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直山隧道高地应力作用分析及处置

2020-06-30尹奇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测试法斜井拱顶

尹奇亮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1 引言

月直山隧道为成昆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14085 米,属铁路特长隧道,鉴于隧道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高地应力段落较长,塌方、大变形、突泥突水、岩爆等安全风险极高,该隧道纳入Ⅰ级风险管理。隧道属横断山中高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大渡河深切,到处是悬崖绝壁,相对高差500~2700m,最大埋深约1810m。在高地应力软岩段落,软岩强度低、自稳差,加之受高地应力作用,隧道开挖后应力重新分布,使隧道周边产生较大的松动圈[1]。鉴于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小里程因初支变形换拱及加固,给现场施工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通过高地应力区段应力应变分析、监控量测分析及加强处置情况,介绍了高地应力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

2 月直山隧道工程概况

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里程DK243+500,小里程段的流纹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地段发生变形坍塌,该段隧道埋深800~1000m,产生岩爆、大变形以及混杂形态的风险极高,大变形概率“4~可能”,大变形的损失为“3~严重”,综合评判该段大变形初始风险为“高度”。

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小里程DK243+448~DK243+485 初期支护变形较大,钢架接头连接处初支表面有混凝土剥落掉块和纵向裂缝,多处初支净空侵限,初支混凝土剥落掉块及裂缝情况:DK243+449~DK243+461 右侧、DK243+458~DK2 43+463 左侧以及DK243+484~DK243+489 右侧拱腰钢架连接处初支表面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剥落掉块;DK243+470 左侧、DK243+474 右侧和DK243+485 右侧边墙位置出现不同长度的纵向裂缝,最长裂缝约4m,缝宽约0.5~1mm。初支侵限情况:DK243+448~DK243+456 段右侧拱腰至拱脚侵限较为严重,拱脚最大侵限值22.5cm。DK243+462~DK243+482 以两侧拱腰、拱脚侵限为主,其中左侧拱腰至拱脚较为严重,最大侵限值18.9cm。已进行换拱及加固处理。

3 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高地应力区段岩石强度试验

2018 年1 月9 日现场进行取样,分别在DK243+420 上台阶、DK243+461 下台阶右侧、DK243+458 下台阶左侧进行采集样品,并委托中铁二院成都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岩石相关试验。2018 年1 月16 日~1 月24 日进行试验检测,勘测期间,取样分析,板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普遍在25~33MPa,平均值分别为58.3MPa、62.1MPa、29.3MPa,具体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

4 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高地应力区段初期支护应变监测

目前岩体应力测量方法很多,分类也不尽一致,但归纳起来可分为直接测试法和间接测试法两类[1]。直接测试法主要包括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等,间接测试法主要包括钻孔崩落法、定向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凯塞尔效应测试法等[2]。通过水压致裂法测量月直山隧道地应力:钻孔DZ-YZS-02 在硐身附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约为31.8MPa,最小水平主应力约为18.6 MPa,估算的垂向主应力约为27.5MPa。钻孔DZ-YZS-02 所测得三向主应力量值关系式为SH>SV>Sh,应力特征以水平应力为主[3]。围岩强度与硐身附近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比值均小于4[4],具备高地应力状态,尤其隧道左侧拱腰局部尤为严重。

通过在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小里程初期支护后埋设应力计,分别在初期支护钢拱架上埋设振弦式钢筋计和在初期支护混凝土内安装振弦式砼压力盒,通过初始数据采集,进行初期支护应变分析,公式[5]如下:

式中:P-传感器所受的压力或拉力;fi-振弦频率;fo-初始振弦频率;k-应力计标定系数;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结果显示:在月直山隧道高地应力区段围岩为灰色中薄层状夹中厚层状板岩,产状为N60°E/75°SE,产状局部扭曲较严重,节理发育,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钢拱架受强地应力作用,初期支护混凝土存在侧面受压作用强烈,且随着时间推移线路右侧作用力大小及变形基本趋于稳定,线路左侧作用在稳定后呈上升趋势,具体数据及曲线见表2、图1、图2、图3、图4。

图1 DK243+407.6 右拱腰初支钢拱架应力变化曲线

说明:在观测期间,应力增长曲线呈线性,最末略降后趋于稳定。DK243+407.6 右拱腰初支钢拱架经过变形后收敛且稳定。

图2 DK243+407.6 左拱腰初支钢拱架应力变化曲线

表2 初期支护受应力试验记录表

说明:在观测期间,应力增长曲线呈S 形,最后呈上升趋势。DK243+407.6 左拱腰初支钢拱架在期间发生位移变形后,仍不能稳定,有侵限可能。

图3 DK243+410 右拱脚应力应变曲线

说明:在观测期间,初期支护受应力大至呈线增长,趋稳。DK243+410 右拱脚初期支护是有效的。

图4:DK243+410 左拱脚应力应变曲线

说明:应力曲线初期支护受应在短时间内力急速增长,而后较长时间内应力增长缓慢,DK243+410 左拱脚岩体与初支共同变形较大,产生卸载。

5 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高地应力区段监控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布点后进行观测(图5、表3),结果显示:DK243+441~DK243+385 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段水平收敛值明显大于拱顶沉降值。截止2018 年11 月20 日观测具体情况:DK243+385拱顶沉降累计值9mm, 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74.4 mm;DK243+390 拱顶沉降累计值16.8mm,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125.8mm;DK243+401 拱顶沉降累计值18.07mm,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58.2mm;DK 243+411 拱顶沉降累计值27.2mm,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77.1mm;DK243+421 拱顶沉降累计值24.9 mm,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29.2mm;DK243+431 拱顶沉降累计值15.8mm,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49.8 7mm;DK243+441 拱顶沉降累计值19.7mm,水平收敛最大累计值28.9mm;

根据后续监控量测显示,DK243+320 断面拱脚收敛变形为97.1mm/14 天,DK243+330 断面拱脚收敛变形为160.3mm/20 天。

图5 监控量测布点示意图

6 月直山隧道高地应力作用下施工处置措施

(1)组织设计变更,该高地应力区段按照Ⅰ级大变形进行处理,原设计情况:设计预留变形量5~8cm,台阶法开挖,支护结构为Ⅲb1 型非绝缘一般锚段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拱部格栅钢架,间距1.5m/榀;变更后处理措施[6]:该段预留变形量由5cm 调整35cm 设置;支护结构调整为Ⅴb型非绝缘一般锚段复合式衬砌,并加强支护采用全环I20b 型钢钢架,间距0.8m/榀;增加超前支护采用拱部Φ42 小导管,环向间距0.4m,每环48根,单根长度4.5m,纵向间距3.2m;拱顶至左侧边墙范围内的系统锚杆调整为Φ32 普通中空锚杆,锚杆长8m/根;拱部及左侧边墙增加径向Φ42 钢花管注浆。

(2)加强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及时对收集的资料、数据等进行整理分析,用以指导后续施工,确保施工安全[7]。

(3)加强洞内监控量测并分析反馈监测数据,若发现地质变化、地下水变化、监控量测超标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8]。

(4)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进行,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进行开挖作业,及时施做初期支护[9-10]。

表3 DK243+441-DK243+385 段监控量测记录表

7 结语

月直山隧道在高地应力区段,通过岩石抗压试验、应力应变分析、监控量测分析,落实高地应力作用下施工处置措施,通过月直山隧道高地应力作用分析,为月直山隧道斜井转正洞小里程DK243+387-DK244+970 段申请Ⅰ级大变形处理做基础支撑,并得到业主单位、设计院现场确认,同意按照Ⅰ级大变形处理变更后组织施工,经现场实施,隧道左侧未发生初期支护侵限,顺利通过了此段高地应力区段,大变形隧道不发生侵限拆换拱就是对工期、进度的最大保证[9]。为其他类似隧道在高地应力作用下施工提供一定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测试法斜井拱顶
中核集团:全球最大LNG储罐拱顶模块吊装成功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方斗山隧道拱顶FLAC沉降模拟及修正
略论系统认知测试法的实战应用
浅谈辊道窑拱顶开裂或塌陷原因分析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浅谈心理测试技术中隐藏信息测试法的不足
基于D-最优化理论的陀螺仪力矩反馈测试法
水利水电工程斜井施工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