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诵赏析有技巧 感悟人生品诗词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2020-07-02蒋逸礼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浙江台州31802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朗诵会诗词诗人

蒋逸礼(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浙江台州 318020)

蔡湖海(仙居县城峰中学,浙江仙居 317300)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

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笔者突破古诗词单篇精细化讲解的传统模式,整体梳理单元诗词,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朗读吟诵感诗情(1课时)、品读语言作赏析(2课时)、论诗知人见风格(2课时)、鉴诗赏词有方法(2课时)、独抒己见写评论(2课时)。这一设计具有如下特点: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强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诗词的语言;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体悟诗人的风格;归纳诗词鉴赏规律,提升诗词鉴赏能力;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撰写评论。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体味情感,领悟思想,感受诗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提高朗诵水平。

2.从语言角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赏析诗词的精妙语言,尝试诗词的改写。

3.通过对题目、内容以及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概括诗人的创作风格。

4.从单篇入手,制作表格,归纳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5.深入思考“诗词中的人生”,结合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完成一篇文学短评。

【学习评价】

1.诗词朗诵:①情感饱满,配以适当神态,能引起共鸣;②注明每一首作品在朗诵时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变化;③能用朗诵表现出诗词的情感差异。

2.语言品味:①比较不同版本语言表达的差异;②对诗词的字词能作准确分析;③将词改为七言律诗。

3.风格比较:①拟出的标题能与诗歌的内容一致,并能从题目入手对风格作一定区分;②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明确诗人的创作风格;③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诗人的风格特征。

4.鉴赏方法:①分析诗词中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②透过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分析意象的内涵和作用;③梳理归纳课文中诗词的表达技巧。

5.文学短评:①对作品要有整体的把握;②能够聚焦细节,深入分析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③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叙议结合。

【学情分析】

1.学生可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诵文本,但在具体理解诗词思想和情感内涵、感受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诗词的文化价值方面,需加以引导。

2.学生在鉴赏具体诗词作品时,方法和技巧有待强化。

3.学生在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时,缺乏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诗词短评写作的逻辑性需培养。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朗读吟诵感诗情

诵读可以感受到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自主熟读定标准

为了配合古诗词单元的学习,班级准备举行“经典朗诵会”专场演出。为了朗诵会能够顺利进行,请你先完成以下任务:

1.熟读本单元八首诗词作品,并从中挑选一首自行尝试有感情地朗诵。

2.在“经典朗诵会”上,大家需要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小组合作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判,并制作一张评分量表,说明理由。

3.对照评分量表,挑选一首诗词,具体谈谈应该如何朗诵古诗词。

[教学提示]除了从普通话(字音)、朗诵节奏、情感把握、姿态神情等普适角度设计评分量表外,关键指标是能否用朗读表现诗词的独特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选中诗词的每一句作注脚,注明该如何变换情感、把握节奏等。

(二)诗画相配来宣传

1.为了做好“经典朗诵会”前期宣传工作,请你用诗意的语言,写一份“朗诵经典”倡议书(200字左右)。

2.制作“经典朗诵会”宣传标语(20 字以内)。

3.请从网上为八首诗词各找一幅图片作为海报,并说明用这些图片作海报是否合适,再用作品中的一句话为海报拟标题。

(三)经典朗诵有成果

1.本单元学习结束后,班级举办“经典朗诵会”专场演出,具体可以命名为“经典朗诵会·秦汉之风”“经典朗诵会·唐宋之韵”等。

2.朗诵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个人朗诵,可以是男女对诵,可以是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是配乐朗诵。

3.从“经典朗诵会”主持人的角度,以“人生”为主题,为朗诵会设计一段开场词,要求灵活运用所学作品中的一些诗句。

学习任务二:品读语言作赏析

宋代梅尧臣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诗词创作理论。古诗词言约意丰,以有限之言展无穷妙义。尝试改写诗词,感受语言差异。

(一)不同版本作比较

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出版社准备选编学生版古代诗歌经典作品集,请你以出版社编辑的身份,对下列诗词的不同版本进行甄别比较,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有版本作“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有版本作“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有版本作“慨当以慷,悠思难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有版本作“少无适俗愿”。

“误落尘网中”,有版本作“误入尘网中”。

“开荒南野际”,有版本作“开荒南亩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风流人物”,有版本作“千古英雄人物”。

“樯橹灰飞烟灭”,有版本作“强虏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有版本作“人间如梦”。

[教学提示]可以从内容、结构、情感、主题等角度去分析不同版本的差异。如“少无适俗韵”,“韵”指气质、情致,偏于本性,“愿”指意愿,偏于后天选择,“韵”字更能体现陶渊明厌恶官场、性喜田园的精神追求。

脑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1]。颅内静脉窦(硬脑膜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5/1000000人发病,约占所有卒中事件的0.5~1%。本疾病的特点是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也没有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2]。因此,临床病前诊断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下面就我院收治的诊断疑有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报道。

(二)精妙表达可品读

1.《声声慢》和《登高》有一些形式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2.李忱《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分析《琵琶行》的语言特点,理解白居易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

[教学提示](1)叠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动作,“冷冷清清”是环境也是心境,“凄凄惨惨戚戚”是心境;《登高》“萧萧”显荒凉肃杀,“滚滚”显浑灏奔放。(2)如《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比喻妥帖形象,刻画心理明白如话,选用叠词恰如其分,可见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故能广为流传。

(三)诗词改写较优劣

尝试将其中一首词改成七言律诗(可适当放宽韵律要求),谈谈与律诗相比,宋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优劣。

学习任务三:论诗知人见风格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品就是诗人的名片,我们可以从一首首作品中看出作者的创作风格。

1.拟写标题识风格。宋词标题往往是由词牌名和题目组成,如:“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创作的《声声慢》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请尝试给《声声慢》拟题,要求能够体现其内容风格的婉转含蓄。

2.同题比较辨风格。同样是写赤壁,杜牧在《赤壁》中这样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二)比较内容辨风格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中的景色描写,看两位作者的风格差异。

2.《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仙之人兮列如麻”同为写景,分别体现了两位诗人怎样的创作风格?

[教学提示]《归园田居》:景物恬静幽雅,质朴真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明诗人淡泊的心境。可以得出陶渊明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创作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以虚衬实、大胆夸张的手法。写景构思精密,内容奇崛曲折,形象雄奇险怪,富浪漫主义色彩。可以概括出李白豪迈奔放、浪漫雄奇的创作风格。

(三)群诗联读见风格

1.结合《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进酒》《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六首诗,分析李白的创作风格。

2.选择本单元中出现的某一位作者,通过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研究其创作风格。

[教学提示](1)选取作品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体现时间线,通过看不同时期的作品综合理解作家的风格特点。(2)要注重“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比如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就因为处境不同而心境各异,风格亦不同。

学习任务四:鉴诗赏词有方法

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制作表格,对鉴赏思路和方法等进行梳理、归纳。

(一)形象入手析情感

1.《登高》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登高”,塑造的形象有何不同?

2.从人物形象入手,比较《登高》和《声声慢》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

[教学提示](1)杜甫时乖运蹇,经山河破碎,感身世浮沉,更忧国忧民;辛弃疾登亭,借典讽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抒报国无门的悲愤,表抗敌救国的情怀。(2)抓描写形象的诗句。异:杜甫面对国难家愁,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抑郁难遣,茕独凄惶。同:承受时代沧桑巨变,漂泊异乡,苦不堪言。

(二)分析意象明作用

1.找出作品中和“水”有关的意象,比较一下它们各有何作用。

2.同是酒,曹操的酒、杜甫的酒、白居易的酒、苏轼的酒、李清照的酒各有何情感寄托?

[教学提示](1)《短歌行》:“水”作为诗歌的背景环境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水”呈现出的是清澈又迷幻多变的环境特点。《登高》:以长江水的无穷无尽来衬托生命短暂、韶光易逝。《琵琶行》:关于“水”的句子是形容琵琶声曲调之变化,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写“江水”东去,场面恢宏,奠定基调,惊涛、浪花都是作为宏大场面中的内容加以渲染。《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似乎作为一种背景音乐存在,滴答不停,营造抒情氛围,也写出词人内心的烦躁难安。(2)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求贤不得,借酒浇愁;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喝的是浊酒,生存于浊世,却连浊酒也不可再饮;白居易“添酒回灯重开宴”,酒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聚散离合的必需品;苏轼“一尊还酹江月”,倾杯中之酒,祭奠凭吊古人;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意乱愁浓,酒也寡淡无味。

(三)梳理归纳论技巧

1.《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写景手法有何差异?

2.了解诗歌创作技巧有助于我们赏析诗歌。请梳理表格(表1)中指定内容所运用的方法技巧。

表1

[教学提示]《归园田居》:景物恬静幽雅,质朴真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明诗人淡泊的心境。《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以虚衬实、大胆夸张的手法。写景构思精密,内容奇崛曲折,形象雄奇险怪,富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任务五:独抒己见写评论

深入品鉴诗词,参与争鸣讨论,学会写文学评论,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一)选取角度鉴作品

1.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人生真的释怀了吗?

2.八首作品中还出现了“石”“酒”“风”“雁”“黄花”“梧桐”“雨”等意象,结合出现这些意象的所学诗词,归纳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各家观点可争鸣

1.有人说,李白的梦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噩梦;也有人说,梦中仙境是李白追求的理想境界。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探究杜甫的人生是幸还是不幸。

[教学提示]通过阅读胡秀阁《一生尽系此诗中——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一生》、余卫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解读》等评论文章,让学生意识到对诗人和作品的理解是见仁见智的,但是一定要依托文本,有理有据。

(三)独抒己见写评论

1.《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是两位大诗人的巅峰之作,分别代表了两个流派。试分析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是否彼此对立。

2.查阅曹操生平资料,结合《短歌行》,谈谈你对历史上的曹操的评价。

[教学提示](1)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是绝对隔离,而是相对体现,在现实中感受浪漫,在浪漫中回归现实,二者统一才有情感的皈依。李白的梦境,杜甫的秋景,都是环境,却一幻一真,都在高处体验着人生,与个体的人生处境相关。(2)“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评价历史人物不易,须围绕作品,了解人物事迹,采集各家评价,形成思考。《短歌行》政治性强,显示了曹操雄深雅健的诗品,一代枭雄图谋大业的霸气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朗诵会诗词诗人
“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浅谈高校图书馆展示区的应用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柯蓝散文诗朗诵会隆重举行
第九届“桃园之春”散文诗朗诵会作品选辑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