是区分立意高下的重要指标。

分析和理解本则材料,首先要从关键词“舒适区”的内涵入手。舒适区,指的是偏好熟悉环境和稳定生活方式的心理状态,已经形成了习惯(惯例)的解决问题的某些行为或方式,让人置身其中感到安全、稳妥和舒适的某种生活环境或模式等。舒适区常让人感到安全、稳妥和舒适,使人感到自己对事物强有力的掌控,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容易使人构建对自我的认知,肯定自身的能力,让人在放松的狀态下学习和生活。其次要能够剖析为什么“想要获得人生更大的精进,就要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轻车熟路”常意味着自我的重复,不容易推陈出新;沉湎于舒适区里的四平八稳,可能扼杀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况且,有的“舒适区”(如满足现状的心理模式、“安乐窝”类的环境)缺乏长久驻足的价值,有的“舒适区”(如惯用的套路、一成不变的方法)缺乏长期重复的价值。从更高层次看,只有走出舒适区,挑战更多未知的领域,于未走过处开出新路,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获得人生更大的精进。当然,如果能写到人生努力的过程就是寻找和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则立意更为辩证与深刻。

另外,从理性思辨的要求说,第一层次(55分以上)的文章要能辩证看待“舒适区”,不将其作为贬义词而大加挞伐。从写作要求的“体验”“思考”看,作文的文体更多指向论述类文章。

走出舒适区

一成不变的生活,固定的圈子,意味着安稳,却也是平凡与碌碌无为开始生长的窝,若没有迎接风雨走出舒适区的勇气,怎能有所成就?

《肖申的克救赎》中有段话:那些体制的构想很可怕,一开始你想反抗他们,后来你逐渐依赖他们,到最后你离不开他们,这时候你就被体制化了。某种角度上说那些让你安逸的环境舒适区也是一种体制。《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说,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想象构建了舒适区,塑造安逸的欲望使人沉沦。

可不离开那个安逸的圈子,又怎能取得人生更大的精进?

老鹰要飞向天空,便要先走出它们的舒适区,要么面对高空拥抱苍穹,要么溺于安逸走向死亡。居里夫人获奖无数却将奖牌给孩子玩,对于她,奖章不是堆砌舒适的砖,而是限制发展的枷锁,她不愿沉湎于鲜花掌声的温柔乡,而是选择潜心于自己所爱的研究,所以她才能一直有所精进有所得。

况且,你以为的安全稳妥的舒适区有时也会积聚风雨,酝酿风暴。

大清自诩天朝上国,闭关锁国,安于舒适,可它真能一直稳妥吗?不能,固步自封,最后只能被列强用炮火轰开大门。美国的精英们曾召开过一个会议,讨论后认为社会中确实有“八二效应”存在,即世界80%的财富掌握于20%的人手中,20%的人利用80%的大众实现自己的利益。如何让80%的人心甘情愿为20%的人付出?答案便是为他们营造舒适圈,让他们安于现状不愿进取。

如此你还想窝在舒适区吗?

溪水一直清澈的原因便在于它的源头有活水不断注入,它永远没有停止过更新自己,永远向前走着,无论风雨,即使前途未知。有时候,亲眼见过山,才知那是山,见过水,才知那是水。世界那么大,总要走出去看看,摆脱小马过河般的胆怯,未来是风是雨,只有体验过才知道,于激流中荡舟,也别有一番风味啊。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然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别让现在生活的温暖禁锢了你的脚步。走出舒适区,拥抱新未来,迎接挑战,突破自己。

不做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说到:所谓单向度的人,即丧失了自我否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能力的人。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能找到一块心灵的“处女地”已实属不易,于是人们便不愿抽身剥离“舒适区”。殊不知,日复一日生活的公式,会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消磨你的棱角,使你最终搁浅,平庸度过余生。

很多人寄情于平淡的生活,他们不愿登上山巅去欣赏瑰丽日出,只愿在山脚下呼吸新鲜的空气。他们的目光只聚焦于当下的快乐,却忽视了明日更多的可能。可以说,正是因为思维的惯性、思考的惰性,让他们迷失在自我编织的虚幻梦境里,岂不可悲可叹可惜!

然而,生命的钥匙在自己的手中,善加利用,未来有更多的可能。冲破思想的藩篱,才能在人生的隧道中不断掘进,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因此,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挥手告别“舒适区”,展望拥抱新开始。你看英国诗人拜伦,笔下流淌的诗句充满着对自由的向往,但在诗歌《唐璜》尚未完成之时,他只身一人来到希腊,为那里的人们的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生命中最壮丽的诗不是用鹅毛笔写就的,而是用自身的行动铸就的——行动永远是真正的诗篇。从拜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敢于跳出思维定式,跳出舒适区的无畏与勇敢——谁说诗人只晓风花雪月?为人类自由而做的斗争,本身便有意义。

正是因为不断挥手告别舒适区,才有了生命流光。博尔赫斯说:“理想的拉力大于现实的推力,正因为有无数仁人志士勇于追梦,才有了那么多生命的璀璨明丽得以成就。”

是的,理想是指引你前进的灯火,此火从未熄灭。而当你因沉湎舒适不愿突破之时,这火也就要飘忽闪烁了。

但请你千万记得,“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唯愿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创造出更多的可能将中山先生的夙愿内化为自身前行之动力,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之中,获取于人生、于国家更大的精进。

跳出舒适区,更是跳出框架,解放人的天性,使我们对人性有纵深的理解。比之欣赏在理念与思辨中纠结不已的哈姆雷特,我更欣赏那个虽有些直白却充满行动力的堂·吉诃德。

窃以为,不做单向度的人,该是我们的精神追求;而冲破舒适区的樊篱,更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相信当你勇敢跨出那一步的时候,会像冯至在《十四行集》里说的那样,“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点  评

这篇文章写得很大气。首先,主题明确,围绕“突破舒适区”这一材料核心,剖析概念,从老鹰到居里夫人,再到清朝政府固步自封,逐层递进,举例典型,紧扣材料,观点发人深省。行文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及举例论证,分析妥帖,又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语言凝炼而有张力,旁征博引,文采斐然。

猜你喜欢

单向安逸材料
时间不会突然出现
蓝,另一种蓝
单向空间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可爱的小瓢虫
知世界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