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处处阳明迹

2020-07-04郑休白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讲学阳明王阳明

郑休白

2017年1月9日,绍兴市阳明小学学生在兰亭花街鲜虾山王阳明墓前献祭舞“吾心光明”(韩传号/摄)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出生在余姚,但他的祖上在绍兴住了一千多年。

1481年,高中状元的王阳明父亲,因常思山阴山水佳丽,带着10岁的王阳明,从余姚迁居位于绍兴府城西迎恩门内的山阴县光相坊。

从10岁到18岁,王阳明都生活在绍兴。人杰地灵的绍兴孕育了少年王阳明的鸿鹄之志和清逸之气。而此后沉浮于宦海的王阳明又多次回到绍兴“了悟心性”。

嘉靖七年(1528年),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今江西大余县)。次年,王阳明灵柩从南昌运回绍兴,归葬兰亭洪溪。

王阳明求学于绍兴,生长于绍兴,避难于绍兴,归葬于绍兴,阳明府第、阳明洞天、稽山书院、阳明书院、阳明墓等遗迹和遗址也都在绍兴。

一座绍兴城,处处阳明迹。据悉,绍兴将投资60亿元,全面打造阳明故里,预计到2022年初具规模。

故居那一场大火

王阳明故居,座落在绍兴市区王衙弄,建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也称“伯府第”,与全国文保单位吕府隔弄相望。

它是王阳明晚年在绍兴的住宅。

伯府原有楼房50间,北有观象台,南有碧霞池,东靠王衙弄,西至船舫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用材讲究。其中的伯府大厅,均用楠木构筑,器宇轩昂,足可容纳百人。俗有“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之说。

可惜伯府在太平天国时被焚烧,现仅存石门三柱(也称“石门框”,为伯府主体建筑——大厅前大门的残存),旧屋数间。

然而,见证过当年伯府厅繁华的石门三柱依然昂然挺立,年年岁岁,默守着大厅的一片废墟和沉默。饮酒亭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诗意,观象台早已没有了往年的气象,碧霞池也在经年的洗涤中凝练成一种沉静。只有那沿池附着的杂草绿苔仍透出一种强韧的生命活力,丝丝缕缕诉说着伯府当年的繁榮和风光。

春日的阳光照在碧霞池上,波光粼粼。仿佛看到,55岁的王阳明站在碧霞池天泉桥上,目光如炬,面对得意门生钱德洪、王畿,款款授立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在中国哲学史上被称为著名的“四句教”(亦称“天泉证道”),融儒释道于一体,揭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之所在。

木门紧闭,从门缝里望进去,一砖一石历历在目。一场大火使伯府厅夷为平地,但一条又一条通向河道、街市、幽巷、民居的小径纵横交织,阳明心学并没消失,而是开枝散叶,枝繁叶茂。

阳明洞修身养心

王阳明开创性的哲学思想“心学”与绍兴一座山——宛委山密不可分,更与山上的一个洞——阳明洞密不可分。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阳明因病归越,筑室阳明洞天,整整三年,修身养心。

阳明洞位于绍兴会稽山,距城东南二十里。该洞是绍兴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大禹,在平定水患之后,划定九州,巡游江南,登会稽、探禹穴,在此留有金书玉简。大禹去世后埋葬会稽山,是为大禹陵。大禹所到的禹穴,后来被民间认为是阳明大神所居,于是成为道教的仙洞,称为“阳明洞天”,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洞天。

阳明洞隐匿于野草丛生处,石匮壁立,中有孔穴,洞顶擎一片蓝天,洞口观四季风光。

洞天标志是一倾斜的巨石,称飞来石,贺知章等唐宋名贤曾在此石上题刻。

阳明洞天,早在唐代就有名了,有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一诗为证:“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年仅31岁的王阳明择此佳境,结庐筑室,修身养心,阐悟心学,不知道是一种明智的生命放达,还是一种执拗的理性肆意?但王阳明结庐洞穴,并非魏晋名士放浪形骇式的洒脱,也不是唐宋诗人们惬意迷醉式的吟唱,而是一种“敢将世道一身担,显被生刑万死甘;满腹文章宁有用,百年臣子独无慙”的责任感使然。

在阳明洞三年参悟,王阳明率性将阳明作了自己的别号,并自称阳明山人。

在这个阳明洞天,王阳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收徒讲学。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即将谪赴龙场前,在阳明洞天收妹婿徐爱及山阴白洋弟子蔡宗兖、朱节为学生。而王阳明的重要弟子,如绍兴王畿、钱德洪、徐珊,海宁董沄,江苏泰州王艮,福建郑善夫,江西邹守益、魏良器、何廷仁、黄弘纲等,亦均曾受教于阳明洞天。

王阳明求学于绍兴,生长于绍兴,避难于绍兴,归葬于绍兴,阳明府第、阳明洞天、稽山书院、阳明书院、阳明墓等遗迹和遗址也都在绍兴。

即使是在离开绍兴的日子里,阳明洞天也是王阳明梦萦魂牵的地方。正德三年(1508年)春,被贬到龙场后的王阳明,因怀念绍兴的阳明洞天,改东洞为阳明小洞天。在江西平宁王之乱期间,王阳明也将那个率军小憩的龙南玉石岩双洞,命名为“阳明别洞”。

绍兴城传道授业

王阳明在绍兴做的最重要的事,一件是筑室阳明洞,另一件就是讲学。

绍兴城里府山风雨亭处,原有一个名闻遐迩的稽山书院,为范仲淹出任越州知州时创建。书院地基近10亩,学田近16亩,一时海内闻名。可惜至元末曾一度荒废。直到明嘉靖三年,绍兴知府南大吉及山阴县令吴灜拓建稽山书院,增建“明德堂”、“尊经阁”。以后,王阳明便在此系统阐述了“致良知”思想。

书院常有湖广、直隶、南赣、安福、新建、泰和等八方学者300余人环坐而听,盛况空前。经王阳明多年讲学及扩建,稽山书院再度成为当时国内最著名的书院。如今,我们虽然再也见不到当年的稽山书院,但《古文观止》中王阳明那篇《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让书院以精神的形态走进了中国文化史册,彪炳千秋。

嘉靖四年,由于门徒日益增多,王阳明又在越城西郭门内光相桥之东增设阳明书院。从此,越中讲学之风大盛,“致良知”学说广泛传播。绍兴一时成为阳明弟子集聚讲学中心。

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至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王阳明因卓越功勋遭受朝廷猜忌,回绍兴专事讲学,传授“致良知”思想。这六年,王阳明奔波往来于绍兴城内的新建伯府、阳明书院、阳明洞天、稽山书院,和余姚龙泉山中天阁等讲学地,为日后阳明心学形成燎原之势培育了火种。

2019年5月18日,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绍兴隆重开幕。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在论坛开幕式上说:“绍兴作为阳明先生的故乡、阳明心学的发端地成熟地传播地、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永久会址城市,对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具有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讲学阳明王阳明
银龄讲学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2019银铃讲学计划印发湖南拟招260人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
浅谈讲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