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标被动的日汉对比研究

2020-06-30唐唯雯史小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例句被动日语

唐唯雯,史小平

(1.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411100;2.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0)

迄今为止,在中国,通过日汉对译或是英语单方面对无标被动的研究甚多,提出的观点也呈“百花齐放”之势。本文将通过日汉无标被动的对比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中日两国语言中无标被动的异同点,希望对日语学者有所帮助。

一、日汉两种语言表达被动的典型形式

在汉语中,可不使用“被”这一有标形式表被动。日语中,表被动的形式也不仅局限于有标的“れる、られる”,还有其他无标表达。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1b)老奶奶被狗咬了。

(『日本語 句型辞典』)

如上所示,(1a 噛)中的“ まれた”为有标被动形式,而相应的中文表达(1b)中也使用了“被”这一有标被动形式。

庵功雄(2001)[1]指出:“满足‘①事件中存在两个要素;②受事者存在于事件中。’这两个要素的被动即为直接被动。”而“受事者做主语(ガ格)时,句子为直接被动句。施动者做主语(ガ格)时则为主动句。”此时“主动句中的主语变成直接被动句中宾语,而主动句中的宾语则变成直接被动句中的主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a)的施动者为“犬”,受事者为“おばあさん”,而“ガ格”可提示主语,此时受事者“おばあさん”为句中主语(s),“犬”为句中宾语(o),句子为直接被动句。而与之对应的“”中,施动者“犬”做主语(s),受事者“おばあさん”做宾语(o),此句为主动句式,且为“sov”语法结构。

刘世儒(1963)[2]指出:“受事主语——就是谓语所叙说的事情(动作),不是从主语施发出来的,倒是被主语所承受的。”“有标志的被动句的主语一定是受事者,‘被’的宾语一定是施事者。”与(1a)对应的中文表达(1b)中,“老奶奶被狗咬了”的受事者(s)“老奶奶”承受了来自于施动者(o)“狗”的“咬(v)”这一动作,因此该句为被动句,且为“sov”语法结构。

综上所述,我们可得知(1a)与(1b)中的被动句式都为“sov”这一语法结构。且中文在采用有标被动时与日文相同,谓语通常后置。换句话说,就是施动者和受事者在主语和宾语间互相转换。

二、无标被动句

以下,将对日语“无标”被动与汉语“无标”被动进行详细探讨与说明。

(一)日语“无标”被动句

首先看例句(2)。

(影山太郎 2001:31)

例句(2)直接使用动词的主动形式。“植わった”为自动词,且有对应的他动词“植える”。“日语中,一般如一样,通过在其共同的词干后添加某种后缀(活用形)来区分自他,像这样自他成对的动词叫有对动词。与此相对,也有不成对、同一种形态既可以用作自动词又可以用作他动词的动词,但数量很少。”[3]像这种有自他对应的动词称为“有对动词”,而无自他对应的则为“无对动词”。

虽然(2)中的“植わった”为动词原形的过去式,但其表达的意思与“植える”又有所不同。“植わる”的含义为:植大辞林』)[4]。故可得知:“植わった”用主动形式表被动。树不可能自己栽种在庭院里,需动作主体(施动者),“植わった”这一行为才能得以实现。这种句式包含一种很明显的现象,即动作主体(施动者)的隐藏化。影山太郎(2001:31)[5]将这类现象称为“脱使役化”,并将其公式化,即:

如(2)所示的无标被动即便是替换成(2’)也无妨。

(影山太郎 2001:31)

替换后的(2’)中,动词形式由“植わる”变为“植えられた”这一“れる/られる”有标被动形式。我们将“植わる”这类主动形式表被动语义的表达称为“无标被动”。本文将“植わる”这类有对动词自动词的无标被动归类,称之为“植わる”类动词。这类动词的特点如下:

①有对动词——自动词。

②主语一般为非生物。

③一般表示“动作”,且施事者隐藏。

符合③中所示的“动作”特质的还有“捕まる”这类有对自动词。这类自动词也可以构成无标被动。这类无标自动词区别于“植わる”类的重要一点是其主语(受事者)及宾语(施事者)一般为有生物。如:

首先,“捕まる”有对应的他动词“捕まえる”,故为有对动词。且句中的主语为“その犯人”,为有生物。犯人不可能自己抓自己,需要一个施动者。由此可知“捕まった”所对应的施格(施动者)隐藏了。本文将“捕まる”这类有对自动词专门归为一类,称为“捕まる”类动词。其特点如下:

①有对动词——自动词。

②主语一般为有生物。

③一般表示“动作”,且施事者隐藏。

由于“捕まる”类和“植わる”类无标被动的动词都为有对自动词,且都含有动作性,故将其合称为“动作性自动词”。

以下,我们探讨无对动词的情况。

首先请看以下例句。

(影山太郎 2010:32)

值得注意的是(4)中的“教わる”在形态上含有-ar-这一接辞,与“植わる”相似。很多日语学习者看到“教わる”时,条件反射地将“教える”和其组成一对“有对动词”,并将“教わる”当做自动词使用。这也是现代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从它们都带を格宾语这一点来看是他动词,严格说来并非自他交替。但“教わる”形态上虽是他动词,但语义上却使人有一种自动词性或被动态的感受。“这是因为通过脱使役化的他动词(教える)的行为者(先生)在句法结构上删去了。”[6]由于这种自动词的性质,“教わる”即使带了宾语,也不能将宾语作主语来创造出一个新的被动句。故在此为无标被动。由于“教わる”为他动词类的无标被动动词,无与之相对的自动词存在,故为“无对动词”。此类动词的特点如下:

①无对动词——他动词。

②表“得到、保管、吩咐、嘱咐”等语义。

本文将此类动词称为“教わる”类。而与“教わる”类动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受ける”类动词。如:

(『若者のすべて』)

如(5)所示,“受けた”这一动词做他动词用,一般表“受到、遭受”之意。其特点如下所示:

①无对动词——他动词

②一般表“受到,遭受”等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其也归为一类,称为“受ける”类动词。

在此需注意“受ける”类动词与“教わる”类动词之间的区别。本文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受ける”类动词一般表“遭受、挨”等负面影响之意,而“教わる”类则经常体现“受恩惠”之意。

最后,本文将表心理活动的“感情类”动词归结为一类。如:

(『ス ーパー 大辞林』)

如(6驚)所示,“ く”在此虽语义上为主动形式,但表达被动之意。即“(我)被他地道的日语惊呆了。”此时,动词“也为无标被动。本文将这种表人的心理活动的无标被动称为“感情自动词类”。此类动词还有“る”等。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上几种类型归纳如下:

(二)汉语“无标”被动

我们在2.1 分析了日语中的无标被动表达。以下,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组例句对汉语中的“无标”被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首先,请看以下例句。

(7)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她自己也不能明确知道。 (《春》)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史蒂夫微笑着说:“当然不会!那样岂不是要挨揍了。” (《鱼》)

(10)于是被了咒诅,使他永世不得休息。

(《娜拉走后怎样》)

(1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逍遥游》)

(12)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茶馆》)

(13)这支笔书写很流畅。 (《日汉大辞典》)

例(7)-(10)中都带有“被”这类介词或“挨”这类动词,是汉语中的有标被动表达。(8)与(10)中的有标被动句均为被害被动,可将其理解为“蒙受、遭受”之意。如例(9)所示,相较于介词“被”,“挨”这一动词显然可更明显地体现出“被害”之意,且除“挨揍”这一表达之外,还有如“挨了枪子儿”、“挨了好一顿骂”等“受害”表达。但却无“*挨了表扬”这类“恩惠”表达。

通过搜索CCL(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中英双语语料库可知,如果要用“被”字做中文句子的被动标示,往往是强调其中的不如意。而“挨”更不需多言,查阅汉语词典便可知其动词含义除表时间的“等待”之外,便为“忍受,挨打”之意。为对以上所述观点进行支撑,我们搜索了语料库中“被表扬”、“被批评”及“挨表扬”、“挨批评”的用例,结果如下:

“被表扬”与“被批评”

“被批评”“被表扬”出现数目222 13百分比95 5“挨表扬”与“挨批评”“挨表扬”“挨批评”出现数目0 54百分比0 100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含有介词“被”与动词“挨”的这类有标被动一般包含“受害”之义。且“被”字原本就是从“遭受、蒙受”转义而来。表有标被动的词还有“把、让、给、叫”等。王力(1943)[7]指出:“被动式所叙述,若是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如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如“月亮让云遮住了一半”、“大家都给吓坏了”、“坏人叫警察给抓走了”等。

而(11)-(13)中并无明显的被动表达。

三、日汉无标动词的比较

以下,将日语“无标”被动的五种分类作为参照物,对日汉“无标”被动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一)“教わる”类动词

首先,请看以下例句。

(村上春树 『1Q84』)

(14b)小孩子们对父母传授的知识,只能全部相信。

(村上春树著,赖明珠译 《1Q84》)

(15a) 勇敢な行いで勲 章を授かる。

(『中国語 会話 例文集』)

(15b)因为勇敢的行动而被授予了勋章。

(『中国語会 話 例文集』)

(16a) 女の子を授かる。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16a)喜得千金/天赐女儿。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17a) 受付係 は お客さんから貴 重 品を 預かった。

(张晓帆 2008:28)

(17b)收发室工作人员受客人之托保管贵重物品。

(张晓帆 2008:28)

如上所示,“教わる”类所对应的汉语既可为主动形式,也可为有标被动形式。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教わる”类

日语 汉 语主动形式 ○ ○有标被动 ○ ○

在此,其无标形式的对应情况又如何?对比例(17a)和例(12)可知:(17a 係)中的“受付 ”为句子主的宾语。而(12)中的“这儿”做句子主语,同时直接做“改良”的对象。故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わる”类动词在日语中做无标被动时,动作的主语为动作主体,其句法结构为sov 结构。而中文则是“主语做动作的对象”这一表达形式,故为sv 结构。由于句法结构不同,“教わる”类无标被动不能变成汉语中的无标被动。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表整理完善如下:

“教わる”类

日 语 汉 语主动形式 ○ ○有标被动 ○ ○无标被动 ○ ×

(二)“受ける”类动词

以下,本文将基于语料库或词典中所出现的例句对“受ける”类动词进行详细说明与探讨。首先请看用例。

(18a)私は未来の侮辱を受けないために、今の尊敬を斥けたいと思うのです。 (『心』)

(18b)我就是为了不受将来的屈辱,才拒绝现在的尊敬。

(夏目漱石著 林少华译 《心》)

(19a) 非難 を浴びる。

(『ス ーパ ー大辞林』)

(19b)遭受非议。

(『ス ーパ ー 大辞林』)

(20a) 悲劇 を招く。

(『新明解国語 辞典』)

(20b)酿成悲剧。

(『新明解国語 辞典』)

(21a) 人の恨みを買 う。

(《天声人语集萃》)

(21b)招人恨。

(《天声人语集萃》)

如(18a)中的“受けない”一词,用其主动形式来表示“受到”之意,故

为无标形式表被动。而“侮辱”一词带有负面感情色彩,并且受侮辱即为“被害”。与其对应的中文表达(18b)中,则直接用带有“受”的有标被动表达形式,且同样表“被害”。而(19a)-(21a)中的动词“所对应的宾语则分别是,由此可见这类无标被动同样带有负面感情色彩且表“被害”之意。翻译成对应的中文则用的是如(19b)-(21b)所示的“遭受”“酿成”及“招”这类有标被害被动表达。

综上,可得出如下结论:“受ける”类动词翻译成对应的中文时,多用“受,招,遭受”这类有标被动,且“比翻译成‘被,叫,让’更为通顺”(刁榴(2015:122)[8])。从以上例句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类动词所带的感情色彩一般为负面的,不利的。这与“教わる”类动词正好相反。

(三)“植わる”类动词

以下,本文将基于语料库或词典中所出现的例句对“植わる”类动词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首先请看以下例句。

(22a 関 掛)玄 に赤い提灯が二つ かっている。

(『超級クラウン中日辞典』)

(22b)门前挂着两盏红灯。

(『超級 クラウン中日辞典』)

(23a)街路に松が植わっている。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23b)街道旁栽着松树。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24a)平和が破れた。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24b)和平受到破坏。

(《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辞典》)

(25a)空は夕日で赤く染まっていた。

(《天声人语集萃》)

(25a)天空被落日染成了红色。

(《天声人语集萃》)

“植わる”类

日 语 汉 语有标被动 ○ ○无标被动 ○ ○

(四)“捕まる”类动词

以下,本文将对“捕まる”类无标被动动词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请看以下例句。

(26a)犯人が捕まった。 (《日汉大辞典》)

(26b)犯人被抓了。 (《日汉大辞典》)

(27a) 犯人が捕まって事件は解決 する。

(『超 級クラウン中日辞典』 2010)

(27b)缉拿归案。如(26a)与(27a)所示,当“捕まった”的对象“犯人”做主语时,既可译成中文的无标形式“缉拿归案”,也可译成有标形式的“被抓”。而添加了受动者“容疑者”的施动者“警察”时,则必须译为中文的有标被动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添加了施动者的日语无标被动句式与其相对应的有标被动句式的句子结构颇为相似。可如上进行对比。

(『超 級クラウン中日辞典』 2010)

“捕まる”类动词句中,当受动者做句子主语时,可将其译为中文的有标或无标被动形式。而添加施动者的“捕まる”类动词句中,由于其无标被动和有标被动的句子结构相似,故只能将其译为中文的有标被动表达。

(五)感情自动词

最后,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组例子对“感情自动词”进行详细的探讨。

(28b)我被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

(『超級クラウン中日辞典』)

(29a) 将来のことでとても悩 んでいる。

(《天声人语集萃》)

(29b)为自己的将来发愁。

(《天声人语集萃》)

(30a) 彼は失 敗したことでまだ苦しんでいる。

(《天声人语集萃》)

(30b)他还在为自己的失败而苦恼。

(《天声人语集萃》)

如(28a)所示,在这类感情自动词句中,施动者一般为句子的主语,而诱发感情的原因则用“に”表示。因为人通常为各种感情的流露者,故施动者通常为人,也就是有生物。(28a)对应的中文表达为“我被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这类带有“被”字的有标被动。而(29a)-(30a)中的日文无标被动表达对应的中文表达均为“为”、“对…感到”、“令人”这类有标的表达形式。故我们可推出如下结论:感情自动词类的日语无标被动句≠感情自动词类的中文无标被动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类心理动词本身就可表被动,故大多数都无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表示被动意义的用法。如将される”则为错误用法。这也是现代日语教育中的难点所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将日语无标被动表达分为“教わる”、“受ける”、“植わる”、“捕まる”和“感情动词”五类,并以日语无标被动为参照点,对日汉无标被动的异同进行了探求,得出了以下结论。

“教わる”类动词为无对动词且为他动词。通常表“得到、保管、吩咐、嘱咐”等语义。句子结构为

其所对应的汉语表达既可为主动形式,也可为有标被动形式。但不能变为汉语中的无标被动形式。而“受ける”类为无对动词,且为他动词。一般表“受到,遭受”等“被害”表达。译成中文表达时则只可用有标被动的表达形式(中文中的有标被动多为不利因素的“被害”,此点原因文中已作陈述)。“植わる”类动词为有对动词中的自动词。主语一般为非生物,且施事者隐藏。其即可译为中文无标被动表达,也可译为有标被动表达。而与之类似的“捕まる”类动词为有对动词中的自动词,主语一般为有生物且施事者隐藏。当受动者做句子主语时,可将其译为中文的有标或无标被动形式。而添加施事者时,则只可译为中文的有标被动表达。“感情动词”类则只能对译为中文的有标被动表达。

因涉及中日两种语言的比较,难免有疏漏之处。今后将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完善。比如:对中文、日文和英文无标被动三者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例句被动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