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bD理论的游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07-02马晓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文晖教育集团文晖中学浙江杭州31002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游记运河

马晓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文晖教育集团文晖中学,浙江杭州 310020)

一、设计意图

(一)关于UbD理论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简称UbD)”是美国课程改革专家威斯金和麦克泰格积极倡导的课程设计理念。运用UbD 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强调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在确定预期目标后,再考虑有效的评估办法,最后考虑教学活动的设计。这种“倒推式”的教学设计,能使目标、评估、活动三者之间建立关联。学习活动紧扣目标展开,评估标准用来评价学生完成目标的达成度。课堂上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这样,课堂的效度得以提高。

2.理解为先

UbD理论将目标分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意义目标、迁移目标三个层级。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最终目的是为达成学生的理解而教。学习以追求理解为最终目标,强调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能让知识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层级性目标,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达成的学习目标。

3.表现性任务驱动

UbD理论强调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知识,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体验,并通过表现性任务驱动,让学生用表现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因为表现性任务没有唯一答案,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依据指标和量规进行判断。指标和量规的设置,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路径和达到相应层级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

(二)关于单元整体教学

统编教材采用文选型编排体例,教材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组成。教学以单篇教学为多,学生学习以单篇阅读为主。吴欣歆教授认为“单篇阅读,阅读时间短,阅读目标单一,难以建构文章间的意义关联,散点式阅读的倾向比较明显”[1]。郑桂华教授曾指出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得多而杂,碎而浅,且耗时多。针对这样的问题,她强调“新教学”这一概念,即采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度学习,摆脱学习的浅表化、碎片化,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2]合理而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帮助学习者对主要概念和过程进行深入持久的理解,是保证教学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游记。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四篇游记的阅读,都要基于游记的文体特征而展开。再者,对游记有深刻的理解,掌握阅读游记的正确路径,认识游记之于生活的意义,是游记共同的教学价值。文体相同,阅读路径相同,教学价值相同,这都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

二、游记单元教学设计

(一)阶段一:确定预期目标

教材对这一单元学习的要求是: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下:

【学习迁移】

能自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游记知识,记录自己的旅游经历。

【理解意义】

深入持久理解:①游踪是游记散文中标志性的要素之一,在游记散文中有重要作用;②游观与景点特点、作者的见识阅历和价值取向有关,游观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③游感与游观有紧密联系,游感与所游之地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有关,是触景生情,因情而思,作家接触客观风景时内心的感受,是游记作品感动和启发读者的重要因素。

核心问题:①游踪在游记中有着怎样的作用?②不同的人描写同一个景点,景点特点为何会不同?游记内容的选择与什么有关?③摄影能取代游记吗?读游记的意义是什么?

【掌握知能】

知识: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

技能:①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②掌握写游记的方法。

设计说明:游记阅读,了解文体特征是基础。学生了解了文体特征,才能找到阅读的正确路径。掌握写景方法,掌握写游记的方法,才能为游记写作提供帮助。基于此,确定上述知能目标。学生了解了游记的文体特征,并不代表真正理解了游记。能对游踪、游观、游感进行深入分析,能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对一篇游记的优劣之处作出自己的评析,这才是真正的理解。而学生能运用游记知识,记录自己的旅游经历,能对知识进行运用,才算达到学习的最高层级——迁移。基于此,确定上述学习迁移目标和理解意义目标。

(二)阶段二:确定恰当的评估办法

评估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说明:UbD理论把“理解”界定为能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侧面。当学生能阐述自己对好的游记的认识,能对别人的游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能提出富有洞见的观点,能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游览经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那就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

(三)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过程

1.活动一

(1)阅读四篇文章,完成下表(表2),并根据表格内容说说你对游记文体的认识。

表2

借助表格,说说你对游记文体的认识。

你觉得摄影能取代游记吗?

(2)阅读《江南的冬景》《西溪的晴雨》两文。这两篇文章,一篇是游记,一篇是写景散文,请你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文章略)

设计说明:活动一是基于知能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表2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让学生借助表格去探究游记的文体特征。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对知识的直接传授,让知识学习成为学生的探究发现之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对游记文体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思考游记与摄影的区别,在比较中进一步了解游记文体。为何设计判断游记与写景散文这一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游记属于散文,与写景散文难以区分,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运用已了解的游记知识,对游记作出判断,在判断中加深对游记文体的认识。两个活动,由学知识到用知识,使学习具有层递性。

2.活动二

(1)文学社邀请你向同学们作“关于好游记的标准”微讲座,让大家明白怎样才是好的游记,为他们能选择好的游记进行阅读提供帮助。请你先完成表3、表4两张表格,并借助表格思考好的游记的标准有哪些,然后给同学们开个微讲座。(提示:微讲座的评价指标和量规见表5)

表3

表4

表5

(2)春日,小文游了西湖,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美丽的杭州西湖》(文章略),请你帮忙给他的游记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设计说明:活动二是基于理解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表3 和表4,是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架。表3能引发学生对游踪、游观、游感、语言特点、描写方法等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它们的内在关系。表4能促发学生思考:同样的景点,为什么不同的作者选择的景观会有不同?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作者为什么感受会不一样?这两张表可以促发学生思考好游记的标准是什么。这一学习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游记的内里。当他们对游记内里有自己的分析和阐述,那就意味着他们开始走向理解。修改游记,要基于对好游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心中有标准,才知道存在什么问题,才知道应该怎么改。

3.活动三

学校开展“游运河、话运河”活动。此次活动有以下任务(任务的具体要求见表6):

表6

(1)多角度拍摄运河照片。

(2)拍摄采访视频。

(3)查找运河资料,进一步了解运河。

(4)利用照片、采访视频、资料等,做一个“游运河,话运河”小视频。视频中要有自己的讲述,把自己此次游运河以及在采访过程中所看到的运河景观、所触发的运河情思等向大家进行讲述。

(提示:摄影、采访、资料都是为完成小视频这一任务服务的,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活动三是基于迁移目标达成的活动设计。拍摄风景、采访及资料查找,能够让学生多角度了解运河,了解运河的风情、历史、文化、情结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讲述素材。做小视频,讲述游览经历,实质就是游记写作。但是,单纯的游记写作学生会生厌,让他们做小视频,把照片、采访、音乐、讲述内容等融合在一起,合作完成,学习就变得好玩。活动三的学习,涉及摄影、信息技术、查找资料、采访等,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4.活动四

畅所欲言:游记之于我们的生活,有何存在的价值?

设计说明:通过此活动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游记阅读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游记的阅读价值,体会到游记之于我们生活的意义。这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

5.作业

课外阅读余秋雨的游记散文《游走废墟》。

设计说明:课外阅读游记,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课内所学的游记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阅读。跟随余秋雨的文字,游走在敦煌和都江堰这些历史文化之地,品味废墟文化,咀嚼历史况味,这也是游记阅读的意义体现。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游记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如泰运河谣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