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2020-06-30黄靖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手术室护理人员

黄靖茜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江门 529000)

医院内对各个科室的生物环境及整体清洁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手术室,该科室承担着主要的治疗工作,手术室内一切操作均具有开放性,存在器械侵入,医生以及医疗器械会直接接触患者并对产生治疗效果[1]。一旦手术室环境不合格,则治疗效果则会适得其反,首先会引起感染,其次会加重疾病,增加死亡风险以及医疗社会舆论。因此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是控制院感发生率的关键手段。本文将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应用其中,同时结合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110例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研究资料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11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性质完全随机性分为2个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55例,分别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以及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24-72)岁,平均(46.9±5.3)岁;研究组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23-70)岁,平均(45.7±5.2)岁;两组患者均接受普外科手术,无重症外科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研究前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疗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资料成立。提前排除凝血障碍患者、免疫系统缺陷、心理疾病、常规药物过敏、认知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针对手术患者完成术前评估以及术中生命体征监护。

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管理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成立管理小组,小组护理人员要求须符合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共选择6名护理人员,由专业知识过硬的2名护师担任组长,分别对组内成员进行工作分配,明确护理管理计划,针对手术室管理风险展开评估,按照风险性质分类整合,评估风险等级后针对性制定管理方案。术前再次确认患者信息各项检查结果,以降低管理差错率。护理管理理念应符合保证安全,提升质量,操作严谨等几个规范。成立护理小组后需要加强专业培训,针对手术室内管理重点组织人员培训,分别对消毒规范、感染管理、操作技术等三项重要内容展开培训。培训过程中需总结重点和难点,当中应加强对手术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时刻监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检查和使用要点;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接台手术间的清洁消毒时间;合理制定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以此为基础设置考核,做季度考核,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进步状态,清晰化评估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工作状态,以实现集中管理,针对性提高的目的。规章条例实施过程中适当组建会议,由参与手术室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管理过程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问题,及时根据手术护理人员反映情况完善制度。

其次,给予心理干预和术前宣教,使患者了解手术风险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后针对手术室环境进行评估。我院是层流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净化手术间内空气。对手术器械使用状态以及清洁度,是否符合临床使用标准等问题全面检查。在手术开始前针对无菌物品,大型器械的清洁和杀菌状态做好检查,其次清点器械数量,做好手术室整体生物环境评估,确保手术室的无菌性,检查死角以及医疗垃圾的清理状态[2]。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度,明确各自分工和手术过程中承担的责任,集中注意力完成手术器械的传递。手术过程中严格保护手术切口,对无菌区展开严格的保护,确保其干燥性,防止手术垃圾造成污染,严格划分区域,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巡回护士注意术中患者的保暖防止感冒着凉;生命体征监护过程中发现异常后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并协助处理。

此外还要做好切口关闭前检查,切口关闭后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伤口包扎时对纱布的剪裁,使用基数,每组层数进行统一化整理。术后分类处理好医疗垃圾,再次清点手术器械,统计术中后续增加的器械种类和数量,手术器械初步清洁分类后送往消毒供应室。安排巡回护士完成全方位的术后监护,医生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同时对比两组护理质量。院内感染率越高护理管理效果越差。护理质量评分以(护理操作、器械管理)展开评估,每项10分,总分2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6.0统计学计算器,计数资料“±s”(护理质量评分),计量资料“n[%]”(院内感染),差异用“t”及“x2”表示,P<0.05。

2 结 果

研究组中院感发生率(1.8%),低于对照组(12.7%);研究组科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院内感染率及护理质量评分

3 讨 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针对手术室内隐匿性风险起到提前管控作用,以此来降低手术感染事件的发生[3]。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院内感染的出现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同时有加重疾病的风险,此外院内感染的发生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于院方而言会引起社会舆论,对医院整体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降低这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方法是合理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针对手术室内生物环境展开严格的管控,同时制定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适当增加岗位培训以及工作效率评估,通过管理手段刺激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一台手术的成功需要操刀医生、麻醉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的默契配合,中途手术器械的使用要求相当严苛[4]。及时准确地递交器械,可确保在恰当时间内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风险,而手术室内无菌区域以及医疗垃圾的隔离和污染区域的管理均是考验护理人员专业性的重要内容。细节化管理的核心是针对各个护理管理环节衔接过程中具有隐匿性风险的因素提前发现,并做精细管理。该管理模式具备预见性,同时也符合现代手术室对优质化管理的需求。结合管理制度,能够全方位衔接护理工作[5]。

一般管理方法为增加奖惩管理条例,并按季度设定考核,将考核内容列入职称评定中。通过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垂直凸显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分工明确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自我工作内容的责任感。细节护理管理的实施在遵循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时段分别展开,早期发现风险并第一时间干预,防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为了证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110例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院感发生率(1.8%),低于对照组(12.7%);研究组科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相比,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医院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后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可以降低院感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手术室护理人员
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标准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研究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