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2020-07-04杨小苗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小学

杨小苗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的启蒙阶段,其教学质量与之后语文学习关联性极强。在小学阶段进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以此为核心,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语文素养培养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社会的互动中实现。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36-02

语文教学在新课标中地位日渐上升,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师语文教学的基础,其培养程度与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程度密切相关,需要以基础为基本,根据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语文教学,力求实现小学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化、常态化。

1.现有小学语文素养效能路径

1.1教学中课本为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素养培养中,作为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关注课本,关注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到系统教学材料是小学课本,特别是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自身语文功底还不深厚,其需要通过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基础教学,学习基本听说读写能力。如在部编本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第一课就是识字,从简单的天地人到逐步提升难度对韵歌,就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语文园地中的活动,如阅读名著名篇等等,由易到难,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文本观感,以此促进小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语文认识并以此为核心进行语文基本观念的建设。故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首要材料应用就是进行课本中材料的应用,以课本为根本进行基础教学,为之后的路径建设提供基本知识保障与知识支撑。

1.2教学体系需要实践为基

所谓以实践为根基就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通过实际存在的事物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概念有直观的认识。如在进行识字课教学时,教师将学生领导操场空地上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风的感觉,然后再教授学生“风”的字形,让学生在冬天看到大雪的景象,再向他们教授“雪”的意境,而且与这些实践类似的课本篇目可以进行整合如一年级课本中存在《四季》这一课文,教师可以将四季中自身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照片进行记录,在上课过程中根据上课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教学。总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理解汉字,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种文化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

1.3教學方式需要社会为体

社会交流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社会交流中最能体现语文的社会素养,特别是在社会交流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成果就会显现。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意识通过幻灯片或电影等形式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了解社会运行中各种场景下人们的交流方式与交流习惯。当然课本作为重要材料,在此中可以发挥自身效益,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中就有商量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教学小组,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以此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为学生在社会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基础。

1.4教学过程教师主导

在语文素养培养中,根据课程标准有一定之规,相对而言,教师对于此标准理解较为到位且自身知识能力也较强,作为语文素养培养的主导无可非议。作为主导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班级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预案,特别是小学生本身多动性强,自身缺乏自制力,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进行小学生的注意力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计划的图片与电影的放映 ,让小学生过剩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或者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所见所谓写下来,教师通过阅读了解学生现有学习状态以及基本语文素养基础掌握情况,动态调节教学体系,让小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最大程度的打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1.5教学监督家长建设

小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而言较短,在放学后,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家长,如果家长本身知识水平较好,其语言功底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拥有培养语文素养的良好家庭环境。如果家长本身知识水平不高且在自身生活中习惯性污言秽语,则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是不利的。

2.现有小学语文素养培养效果

2.1构建语文基本认识

在语文素养培养中其考查效果倒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最鲜明的考查形式就是语文期中、期末考试,其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基本可以肯定,考试六十分与九十分的语文素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当然就语文素养培养而言,分数并不是目的,首要目的在让学生拥有对语文的基本认识,即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语文素养中蕴含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如在课本第一课中识字首先需要认识的是天地人。这就是向学生宣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天人合一,万化定基”的思想,小学生理解不到如此深度,但通过学习让小学生心中拥有这样的种子,为之后的认识发展提供潜在心理的认识。

2.2获取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基本能力在于听说读写,这也是语文素养的基础。在基本能力培养过程中,语文基本能力也在进行培养而且伴随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也在不断上升。因为通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们学会逐步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小学生从名著中获取知识了解相关人文观念,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自主提升语文素养的能力。在小学一到三年级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中的相关篇幅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不一定要有问题,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断句,在断句过程中小学生逐渐在感性上认识到自身对于语文素养的感觉,此种感觉的实质是学生对于语文本身的理解,此种理解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以及与语文应用都会产生有效的自我建设效应。

2.3完善语文发展基础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发展的基础。相应小学语文素养也是之后语文素养的基础,在北大校长读错字的自我检讨上,他也承认并非自身认识不足,而是其启蒙教育尤其是语文启蒙教育处于十年动乱时期,此时期语文教学质量差,且效果不彰,导致其基础薄弱,进而影响之后的语文学习与应用。从深层次分析,其语文基础薄弱的背后是语文素养的欠缺,所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扎实的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建设。

3.现有小学语文素养培养提升

3.1教师素质是基础

在现有语文素养培养中教师既然是主导,因此想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进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即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为进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讲公开课或者学校组织教师外出进行学习培训等。总之,将教师素质逐步上升到能完全胜任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度。

3.2课堂重构是关键

课堂重构是建立在教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的。教师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与课标中教学要求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构建。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并以此为基础开设读书会鼓励学生将自身阅读的感悟在课堂上进行宣讲,将学生们中间有读同一本书的学生之间的感悟进行比较,让学生们明了一个人里面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语文素养具体而言是不同的,保持自身语文素养的初心可以有效的进行自我语文水平的建设。

3.3社会支撑是保障

社会支撑指的是在一些地区本身社会上不文明用语广泛流行,在此社会情境下学生即使课堂上素养有所提升,但在社会生活中也会被渗透。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向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状态,以此状态为基本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培养基本路径以及其效果与效果提升问题的研究,认为在现有情况下,进行语文素养培养很有必要,且取得相当效果,但在具体做法上仍有进步空间,实现更高水平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辛中孝.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06.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小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