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群养殖要实施净蓝控膜计划

2020-07-04迂斌颜运秋刘云鹏徐少勇

北方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耳病猪场母猪

迂斌,颜运秋 ,刘云鹏,徐少勇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2.长沙道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1“净蓝控膜”方案

“净蓝控膜计划”是将道勤相关功能产品与猪场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 对生产管理操作流程进行适当的改变与提升, 从而形成一整套非常适用猪场的技术革新方案以落地实施。 是蓝耳不稳定猪场(S/P 值2.5比例大于20%) 与囊膜病毒受威胁场解除疫病威胁, 保证合理生产成绩的致胜法宝。

2“净蓝控膜计划”原理

病毒很难用药物治疗, 这是由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进行增殖导致的。 由于突变和快速的生命周期, 导致了它们的变异性强。 其中一些危害巨大的囊膜病毒,如PRRS 和ASF 病毒, 被一层几乎与宿主细胞膜相同的脂肪膜覆盖,使得它们很难被识别并加以歼灭。由于这些限制, 预防仍然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最佳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研究抗病毒措施的领域提供了许多新的成功案例和方向指引,特别是囊膜病毒防控领域, 这给目前最为棘手的囊膜病毒防施虐传播提供了新的防控立脚点。

尤其是α-单月桂酸甘油酯(FRAC12),除了其广为人知的抗菌作用外, 单月桂酸甘油酯对囊膜病毒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双层卵磷脂结构具有接触性破坏作用, 抑制蓝耳病及囊膜病毒的复制, 而降低其活力或感染力。 在更高浓度下,包膜和病毒颗粒会完全解体。 科学文献表明,与相应的游离脂肪酸相比,α-单脂肪酸甘油酯(如α-单月桂酸甘油酯)的作用更强。 本品进入机体后,作为免疫营养物质, 不会被肠绒毛细胞中的脂溶解酶分解为月桂酸和甘油, 而是直接通过肠毛细胞吸收进入淋巴循环(蓝耳病毒蓄积最多的组织),该免疫方式在《NATURE》杂志上有广泛的报道。 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能帮助母猪清除体内游离的蓝耳病及囊膜病毒,降低病毒血症、防止蓝耳病及囊膜病毒的垂直和横向传播、 预防母猪妊娠阶段以及增强母猪哺乳阶段抗病能力, 同时遏制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感染发病程度以达到猪场生产效益最大化。

哺乳动物胎儿的营养都是通过母体胎盘来提供的, 胎盘功能直接关系到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因此要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提高新生仔猪健康度和母乳的质量,需要更多的生殖营养、 免疫营养和抗病营养。 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与喜恩吉(主要成分:CNCG-EX)产品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抗病营养, 阻断囊膜病毒(PRRS﹑ASF﹑PR﹑PED 等)突破胎盘屏障的垂直传播,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喜恩吉满足母猪重胎期特定的生殖营养需求, 增强母体通过胎盘血管供给胎儿的营养, 保证胎儿获得充足而全面的营养和免疫力。 从而提高新生仔猪健康度、均匀度,降低弱仔数、死白胎比例。

3 实施步骤与具体案例

种猪群的蓝耳病波动以新母猪并入生产群关系最大。 一般情况下,蓝耳病活跃时期的关键控制技术就是封闭后备群; 蓝耳病的主要危害在于繁殖障碍, 包括生长器官的发育和繁殖期的成绩, 我们设计在育成期对后备母猪进行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干预效果显著。

公猪是影响繁殖的另一半因素,公猪精液质和量的提高,对猪场生产成绩的影响巨大; 首先要解决公猪的精液的质量影响繁殖方面因素。 包括活力、量、密度。 同时,要解决精液的质量影响健康方面的因素,如带毒排毒的问题。

造成猪场疾病波动, 根源来自于母猪。 带毒母猪的垂直和横向传播,导致病原绵绵不绝。 另一方面,带毒仔猪在育肥混养期, 作为放大器,加大排毒量,猪场处于污染严重状态。 阳性生产的最佳状态是截断母猪的毒向后代的传递; 实现这个理想的关键点是保证母猪带毒不排毒,生产阴性小仔猪,出生母源抗体高,个大会吃抗力好,关键时期打疫苗。

针对以上思路,我们确立用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3 千克/吨)干预的时间是妊娠95 天到泌乳结束。 同时结合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1 千克/吨);饲料配方调整,完善母猪营养方案。 达到最佳的繁殖和健康管理要求。

强调怀孕母猪在配种后的40天内迅速增食复膘, 然后在45~85日龄限食控膘(增食的标准2.6~3.1千克/ 天; 限食标准1.8~2.2 千克/天);母猪基本健康管理:严格驱虫;解决便秘问题;解决霉菌毒素问题;95 天换哺乳料,饲喂量增加到后备2.8 千克/天,经产3.2 千克/天;妊娠95 天-分娩-断奶饲料配伍: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3 千克/吨,维解毒包1 千克/吨。蓝耳压力大的猪场,开始启动净蓝控膜计划时全群妊娠哺乳料添加3 千克/吨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2 周,然后妊娠料停用,哺乳料继续。

3.1 各阶段防控执行五步曲

第一步: 母猪整个妊娠和哺乳阶段, 全程使用复合酸化剂+精油+消溶表活剂(按照1∶2 000 稀释)加药器饮水饲喂, 最大限度杀灭囊膜病毒通过饮水的传播途径。 对于出现囊膜病毒(PRRSV﹑ASFV﹑TEDV)感染病例和群体, 建议饲料里马上添加复合酸化剂+精油+消溶表活剂,按照1∶500 倍稀释成湿拌料, 连续饲喂20 天;等到感染病例减少或通过检测手段已确认威胁解除的情况下可以停止操作, 只需要饮水添加即可。

第二步: 蓝耳抗体S/P 值>2.5的比例大于20%的活跃场,按照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3 千克/吨+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1 千克/吨,连续添加7 周;7 周马上进行蓝耳抗体的检测,以科学呈现效果的可视性。

第三步:母猪产前3 周-泌乳结束,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3 千克/吨+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1 千克/吨;公猪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1 千克/吨+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1 千克/吨全程使用。

第四步:免疫PRRS 疫苗前2~3周至免疫当日前3 天,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2 千克/吨+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1 千克/吨。

第五步: 保育期前2 周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4 千克/吨;后2 周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2~3 千克/吨。

3.2 具体案例

广西柳州某规模猪场(3000 头基础母猪) 繁殖障碍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无名发烧的比例较高,死胎及木乃伊胎比例非常高, 胎盘病理变化明显(见图1 图2)。

见此结果, 猪场负责人想淘汰全群母猪, 但考虑到引种风险同样巨大,愿意进行“净蓝控膜计划”尝试。 方法如下:

3.2.1 全程使用复合酸化剂+精油+消溶表活剂(按照1∶2000 稀释)加药器饮水饲喂;

3.2.2 全群饲料中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3.0 千克/吨+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1.0 千克/吨,连用7 周,中间不进行任何蓝耳疫苗接种。

3.2.3 连续使用约3 周后, 猪场负责人反馈母猪死胎木乃伊明显减少,对后期防控效果信心满满。 到第6 周时,猪场负责人反馈母猪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笔者叮嘱其一定要达到7 周的添加周期。

3.2.4 添加周期达到后, 再次采上次检测S/P 值在2.5 以上的母猪(耳号1248 母猪已淘汰) 全血进行蓝耳抗体水平检测, 检测结果见图3。

3.2.5 结果表明:使用“净蓝控膜计划”后母猪群的S/P 值100%降至2.5 以下;通过7 周的调理,猪群繁殖性能基本稳定,健康度较高,说明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对稳定蓝耳病毒效果明显, 能够保持猪场蓝耳抗体水平的平稳状态。 由于该方案能尽快消除病毒血症,抑制蓝耳病毒复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蓝耳病暴发的风险,甚至将其控制在不影响生产成绩的理想范围内。

3.2.6 众所周知, 猪的蓝耳抗体检测结果判定标准为:S/p≥0.4 判定为蓝耳抗体阳性;S/P<0.4 判定为蓝耳抗体阴性。 免疫良好的猪场S/P值正常为0.8~1.8。 有的可能>2.0,很少>2.5,大于2.5 提示蓝耳病毒在该场异常活跃甚至有蓝耳病毒血症的群体出现, 此时需进行蓝耳病的干预。

3.2.7 这也是再一次验证了“净蓝控膜”计划的实效性,给了蓝耳不稳定及囊膜病毒感染场提供新的防控方向指引。 前后抗体发生改变的原理与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和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从不同角度对蓝耳病毒起作用有关。 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高纯度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 破坏蓝耳病毒等囊膜病毒的囊膜,阻止其在感染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复制。 复合生物活性解毒酶:通过复合解毒酶酶解猪只机体内各种生物毒素, 包括蓝耳病毒产生的代谢产物, 最大程度改善机体的健康度。

为了更科学、更严谨地评价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对病毒的效果;验证净蓝控膜计划的作用, 我们除了进行生产成绩的对比、 生物统计分析外, 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验证。

对比说明: 净蓝控膜计划对母猪发情、下一胎产活仔数、初生重、断奶重、产房成活率、断奶成活率,断奶后增重都有显著效果; 实验室的数据也验证了α-单月桂酸单甘油酯对抗原和抗体的影响积极,随着配套方案的改进, 相信对生产成绩的影响会更好。

4 影响因素

没有耐心, 不是严格按照添加阶段、时间添加,随意更改添加时间长度。

执行过程中,伪狂犬﹑非瘟处于潜伏期或已经出现临床症状。

母猪便秘﹑免疫抑制症状明显﹑过敏指数偏高﹑霉菌蓄积指标偏高等情况。

三无:无观察﹑无记录﹑无管理。

一切以检测数据为依据, 同时结合明显的临床症状改观; 避免出现对比错误﹑对比提前。

母猪背膘评分偏高。

猜你喜欢

耳病猪场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后非瘟时代生产母猪饲养关键点详解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