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四川绵阳地方教育发展的成就分析

2020-07-04王幸媛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成就

【摘 要】 文章梳理了建国初期绵阳地方教育的主要举措,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总结了建国初期绵阳地方教育取得的成效,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成人教育成效显著,完成了对旧教育的成功改造。

【关键词】 建国初期;绵阳地方教育;成就

四川绵阳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文风淳厚、名流荟萃的一方重镇,两千多年间,绵阳辖区内学馆、书院传承更迭,义学、私塾遍布乡镇。建国初期,在中共绵阳地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逐步对旧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地方教育体制,为绵阳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绵阳的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建国初期绵阳地方教育的主要举措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1949年底绵阳解放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绵阳专区学校教育工作主要是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对旧学校、旧教育进行改造,建立健全各级教学组织和各项管理制度,贯彻教育为工农开门的方针,在招生中扩大工农子女所占的比例。1950年1月,绵阳专署设立教育科负责绵阳地区教育工作。5月16日到20日,绵阳专署召开建国后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造旧学校、实施新教育方针的步骤和发展方向,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有学校行政与师生代表参加的校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校。

1951年5月16日至19日,地委召开全区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中等教育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1952年1月22日,地委宣传部对召开全区第一次小学教师代表会议做出安排,要求树立革命人生观和无产阶级思想,达到改造与提高的目的。1953年3月1日至21日,全区首届小学教师代表会议正式召开,会议指出经过三年的改造,持续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1954年,绵阳地委宣传部和专署根据中央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方针,先后召开了两次教育工作会,确定了专区和各县要办好重点中小学和进行教改实验。1954年全国第一次大专统一招生考试,绵阳专区应届毕业262人,录取145人,占64.2%,其中专区重点学校绵阳高中(今南山中学)更高达80.3%。1955年,地委和专署召开中学教师代表大会,提出了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五爱”、“三好”成了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共同要求。

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建国初期,为解决师资不足的矛盾,绵阳军管会和各县人民政府派出人员和对原中小学教员进行了登记甄审,市境内共接收小学教员3198人,中学教员424人。1950年到1951年,绵阳专员公署还在社会上招收培训了上千名青年知识分子充实到学校任教,这批教师和原有录用师资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绵阳境内第一支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1950年3月21日,绵阳专署首次组织中学教师集中学习,参加者43人。1950年8月24日至9月7日,根据地委的部署, 专区举办首届中学教师暑期讲习会。1951年1月和1952年7月,地委决定全区分别举办中、小学教职员工寒、暑假学习班,共3652人在绵阳集中进行思想改造。1953年2月1日至21日,地委召开了全区首届小学教师代表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1954年,又以轮训班的形式,抽调在职小学教师到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再返回原校工作。1956年1月,绵阳专区成立了第一个函授部—绵阳师范函授部,教师培训有了固定的机构。同年9月,绵阳专区高等学校函授辅导站建立,高师函授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在职进修、函授和办速师等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1170余人。1956年,仅市境内小学教师达到22070人。

3、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地委十分重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地委领导分工,确定由一位副书记分管教育工作。地委设立的宣传部作为地委管理整个宣传文卫系统的综合职能部门,代表党委对教育、卫生、体育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和管理,专署文教局建立了党组(党委)。1950年1月,绵阳专署成立时设立教育科。1953年4月,专署教育科改为专署文教科,管理全区教育文化工作。1954年11月,地委决定成立专署文教党组。

与此同时,地委还加强了党对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1950年6月,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做出了在中学生中发展团员的决定,并对中等学校配备了政治课辅导员。1951年3月按照地委的指示各县陆续成立了“县小学教师联合会”,作为中共领导下的小学教师群众组织,由共青团地、县委代管。1952年春,地委从党政机关、土改工作团抽调一批具有大专文化、工作优秀的党团员干部去中学、师范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初步建立起了党管教育的体制。1953年2月,地委指示各地在中学教师中发展中共党员, 建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1954年1月25日,地委宣传部提出《关于加强小学教育工作领导的意见》(草案)。要求各县宣传部认真研究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加强对文教科、小教联的领导。同年8月11日,地委宣传部发出暑假期间召开各县小学教师代表会的通知。内容是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宣传提纲》和《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以总路线的精神,检查解放以来各县文教工作,统一干部思想认识,研究贯彻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二、建国初期绵阳地方教育取得的成效

1、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随着减租退押与土改的进行,农村经济明显好转,农民送子女读书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各县人民政府为适应群众要求,首先在人口多又没有学校的空白村利用祠堂、庙宇设立村小,到1951年上学期,小学生人数就超过了建国前最高的1945年。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各县又按照专署的要求,将四班以上初小改为完小,使全区完小由218所发展到了259所,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一所完小的规模。1952年普通中学生数也超过了建国前最高的1945年。1954年,地委和专署根据省教育厅“整顿巩固、重点发展”的方针,决定除继续发展初小外,高小和中学招生适当控制,并首次提出无法升学的高小、初中毕业生直接就业问题。同年5月21日, 地委发出《关于执行省委<关于教育与组织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和升学问题的指示>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毕业生还不能全部或多数升学这一问題。6月24日, 地委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毕业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等问题,同时决定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1956年,中央提出“加速发展、提高质量、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绵阳地委和行署提出了全区七年内分期分批普及小学的计划,并要求各县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这年市境内小学达到2876所,其中民办204所,学生26.2万人,比1949年增加115倍,中学22所,1.3万人,是1949年的3倍。与此同时,师范在校生也在1956年发展到了1777人,为1949年的1.7倍。

2、成人教育成效显著

绵阳地方成人教育也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起来。中共绵阳地委顺应这种需求,适时组织了以扫盲为中心的成人教育。绵阳境内的扫盲起于1950年,最先是由小学教师配合农会、居委会组织的识字班,夜课班。同年9月,地委把城乡扫除文盲和成人教育列入了议事日程。工人和机关干部的文化教育则开始于1950年下半年。1953年春,绵阳地区又根据中央关于“大张旗鼓、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稳步速成、巩固发展”的方针,组织了扫盲工作队。同年11月21日,地委在安排冬季工作时,强调利用农闲时间配合总路线宣传向农民进行政治、文化教育。1954年四川省召开了工农业余教育会议,各地相继成立了扫盲办公室,结束了农村扫盲一直无专门机构管理的状况。同年11月,绵阳专署提出了“结合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地、有计划的扫除农民中的文盲”的方针,要求各县在“农业互助合作比较发展的地区积极开展冬学”。1955年,绵阳地委宣传部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农村扫盲工作的领导》的通知,要求地、县都要成立扫盲工作委员会,组成绵阳专区扫盲工作委员会。为了解决扫盲中的师资问题,地委、专署决定在绵阳、德阳等县各设一所速成师范。通过速成师范的培训和1955年各县培训的民办教师,全区共有扫盲教师16516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村扫盲教师队伍。1957年全区共发动组织农村64.5万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入学,实际巩固的41万多人,占农村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的31.6%。

3、完成对旧教育的成功改造

建国初期绵阳地方教育最大收获是对旧教育的成功改造,主要成绩有四个方面:一是完成了对私塾、私立学校等旧学校的接管,结束了几千年的私塾历史;二是吸收了大量社会青年从教,建立起一支基本适应当时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三是在教育服务方向上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四是建立起了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此期间,由于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机械模仿和照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发展,但是和这一时期教育發展的成就相比,这些问题是微不足道的。

【参考文献】

[1] 绵阳市教育体育局编.绵阳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内部版)[M].2014.

[2] 绵阳市和地方档案馆、教体局、方志办、党史办等档案、文献等.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绵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绵阳市文史资料选刊(内部资料)各辑.绵阳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5-2019.

【作者简介】王幸媛(1996—)女,四川资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 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成就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好干部”与“坏干部”:建国初期我国干部的培养与惩戒(1949—1956年)
创意成就冠军
浅析建国初期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交流与融合:建国初期天津中西医结合问题研究
建国初期农民协会初探
伊朗巨大核成就引世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