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探析

2020-07-04王艳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日照市乡村

王艳

【摘 要】 本文认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日照路径,日照市在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时,应该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核心,有效延伸“产业链”;以挖掘新功能新价值为先导,显著提升“价值链”;以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为关键,有力打通“供应链”。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日照市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与基础。做到产业兴旺,必须统筹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1]但是日照市在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时,仍然存在类型、规模等方面不全面、不平衡,一二三产业布局尚不协调等问题,由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核心,有效延伸“产业链”

1、做大做强电子商务

(1)完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县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对各乡镇和村级物流配送公司进行整合,建立农村电商物流生态体系。从京东、圆通、申通等快递公司里选取一家电商物流企业承担该区县所有的物流配送,并向其他所有电商企业开放,从而形成规模经济,降低快递送下乡和运出村的成本。

(2)建设电商产业孵化园。整合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培育电商公共品牌,将桑蚕、中药材、樱桃、草莓、蜂蜜等多个农产品列入“日照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名单”,设计统一公共品牌包装。既要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还要建设日照市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推广营销本市特色优势农产品。

(3)创新电商营销模式。在樱桃、草莓、苹果、板栗等日照市特色优势农产品收获的季节,举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大赛。采用“农户+交易平台+销售团队”的合作经营模式,通过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新媒体群推广、软文推广、线下推广等营销模式,或者采取“直播+农业+电商”的模式,邀请网红来日照市农业生产基地进行直播,提升日照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

(4)组建电子商务协会。在日照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农业龙头企业发起组建日照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电商和农民提供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方针政策解读、信息共享、人才培训、产销对接、商标注册指导、网店装修、市场监管、智库支持等全方位服务。

2、推广订单农业

鼓励大型餐饮、超市等服务类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建立原材料直供基地;支持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员工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休闲场所;组建社区团购群,以社区为单位与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顾客预付生产费用,生产基地按时供应农产品;发展认养农业,城市居民周末闲暇时自己去搭理,平时委托管家种养,实现了线上24小时远程监管、线下体验种养乐趣和在家收获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完美结合。

3、培育会展农业

以会展业为依托,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博览会、交易会、订货会、展览会以及各种农业论坛、洽谈会、交流会等,形成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创造商机,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升日照农业知名度。

二、以挖掘新功能新价值为先导,显著提升“价值链”

1、挖掘休闲功能,推动“农业+旅游”发展

(1)做大“不负”品牌,打造精品民宿。科学制定日照市民宿发展规划,分类定位民宿消费市场。主打自然风光的民宿可以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展住宿减门票等活动;主打历史人文风俗的民宿可以通过当地民间故事、文娱节庆活动等服务,为游客营造梦回千古的穿越体验;主打特色体验型的民宿可以通过采摘垂钓、农事体验、亲子活动等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主打新村展示型的民宿不仅要展示农村新风貌,还要适当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总之,要以本土特色为主,与当地旅游资源融合开发,切忌不能粗放式发展,游客来了之后要能留得下,不能为了住民宿而住民宿。

(2)开发创意主题乡村旅游,打造精品研学营地。在乡村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选取黑虎山、大青山、甲子山等景区发展青少年实践、拓展训练、“同吃同住同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狩猎服务、绿色休闲体育活动等独树一帜的体验式活动基地,吸引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团体组织,通过系列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留住人。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日照乡村旅游城市品牌。政府要通过电视、网络、研讨会等形式进行统一宣传;文旅局要引导组建乡村旅游产业联盟,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监管整个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维护日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的高端形象;打造专业乡村旅游产业营销团队,与携程、驴妈妈、去哪儿、途牛等线上旅游网站合作,策划系列营销活动;与《爸爸去哪儿》《亲爱的客栈》等综艺节目及部分影视剧合作,争取成为拍摄地。

2、挖掘文化功能,推动“农业+文创”发展

(1)打造特色非遗工坊。做大做强日照黑陶、农民画、剪纸、雕刻等传统工艺品,培育宜居宜业的特色专业村镇。开发挖掘小篮子、小扇子等具有乡土气息的、美观实用的手工编织品,把茶叶、中药材、桑蚕丝等土特产品打造成旅游纪念品。由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可以让游客带走,也可以开展网上销售,或者让游客参观、学习、体验乡村能工巧匠的老手艺。争取与大型国事、赛事、娱乐活动合作,作为文创礼品,提升知名度。

(2)开展农耕民俗体验活动。建设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收集石磨、风箱等老物件,在馆内建设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提供当地出产的杂粮、鸡蛋、肉禽等多种原生态食材,让观光者借助石磨、风箱、土灶等展品,动手烹制当地特色小吃,在烟火气息中“情景再现”昔日农耕民俗,让一餐地道农家饭唤醒味蕾记忆。举办水稻插秧节、小麦收割节、玉米收获节等大量以乡村农事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小学生、中学生等群体深入体验农民耕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弘扬传统农耕文明。

(3)传承乡村民俗演艺活动。在日照市内征集乡村民俗演艺活动,举办乡村民俗演藝大赛,挑选“摔老汉”等有代表意义的民间演艺活动,组成日照民俗演艺活动团队,在“山海人家”民宿文化乐园内进行定期演出,既能吸引游客,还能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3、挖掘生态功能,推动“农业+康养”发展

(1)发展全域有机农业,打造康养度假全域旅游村庄。有机农业是绿色发展的根本,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有机农业可能性不是很大。日照市可以选取几个村庄发展全域有机农业,与农科院所、现代农业企业等合作,完全不用农药、化肥,推行绿色循环农业产业模式,同时在村庄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做到生活零垃圾,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典范。

(2)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农业+康养”特色小镇。以白鹭湾、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等为依托,借助中加国际,建设集生态农业、田园社区、休闲观光、康养度假与地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田园康养特色小镇。在康养小镇内围绕康养主题,多元化开发体育健身、健康养生、医养结合、休闲娱乐等产业。发挥日照市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招引相关医药产业,形成医药种植加工产业链,或者建设医药特色小镇。结合养老民宿,建设一部分具有乡土风情的房屋供游客短期或长期居住,可以发展短期康养度假模式,也可以发展中长期家庭养老模式。

三、以推动要素流动为关键,有力打通“供应链”

1、激活农村土地资源

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成立农业平台公司,以规模经营盘活土地存量,优化村庄布局做大土地增量,既要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也要抓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契机,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可以采取免去前3年租金等方式。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也要优先用于乡村产业的发展,要把产业更多地留在乡村,而不是农村搞种养业,城市搞加工流通。

2、打好金融服务“三农”的组合拳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支持现有大型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店,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优先、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创新“三农”融资方式,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集体资产股份抵押、农机具抵押、蔬菜大棚抵押、“银村共建”风险担保模式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乡村金融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也可以适应于乡村产业,支持农业企业;加快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以成员信用为基础,以产业为纽带,由全部或者部分成员自愿出资,为成员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服务。

3、培育“三农”服务人才

建设本地的人才孵化基地,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下基层”、“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直通车”等活动,进镇入村免费开展电子商务、养老与母婴护理、特色面点、乡村旅游等人才培训活动,把本土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举办“高层次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对接洽谈会”,通过税费等多方面的双创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技能人才,到乡村担任志愿者或者投资兴业。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通过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 乔金亮.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融合[N].经济日报,2019-07-09.

【作者简介】

王 艷(1983—)女,山东高密人,硕士,中共日照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日照市乡村
古村街景
村居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影响和制约口岸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