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监测骨搬移截骨端骨痂形成

2020-06-30冯一帆贺国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牵拉定量分级

周 鑫 冯一帆 贺国宇 石 颖

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周鑫、冯一帆、贺国宇);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超声诊断科(石颖)

骨搬移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骨感染及先天性的肢体短缩及挛缩畸形等[1]。随着肌骨超声的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有研究[2-3]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骨折愈合骨痂生成及血管形成的监测中。本组报道10例高频超声在骨搬移各时期截骨端骨痂生长变化、周围软组织变化、骨痂内及周围组织血流信号的监测,探讨超声对于骨痂监测的价值及局限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6 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骨搬移术患者 10 例,均为男性,年龄 21~61 岁,平均(42.9±13.2)岁。手术部位均为胫骨,7例左侧,3例右侧。缺损长度约5.30~12.70 cm,平均(7.78±2.13)cm。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仪器与方法

1.超声检查:使用GE Logiq E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5 MHz。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患肢,对患肢胫骨前侧(12 点)和或内侧(3 点)区域进行横扫和纵扫,分别在延长过程的各阶段对截骨部位进行扫查,获得截骨区各个切面声像图,记录骨痂的形态、生成量并行超声半定量评分;CDFI 检测骨痂区域内的血流情况。

2.骨搬移过程:患者患肢均安装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架(太原国药集团山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通过调节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螺纹连接杆上的调节螺母实现搬移,调节螺母共6个面,旋转1圈为1 mm,以每次1面、5次/d(即0.83 mm/d)的速度进行调节。延长过程的观察分为T0 期(术后1 周内,未开始搬移)、T1期(牵拉1~2周)、T2期(牵拉6~8周)及T3期(牵拉14~16周)。

3.根据截骨区边缘骨皮质的清晰度、超声波的透射率及高回声骨痂的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3]:0 分,超声波完全透过,间隙边缘清晰,无明显高回声;1分,超声波部分透过,间隙边缘可识别,高回声区<50%;2 分,超声波部分透过,部分间隙边缘模糊,高回声区>50%;3 分,超声波完全不能透过,间隙边缘不可见,呈正常骨皮质线样强回声。

4.骨痂区域内血流情况的 Alder 血流分级[4]:0 级,截骨区及邻近1 cm 软组织内(观察区)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Ⅰ级,观察区内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可见1~2处点棒状血流信号;Ⅱ级,可探及中量血流信号,可见3~4 处点状血流信号或1 处条状血流信号;Ⅲ级,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可见≥5处点状血流信号或≥2处条状血流信号。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延长过程中各个阶段Adler 血流分级比较行Kruskal-Wallis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观察了4 个阶段搬移区骨痂的生长情况,高频超声在开始搬移1~2 周即发现搬移区内骨痂的生长,表现为等回声的纤维骨痂及少量点状高回声的骨性骨痂;随着延长过程的继续,搬移区骨痂呈现自两端向中心区域生长的表现,骨痂纵行排列,回声逐渐增强,直至与正常骨皮质回声一致,后方声影逐渐增强。1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骨痂生长的超声半定量评分及Alder血流分级见表1。各个牵拉时期的超声表现见图1。

在延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截骨区骨痂超声半定量评分与搬移时期的关系见图2;截骨区内Alder血流分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期搬移区血流信号最丰富(图3)。

表1 1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骨痂生长的超声半定量评分及Alder血流分级

图1 病例9各个牵拉时期声像图

图2 截骨区骨痂超声半定量评分与搬移时期的关系

图3 截骨区Alder血流分级随延长时间的变化趋势

病例5 于T2 期搬移区发现一范围约0.68 cm×0.71 cm 无回声区,T3 期无回声区范围减小至约0.44 cm×0.21 cm;同期X 线扫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讨 论

骨搬移技术是通过牵拉再生的骨组织来填补骨缺损。目前临床监测骨痂形成的常用方法是X 线检查,该方法在评估骨痂形成情况、测量搬移长度、监测肢体力线方面无可替代,但检查具有放射性,且对早期骨痂的监测具有局限性。其次尚有定量测量骨痂生成量的CT 检查,但由于其辐射剂量更大,应用较少。临床常用X 线来监测新生骨痂,但截骨区有25%的骨密度增加时X线才能显示出来[5]。超声不仅可以监测骨折后骨痂生长的情况,还能探测周围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周围软组织的水肿等[5],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肢体延长过程中,牵拉速度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Liantis 等[6]观察67 例接受骨搬移治疗的患者,提出适宜的搬移速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以达到预期的延长效果。牵拉速度过快,再生的骨组织不足以填补延长的间隙,可能会导致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而牵拉速度过慢,再生的骨组织提前连接愈合,则可能导致无法达到预期延长的长度。因此,对于早期牵拉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组观察了4个阶段搬移区骨痂的生长情况,高频超声在开始搬移1~2 周即发现搬移区内骨痂的生长,表现为等回声的纤维骨痂及少量点状高回声的骨性骨痂,随着延长过程的继续,搬移区骨痂呈现自两端向中心区域生长的表现,骨痂纵行排列,回声逐渐增强,直至与正常骨皮质回声一致,后方声影逐渐增强。在早期,高频超声对于指导牵拉速度及监测骨痂生长较X线检查敏感性更高[7]。

高频超声不仅可以观察骨痂生长,还可以监测截骨区血流的变化,以了解存活情况。Weinberg 等[8]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监测搬移区滋养血管、骨膜血供及肌肉软组织区的血流信号变化,来评价骨折端骨痂生长及骨愈合重建。本组对延长过程的4 个阶段骨痂区血流的监测,发现早期牵拉区血流信号逐渐增多(P<0.05),于牵拉第6~8 周即T2 期血流量达到高峰,之后血流量逐渐减少,同期骨痂的量及密度均在增加。马红等[9]通过观察30例疲劳性跖骨骨折患者发现,早期骨皮质内无明显血流,骨痂形成期骨折端及周边软组织内可见丰富的血流,改造塑型期血流量减少甚至消失。本组结果与之一致,由此可见超声不仅能发现轻微骨折,还能观测牵拉成骨过程中骨痂形成及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

牵拉成骨技术已较多地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多种并发症,如针道感染、延长区过早或延迟愈合、关节僵硬等。本组发现1 例骨痂内“囊性区”,有研究[7]认为这种现象是骨矿化和骨重塑的不良因素,意味着新生骨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考虑可能牵拉速度过快,临床减慢牵拉速度,后期发现囊性区逐渐缩小,骨痂生长良好,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及干预。

综上所述,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骨搬移过程中骨痂及周围血流的动态变化,通过超声半定量评分及Alder 血流分级对骨痂及血流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并发症,避免过早愈合及延迟愈合。

猜你喜欢

牵拉定量分级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分级阅读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热身中不同牵拉方式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灵敏能力的影响
不同组合动态牵拉方式对起跳高度的影响及其对比分析①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