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020-07-04张玉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具体应用数学课堂

张玉英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在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是学生接受正式化、系统化教育的初始阶段,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小组合作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享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点参考,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数学课堂  数学素养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23-01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引导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在数学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2],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变现状,我将小组合作模式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具体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一、立足于学生实际,科学地进行分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由于自身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的不同,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3]。这种差异反映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数学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在小组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首要做的便是分组。我根据本班级的总人数,将各小组人数控制在6到7人,这样在兼顾总组数的同时,也使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4]。另外,我从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数学基础及作业情况等方面出发,将班级学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基础层。这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表现相对较差,教学重点在于夯实巩固数学基础;发展层,这个层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在于巩固数学基础,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拔高层,这个层次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有自己的一套数学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在于开拓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为了切实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人数,大致按照基础层、发展层和拔高层学生2:3:1的比例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这样就形成了组间横向比较,组内纵向发展的局面。一方面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帮助组内同学更好地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立足于教學实际,科学运用小组合作模式

1.小组合作在新授内容时的运用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包办”一切[5]。这样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在新课内容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与空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例如,在三位数加法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目:125+212,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得出具体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的方法,纷纷得出了答案,有的小组甚至探究出了两种不同的算法。第一种方法是将两位数相加的算法“迁移”运用到三位数相加的过程中,列算式,将相同位上的数字相加;第二种方法是将125分成(100+20+5),将212分成(200+10+2),那么原式就变成了(100+200+20+10+5+2)的形式,基本上口算就可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对加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经过此次探究活动,相信四位、五位,甚至六位数的相加减也难不倒他们了。

2.小组合作在突破教学难点过程中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缜密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点。这些难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突破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将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部分学生对于余数的认知不够深刻,不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意思。于是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分饼干的场景,给每个小组准备了数量不同的饼干,让他们均分给组内成员。学生们很快便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分饼干。从结果上来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组内每个成员拥有的饼干数量一样;另外一种就是余下若干个饼干。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小组共有6名学生,最后余下3个饼干。此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咱们小组会余下6个饼干吗?学生们回答道:不会的,有6个饼干我们就可以每人再分一个了。我接着问到:那么7个饼干呢?学生们说:那我们每人分一个饼干后,再剩下一个。我接着又从反向抛出一个问题:一个小组均分饼干后还剩余5个,那么这个小组最少有多少人?思索一阵后,学生们很快得出了答案:小组最少有6个人。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学生们对“余数一定小于除数”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知。

3.小组合作在思维拓展过程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能力。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数学的丰富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思路,但最终求得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一方面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与空间,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步,在探究过程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7):52.

[2]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 2014.

[3]刘元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 2016(2):127.

[4]陈诗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5.

[5]厚义.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研究[J].学周刊, 2018(15):38-39.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具体应用数学课堂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