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老师,我得奖了!”

2020-07-04

书香两岸 2020年1期
关键词:王老师文学母亲

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受的是日本教育,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但光复只是政治上的,在文化上,因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所以文字和语言的光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光复四年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时,人生地不熟,心里有来自双方面的恐惧。为了自身的安全,即刻实施所谓的军政时期,颁布以安定为由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动不动就是死刑的法律,把整个台湾的空气弄得很僵。当时所采取的政治手段,不亚于日本的殖民统治。

就拿教育的一小部分来讲,全面推行“国语”,就是北京话,即大陆的“普通话”。并且推动起来,比日本人更彻底,不能讲母语方言。在学校违规者都得受到各种不同的惩罚:有胸前挂牌子的、掌嘴、罚铜板、嘴巴画粉笔圈,不然就罚扫地、罚扫厕所等等。台湾同学发卷舌音较为困难,说出来的国语常被讥笑为台湾国语。

在文字方面,除了课本之外,所有的图书馆的书架,空出一半以上。因为当时在所谓的“反共抗俄”的口号之下,凡是没有跟国民党来到台湾的作家或学者的作品,乃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文学,以及帝俄时代的文学巨著的译本等等,均被列为禁书。这类书籍曾昙花一现,引起知识分子的普遍青睐,台湾各地连乡下都有人成立读书会。然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发现,大部分会员的思想倾向左派社会主义,也认同大陆的共产主义,于是不少人被指认为匪谍,遭到枪毙或长期监禁。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之下,出生在台湾的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要想成为华文作家,比起从大陆来的人更加困难,所以我自己走向文学工作的路也不是很明朗。不过有一个很关键的机缘是,我就读初中二年级时,受到教我们国文课、又当我们级主任的王贤春老师的启蒙。

有一次作文课,王老师点名,将上一次写的《秋天的农家》发还给我们。点到我,我走到老师的跟前,她打开本子对我说:“作文要写得好,最好不要抄!”我即刻否认,拿了作文本钉在那里。老师问我有什么事?我含冤回老师,说我没抄。老师说她明白了。我仍然钉着不走。

“又怎么了?”老师问。

我当时心里想,老师在敷衍我。我心有不甘,说我真的没有抄袭。老师说她已经知道了。我还是认为老师在敷衍我。

“老师,你不相信的话,让我再写一篇好吗?”我不知道哪来的信心,竟然挑战似的这么说。其实,是死爱面子使然。

“好啊,你喜欢作文的话,尽管去写,老师帮你看。”她很善意地笑着说,但看我没动,“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你没有给我题目。”

“喔,要题目。好吧,你就写《我的母亲》好了。”

我小声地,说我母亲已经死了。老师带着歉意问我,多大的时候妈妈过世的?

“我八岁那一年。”

“那对妈妈一定还有印象吧。”

“有点模糊。”

“模糊?模糊也是印象啊。”

其实我说谎。一提起母亲,可以说印象最深了。家里四个弟妹,最大的是我,最顽皮捣蛋的也是我。我一犯错,妈妈就拿我来杀一儆百,同时教示弟妺。这样的经过,死爱面子不认输的我,真想避开。我顶老师顶到此,只好向老师敬个礼,回到座位上抱憾。

回到家,什么事都不想,只想这一篇《我的母亲》要怎么写?老师并没要我当成作业,限定时间缴交。我想赶紧把这篇自己讨来的作文写好交给老师,来证明我的作文不是抄的。

当然不能写挨打的事,但再怎么想都很难避开。最后到了晚上,我终于想到文不怎么对题的作文,主要是可以避开挨打的糗事。我还记得该篇作文的概要:

“母亲过世那一年,我八岁,底下还有四个弟弟和妹妹。刚开始的那一阵子,出生才四个月的小妺妹被送给别人家当养女,照顾剩下我们四个小孩的工作,全压在奶奶身上。年幼的弟妹成天哭闹着要母亲,奶奶被哭烦了,就大声向他们说:你母亲都到天上做神了,我哪有母亲可以给你们!我虽然不像弟妺他们哭着要母亲,可是我也会想起母亲。每当我想起母亲,奶奶对弟妺说的那句话就灌入我的耳朵:你母亲都到天上做神了,我哪有母亲可以给你们。特别是在晚上,我一想起母亲,就往天上看。我有时看到星星,有时看到乌云,就是看不到母亲。”

当晚写完这一篇,虽然一读再读,觉得不怎么贴切,却有几分莫名的感动。我第二天就把作文本交给老师了。王老师接过我的本子笑着说:“你真的喜欢作文。很好。”

隔天,长期湿冷的冬天放晴了。国文课一下课,王老师向同学们说,太阳今天出来了,大家出去晒晒太阳。她转过来叫我到她跟前,低着头看着打开的作文本。我的心有点惊慌,走近老师的桌前几步,已经看到本子上朱笔的朱迹。我认为是挨批的,没想到,老师抬起头来,有点泛红的眼看着我,褒奖了一番。又隔了一天,她送给我两本短篇小说集;一本是沈从文的,另一本是俄国作家安东·契诃夫的。她说喜欢作文的学生,要多看好的文学作品。

我抱着这两本宝贝,花了三个晚上把它看完,其过程让我禁不住偷偷地哭起来。这么一来,在我这少年的心田,被王老师撒了一把文学的种子。

说到此,这位王贤春老师最后的一件事,我不能不提。有一天像平常一样在上课,突然,吴校长带着一位穿中山装的人走进教室,说有话要跟王老师谈,请她到校长室一下。王老师说下了课就去。跟校长进来的人,很严厉地瞪着王老师说:“不行!现在就跟我们走。”这时候,我们才感到有异样,教室右手边的窗外站了一排人。在印象中,王老师有些激动地对我们说:

“各位同学,你们要好好用功。你们用功了,咱们中国就有希望。……”

就这样,王老师好像话还没讲完就被带走了。隔天,镇上的街头巷尾都在说,罗东中学逮到“匪谍”了。

后来有关王贤春老师的讯息就更多了,说她才二十六岁,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南方工作队的人。其实在台湾也有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救国团农村服务队、山地服务队之类的组织和活动。虽指说王老师是“匪谍”,但想一想她给我们上了将近一年的课,向来都不曾教过我们有关共产主义方面的内容。除了有一次,她教我们一支童谣,到今天我还会唱,连歌词都一字不漏,牢牢记住。

他顶顶傻,顶顶有名的大傻瓜。

三加四等七,他说是等于八。

哈哈真笑话,岂有此理,糊里糊涂,真傻瓜。

他为什么傻?就因为没有进学校。

进了学校就不会这么傻。

他顶顶傻,顶顶有名的大傻瓜。

叫他去砍柴,他说是怕鬼打。

哈哈真笑話,岂有此理,糊里糊涂,真傻瓜。

他为什么傻?就因为没有进学校。

进了学校就不会这么傻。

后来据说,王老师被枪毙了。我个人对王老师的怀念之深,连自己也不是那么清楚。后来在我半百之年,获得第二届文艺大奖,上台致辞时,突然想起王老师。我把早准备好的致谢词抛到一边,在讲台上,我仰起四十五度角往上看,一开口就说:“王老师,我得奖了!”

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时,曾在“青年救国团”的第六十三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清道夫的孩子》,很受主编的抬爱,由他在我的文后写了评论和一则向读者的提问,结果引起年轻读者的热烈讨论。这种力量又把我更进一步地推向文学。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当小学老师,同时乘着一股热,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城仔,落车!》,头一次试投到当时最受文学爱好者青睐的文艺园地——联合报的副刊。同时我随稿附了一封信,希望主编不要将“落车”的“落”字改成“下”,因为当时官方在禁止方言,我深怕被改,要是被退稿倒不在乎,那对投稿人是寻常的事。我在信中强调,题目是小说中一位乡下老太婆,在慌张中吶喊出来的一句话。

没几天,小说登出来了。主编林海音女士(后来我们都称她为“先生”)还寄来一封信,大大地鼔励了我。能在很多文学大前辈常发表的版面上,登出我自己的小说,还收到主编林海音先生的信,这可真的叫我惊喜欲狂。此后,我陆陆续续写了九篇短篇,林先生都采用了。这么一来,写短篇小说这条路算是底定了。

猜你喜欢

王老师文学母亲
奇妙的旅行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有趣的动物
给母亲的信
文学小说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悲惨世界
文学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