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标本兼治,立足养防结合

2020-07-04张国红张沥引

北方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病原兽医畜禽

张国红,张沥引

(绵阳国红兽药有限公司, 四川绵阳621000)

1 生物安全第一,免疫保健第二

养禽业的疫病传染源主要来自动物、人员、运输车辆、养殖场的设备、 污染的环境、 污染的饲料与饮水、 空气、 叮咬动物的昆虫与寄生虫、孵化以及野生禽鸟动物等。 现代养禽,倘没有生物安全,一切工作都为0; 生物安全的任何一个漏洞,整个生物安全体系都为0。 因此,生物安全是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从疫苗药物依赖转向生物安全防控。生物安全是阻断病原微生物传入养殖场, 在场内传播并向场外扩散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内容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是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综合防御体系;是养殖场降低防控成本、提高防控质量和增强企业生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养殖场生物安全就是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专业化的系列技术手段, 确保养殖场内尽量不被病原污染、能有效控制病原泛滥、不给病原机会,真正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动物上求得安全。 建立和完善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其关键环节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控制、消灭或阻击传染源(病原微生物性、寄生虫性);切断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携带生物性致病因子的传播媒介、侵入门户);提高动物抵抗力, 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

解决疫病这个生物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投入问题,更是技术问题。 从养殖场角度来说, 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的防疫理念; 树立禽群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防疫理念; 树立使病原微生物不带入和不带出养殖场的防疫理念;做好生物安全体系评估,确定风险级别并决定哪些风险需要控制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 实现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中的监测系统, 检测体系包括消毒效果检测、环境监测、抗体检测和药敏试验, 通过监测有目的地制订消毒程序、免疫程序和预防用药程序;建立信息平台, 及时了解国内外疫病情况, 及时有效采取措施规避养殖风险。

生产实践中, 做好内外部生物安全, 坚决执行防止病原体进入畜禽群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或者当病原体已存在时, 防止疾病在畜群或农场内向未感染动物散布或向其他农场散布;从政府角度来说,就是要合理规划养殖场建设用地,建立传染病的早期警报和快速反应系统,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报告疫情,快速作出决策和反应,采取严厉的措施, 在疫情还局限于小范围时即将其扑灭。 对于生物安全,没有最好,只有不断完善、改进。 越好的生物安全,发病的几率就越低,在未来发展的机会就越多。 一切生物安全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落实, 对于养殖场每个水平层次的员工培训是生物安全落实的基础。

生物安全是一个团队共同的努力。 它需要每个人做正确的事情,来保证我们的禽群不受到疾病和污染的侵袭。 生物安全应当变成养殖场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它只是一张纸。

重视养殖安全,消除喂养疾病。养禽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安全观,包括养禽产业安全、禽群安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养殖环境安全,其实是大安全概念, 它是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根脉和基础。

强化投入品管控, 保障禽产品安全。 剩余的猪饲料、剩余的猪用药品, 成为当下很多新入行养鸡养鸭场户的心头之患,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疾病问题频发。 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物制品等养殖投入品,是养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其质量安全和使用安全直接影响着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严格各种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控,是从源头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投入品的风险管控, 实际上是不生产不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兽药,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规律分阶段使用合格饲料并正确投喂, 根据防控疾病的需要在专业兽医指导下使用合格兽药疫苗。 推进兽医卫生风险分级制度, 强化高风险动物饲养场所监管。 实行畜禽免疫、投入品使用、调入调出、 死亡及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的痕迹化管理, 落实年度动物防疫制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 建立散养畜禽台帐, 准确掌握动物防疫和用药情况。 提高残留检测覆盖面,强化阳性样品追溯, 严禁不合格家禽产品上市销售, 治理滥用兽用抗菌药及生产经营使用非法兽药问题。 严格实施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及休药期制度,提高养殖安全用药水平。严格兽医执业管理, 专业的事由专业的兽医去专业地做。

强化疫病管控,保障生物安全。家禽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霉形体病、病毒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和环境应激性疾病等;疾病的临诊更多呈现非典型化,混合感染日趋复杂, 一病多型和一型多病;亚临床感染疾病增多、免疫抑制类疾病增多; 多因子致病和多病原混合感染成为大趋势;烈性、暴发性和新发传染病对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强化疫病管控和防治,构建和实施严谨的科学的系统的生物安全体系, 是养殖生产实践中安全养殖的硬核。 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专业化的系列技术手段,确保养殖场内尽量不被病原污染、 能有效控制病原泛滥、不给病原机会,真正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上求得安全。 生物安全的核心,就是“干净”,这种干净不是环境卫生意义上的那种标准, 而是拥有兽医专业特定的内涵, 是兽医微生物学上的那种严格要求, 目的就是尽最大能力降低单位面积和空间的病原微生物数量, 以求得生产和食品安全。

强化环境管控,保障生态安全。养殖环境管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机体内环境, 既包括场外大环境又包括场内小环境。 一个畜禽养殖场就是一个环境污染物生产场,包括臭气问题、噪音问题、水体富营养问题、蚊蝇孳生问题、细菌病毒扩散问题、粪便污染问题、土壤污染问题、药物残留问题等, 理应对养殖大环境和场内小环境的各类污染实施管控。 近一段时间, 相当多的养鸡养鸭场户是简单地将原养猪场做一些基本改造,改造后未经专业化的养禽的可行性评估盲目上马,疾病问题、污染问题成为压倒养殖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众所周知, 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集,再通过畜禽产品的形式进入人体,所以,人往往是终端生物富集者。 从畜禽健康、 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 养殖环境污染的管控更是一种道义和责任, 尤其是病死禽的随意丢弃、 养殖场内不规范的病禽解剖、 不随意处置剩余兽药疫苗及其包材等。 除却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外,温度、湿度、密度、通风、透气、空气、尘埃等,以及畜禽体内的有益微生物、水盐代谢、营养素等,亦需保持内环境的平衡。

2 重视标本兼治, 立足养防结合

医之用药如用兵,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 抗生素是兽医临床的杀手锏, 细菌类传染性疾病主要依赖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其内涵包括敏感性、足剂量、足疗程和科学配伍。 但因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导致因治病而致病使得抗生素饱受诟病, 严格管控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呼声日益高涨,限用禁用的范围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严苛;与此同时,动物疾病亦越来越复杂而严重, 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 故而抗生素的使用也越来越有需求,“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成为很多业内专家为抗生素的使用倍数的重要理由, 且更是得到业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养殖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健康生产包括五要素:种苗方面(根本) 、饲料方面(基础)、环境方面(条件)、管理方面(核心)、防疫方面(辅助) 等,任意一个环节出现疏漏, 都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 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全军覆灭。

养殖实践证明, 脱离疾病谈营养和饲养管理是空谈, 不结合营养和管理谈疾病预防也是空想, 毕竟疾病的发生、 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时下,各种禽类疾病的多发常发以及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除却病原微生物本身顽强的生命力和易变异性以及耐药性外, 更多的则是源于养殖从业者整体的科学素养不高。 家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会受到来自禽群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多重影响。 饲养管理不到位、饲料营养价值差、卫生环境不良、动物机体抵抗能力下降、 设备设施圈舍简陋、免疫保健空白或不科学等,都会为多种致病性病原的侵袭提供条件。圈舍要保持干净、干燥、通风、舒适,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日常管理能控制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饲养密度,便于隔离、消毒,保证饲养和放牧环境的安静,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本着高效、方便、经济的原则,通过饲料、饮水或其他途径有针对性地按保健程序科学合理地投用药物;对种蛋、孵化室、设备器具、棚舍地面、屋顶及墙壁、饮水与空气等,必须按规定清洗和有效消毒,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染; 根据禽群的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和疫病普查资料, 结合场内和场外的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方案并接种疫苗, 适时监测免疫效果并修正完善;严防野兽、飞鸟、鼠、猫、狗等窜入,净道与污道分离,饲养管理过程中实现专人、 专舍、 专用工具;根据品种、大小、强弱不同分群分阶段饲养, 按其不同生长阶段根据生长发育规律投喂相应的全价饲料。

治疗对于临床就是一种补救性措施,既要依靠专业和经验,更要依靠养殖场户的配合, 同时要兼顾经济价值和治疗价值、 关注个体与群体、关注自家场和周边场,思维核心就是“辨证施治”和“对症下药”,重要的手段就是标本兼治, 标是表面的病征,本是引发病征的源头,病征要缓解病原也要根除。 因为一种病可能有多种表征, 不同的病可能有相通的表征, 同一只患病家禽可能有一种以上的病; 同一群家禽有相同的病征也有不同的病征, 临床兽医要从表征上准确判断病的本质,从现象探究分析疾病的本质。 兽医临床诊疗更多的时候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它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性。 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兽医学其实是一个时刻变幻、 难以琢磨的知识系统。 千百年来,寻找缓解、 治疗和治愈疾病的良方已经凝聚了无数养殖人和兽医们的心血和智慧,但仍然有太多的未知与不可;兽医学亦是一门倾听养殖人、 诊断或预防控制动物疾病、 及时止损及理解和消除病因的艺术。 从非洲猪瘟、禽流感、安卡拉、黄病毒等的感染与流行,源于太多的未知、无为与不可为,足以告诉临床兽医们:唯有将兽医科学之精华与对养殖者的安慰术融合在一起, 是兽医临床诊疗作业的未来。

尊重禽群生命,珍视养禽机会。做养殖做兽医, 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也不是依靠传统和经验、依靠胆量和运气就能一帆风顺, 要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更需要全局性视野、系统化思维、科学化营运,当看到有人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有人倾家荡产。

做养殖, 需要终身学习和有效甄别。 养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养殖竞争已经处于全方位、全系统,唯有不断地有效学习、科学学习、系统学习, 学以致用并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用心感悟。 一些重大疾病警示我们还有太多的不可知与不可为;不仅要关注动物健康还要关注人类健康; 太多的无疫苗可防无药品可治警示我们生物安全有多重要。 作为一项事业一个企业, 还需要对管理的学习、对文化的学习、对品牌的培育、对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 各种专著科普图书琳琅满目, 各路专家学者大咖云集,各种期刊杂志百花齐放,网络各种观点方法铺天盖地, 各种论坛培训此起彼伏, 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必须注意甄别, 适合自己的才是有效的,切忌盲目照搬照抄,要不是被忽悠死就是被胀死。 学习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方法,要善于学习、多角度学习、系统性学习、长期性学习,将学习作为常态化。

搞养殖做兽医,需要一些敬畏、责任和担当。 养殖业是一个民生产业,既具有生命科学的自然属性,又具有丰富人们菜篮子的社会属性,更具有经济价值局限商品属性,三者缺一不可且不可偏废。 养殖人要在事业的全过程充满敬畏,敬畏科学、敬畏法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要有责任和担当,对环境的责任、对食品安全的责任、 对动物健康的责任、对畜禽品质的责任、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对产业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 每一只畜禽怎么患病、 患什么病、怎么治、怎么防都有相对深入的探究,每一个饮水器每一根料线都符合健康养殖的工艺要求,每一道大门每一台车辆每一个出入场物资都是最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每一滴粪污每一只病死畜禽都不能导致环境污染,每一支每一粒药物都不能滥用也不能在畜禽体内形成残留,每一枚蛋每一杯奶从牧场到餐桌全程都可以实现可追溯,温度、湿度、密度、通风、营养、管理都尽可能让畜禽更舒服,每一名一线养殖员工都能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病原兽医畜禽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我是兽医志愿者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