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小锋: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2020-07-04

北方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区防线猪瘟

非洲猪瘟入侵我国后, 倒逼生猪行业转型, 也让我们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持续蔓延暴露出的生物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疫情背景下,“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势在必行。 在生猪生产领域, 猪场生猪安全措施是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重要一环,生物安全意识已经被广大养殖户接受并且重视, 但为何仍有猪场频频中招? 本质是没有补齐短板。 《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分析了部分猪场防非失败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经过一年多与非洲猪瘟的不懈抗争, 养猪界的同行们总结了很多有效的防控方法,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家逐渐形成共识: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生物安全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同样是做生物安全,为什么有的猪场能有效防控, 有的猪场却不尽人意呢? 下面对猪场常见的一些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1 对生物安全目的理解偏差

生物安全不是要将所有病原杀死,也不可能100%杀死,生物安全目的是降低病原微生物传入导致机体发生感染的风险。

反观我们有些猪场在实际操作中,过分依赖消毒的作用。 早、中、晚每天3 次带猪消毒、 环境道路每天泼烧碱、车辆也喷烧碱、蔬菜使用消毒剂浸泡, 不仅无法抵御非洲猪瘟的侵袭, 还发生过员工吃了消毒剂浸泡过的蔬菜而拉肚子的事件。 这些消毒操作耗费了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但其实效果并不一定好。 每天带猪消毒3 次增加了人员进猪舍的频率, 病毒不一定被杀死还增加了把病毒带入的风险。

因此生物安全不仅仅是大量使用消毒药,物理隔离、不接触风险源和减少接触频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物理隔离方面比如场区做实体围墙, 生产区与风险区做隔断;人员、物资、引种有效隔离条件等;减少接触频率也是非常的重要, 比如饲料和饮水,虽然带毒风险不高,但是由于猪只每天必须大量多次接触, 只需极低的病毒含量就可能造成感染; 不让风险因素靠近比使用消毒药更有效,例如,风险很大的车辆是不允许靠近生产区的; 把厨房外迁, 蔬菜经过高温加工成熟食再进入,风险大大降低。 这些改变都不依赖于消毒药, 效果却比消毒药更好。

2 各区域防线的界限不明确,设置的洗消点位置不对

各区域防线的界限不明确,设置的洗消点位置不对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大家对三层防线、层层设卡都知道,但是防线在哪儿、关卡在哪儿却不一定清楚,导致猪场每天都在发生交叉, 或者重复进行处理。 我们一般以生产区为核心由内向外设置三层防线: 进生产区为第三道防线, 进生活区是第二道防线,进场外隔离区为第一道防线。 越靠近生产区生物安全等级越高, 这也是净脏区划分的原则,靠近猪只的一侧是净区,相对较远的一侧是脏区。

对防线和区域之间的活动有以下要求:

2.1 每一道防线界限要明确,不要有模糊或交叉, 比如生产区以围墙为界限,与生活区隔开,之间有明显的隔断,实体墙最好。 生产区入口是唯一的,入口门外是生活区、洗消后出口外是生产区, 净脏区最好有明显标识。

2.2 每一道防线要完整,最好不要有多个入口, 如果有多个入口必须每个入口都要做洗消处理的设施设备,实行同样的管理力度。

2.3 凡是需要从相对的脏区跨越到净区的活动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措施处理。 比如人员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 必须经过洗澡, 换衣服和鞋;从连廊到猪舍内需要经过洗手、鞋底消毒等。 不允许出现未采取生物安全措施跨区的现象发生, 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间都得遵守,至于是采取哪种措施需要按照防疫的级别和风险因素的等级来决定。

2.4 同一道防线内的生物安全级别相同的区域, 不跨区的活动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洗消处理。 同时同一道生物安全防线内的大区域需要进一步细分, 实行不同细分区域的隔离,实行网格管理,不串区不串岗等。 猪场需要明确哪些人、车、物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 并进行标识区分,即通常讲的颜色管理,他们只允许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

2.5 关卡设在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入口一端是一个区,中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联通到出口, 出口端是另一个区。 人、车、物的分界线都必须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前后设置路线有交叉, 实际上前面的设置就是无用的。 大部分内部车辆洗烘点设计在场外, 然而有些公司烘干之后回场的道路由于土地条件限制自己不能完全掌控, 有其他车辆经过,这个烘干站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2.6 各关卡设施要完整、人员职责要清晰,细节要管理到位。 每个关卡针对重点需要消除的风险要有相应的方法和设施, 执行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有明确规定。 比如门卫区功能有很多: 车辆洗消、 物资接收消毒、回场人员洗消隔离管理、洗澡间隔离间管理、衣服清洗等,这些操作大部分是在脏区进行, 但洗澡完成后的属于净区。 有些场没有将这些区分清楚, 觉得都是门卫区都交由门卫一个人去处理, 结果造成门卫刚接触场外物资或人员立马又到隔离间打扫卫生, 既洗脏区的衣服又洗净区的衣服。 由于职责的不清晰,门卫可能每天都在净区和脏区之间交叉。

3 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需要抓关键点

生物安全措施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需要划分生物安全等级,分清重要顺序,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由于最初认识不足, 大家做生物安全是能想到的都做,流程越来越复杂,环节越来越多,短期是可以坚持,但是要打持久战就不行了,耗时耗力,环节多出错也多, 到最后可能一个也没做好。 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防控需要抓住关键点, 生物安全也需要逐步做“减法”。

首先, 需要对区域的生物安全等级进行划分, 如前面所述越靠近猪只生物安全等级越高要求也越严格。 比如人员到第一隔离点是穿着自己的衣服去的;进生活区衣服、行李箱不能携带, 只允许带自己的电脑、手机和小件私人用品;进生产区更严格, 只能携带比如眼镜和手机卡,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其次,针对风险的大小需要进行排序。

活猪的风险最高。 因此猪场的引种、进猪苗是风险最大的活动,需要进行最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来源场评估(是否在疫区、生产数据调取、环境、猪样品检测)、路线规划、路途监控、车辆调查检测洗消、天气查询、 司机等参与人员隔离洗消检测、按洗消流程进隔离舍、隔离期满检测合格进场等。 但是如果是进物资,就要按物资入场流程,经过三道防线的洗消流程就可以进入了。

车辆也是风险很高的载体。 尤其是装猪车, 因此装猪车不允许靠近第二道防线, 需要建中转站和洗消烘干站;饲料车风险相对较小,洗消后可以靠近第二道防线但也不能靠近最后一道防线, 需要内部车中转。 其次人员和物资也是风险较高的载体, 尤其是需要与猪只密切接触的人员和物资更要重点关注,需要检测、隔离、三次洗消才能入场,不进生产区人员和物资就没必要非要经过3 次洗消。 空气传播不是非洲猪瘟主要传播途径,风险较低,如果单纯为预防非洲猪瘟是没有必要做空气过滤的, 但空气过滤对预防蓝耳病等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疾病还是非常有效的。

4 处理方法不得当

人员、 车辆的消毒处理方法比较明确。 人员通过换衣鞋、洗澡、隔离,车辆通过清洗、消毒药喷淋、烘干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 但对物资的消毒, 不同方法消毒效果差异比较大,物资的消毒方法大致分熏蒸、雾化/喷雾、擦拭/浸泡、烘干几种方式。

常用的臭氧熏蒸在低温条件下(0℃) 和湿度大于70%时候作用较好,适合冬季加湿使用;其他药物一般要求15℃以上效果较好; 雾化和喷雾的方法效果不确实, 穿透力不强,很难做到全表面覆盖,不推荐使用;浸泡能做到全表面覆盖,但工作量偏大,适用于衣物、金属、塑料、蔬菜等非电子产品,一般选用1∶200 卫可或1∶200 的20%戊二醛。 蔬菜建议使用2%柠檬酸,浸泡后存放不超过3 天,并用清水冲洗避免变质、消毒药残留引起肠胃不适; 烘干温度的穿透力强、能做到表面全覆盖,适合除疫苗以外的大部分物资。 疫苗药品最大的风险来自外包装, 因此需要厂家出库前覆膜, 到达消毒点后去掉覆膜、 外包装再进行表面喷淋/浸泡消毒;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照相机等)、眼镜等物资可以使用擦拭加臭氧熏蒸的方式; 饮水可采用添加漂白粉、 酸化剂、 臭氧水等方式; 饲料重点关注的还是饲料运输车的消毒。

5 一定要定期监测,不能等到有问题再检测

防控非瘟一定要早发现。 猪群正常情况下,每周对生产区交叉点、栋舍入口、门卫、隔离区、出猪台、生活区、中央厨房、转运车辆等高风险点进行采样监测。 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对群体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高风险区需要每天或每3 天一次连续监测,直至风险解除。 无论猪群是否正常,每天必须对不食、发热等有异常表现的猪只进行采样检测。 针对每个返场的人员、每批进场的物资、每次装猪的车辆都需要进行检测,合格才能靠近。

6 执行是关键

生物安全措施要落实到位,员工日常的训练、 监督、 激励必不可少。 针对每个环节反复实地操作训练,直至养成习惯,不能停留在口头培训层面上, 只有训练有素的队伍才能打赢抗击非洲猪瘟的战争。 同时对每个关键位点安装监控, 或使用智能感应设备,保障不越线、可视化、 可追溯。 公司也需要有激励措施,让优秀的人才体现价值,让更多的人主动执行。

7 总结

生物安全是一套系统方法,需要系统的思维和执行力。 它不仅对防控非洲猪瘟有效, 对所有疾病防控都有效, 做好了能促进猪场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做不好反之。 它考验的是每个猪场的组织管理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和总结、 不断完善和提高, 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生产区防线猪瘟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多国发生猪瘟
筑一道抗“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