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

2020-06-29董彬彬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董彬彬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开始重视思想层次的教育,全国各大高校也通过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来培养与全球化背景下相符合的新时代人才。同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也是实现当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途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各个环节,包括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实现途径和发展目标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3-0058-02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大学在校生人数高达2931万。新生代大学生虽然人数众多,受教育水平较高,但是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思想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这项衔接,帮助大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武装自身思想,抵御全球化带来的错误思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必然的,是大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重要纽带。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基本内容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主要包含这几层内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迎接经济、教育全球化的重要发展措施,同时也是对过去单一、刻板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改革。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社会上多个领域的渗透,是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各个元素的整合和衔接[1]。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2.1政治性

政治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其本质是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正是社会的新生代,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是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传播方式。

1.2.2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重在与社会相联系,而社会则是当前时代特点的一种表现,社会现状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产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想要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追随时代潮流。

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在教学中应当秉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应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教学的基本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确保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时代的步伐紧密贴合,是作为中国新生主力军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内容。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必然性

2.1科学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正是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所产生的必然趋势。大学是国家未来人才的孵化地,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时,社会中的各种思潮也流入大学之中。大学里折射出了社会的变革,同样社会中的改变也会在大学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体现得尤为明显。当代社会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为全民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年提升,也就导致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2]。

2.2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一百周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时代发展的脚步日渐加快,西方的思想潮流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腐蚀、麻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试图在不经意间攻破大学生的意识防线。为此,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主力军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自己,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坚定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1)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现如今大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网络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成为一個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网络又可以说是社会的间接体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紧密贴合。

(2)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创新,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延伸到了社会的多个领域,学生可以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去接触社会。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3.1转变陈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现如今,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研究表明,现在仍有很多的高校教师或学生没有充分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很多大学生将主要的精力用于钻研专业课,并将专业课看作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的唯一砝码,因此多数学生心中出现了思想教育知识无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人应通过会议、培训、建立激励评价制度等方式来转变教师和学生心中的陈旧观念,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成果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各个部门进行分工、责任落实,让陈旧的教育观念一去不复返,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性[3]。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引导

现代的网络信息传播十分迅速,各类期刊、时政可以在网上轻易获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时常关注网络上国际社会的各种变动以及国内政治的相关讯息,让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局势变化和当代学生的思想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感受社会变化、国际局势变化与自身的联系,引导学生形成政治思维以及政治敏感度,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推进。

3.3完善社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配合

想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就必须做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高校的日常授课中,可以加入社会中的时政要点,带动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可以使得高校和社会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高校與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为此可以建立相应信息沟通机制,从而保障教育体系中的各环节紧密相连,提升思政教育体系的整合程度。高校与社会间的信息沟通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配合不协调的问题,从而避免因为社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造成的教学作用相抵。其次,若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缺乏沟通,很可能导致来自社会方向的教育力量和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形成联动,造成教育力量的衔接不够稳定,出现教育源动力不足。而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实现,保障社会和高校之间沟通的顺畅。

3.4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功能

当代社会正处在互联网时代,工作、医疗、学习、生活等都会使用网络。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途径种类繁多,且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在校园中,对于一些前沿思潮和政治热点一旦出现便会迅速通过网络进入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快捷性、高效性优势,使社会中的一些时政热点走入课堂,从而避免因内容过于繁杂、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只有让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密切才能更好地将学校教育和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稳步进行。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目标

4.1把握时代要求,引领大学生社会化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座谈会上强调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紧跟时代发展,才能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要点。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的发展方向,时刻聚焦国际局势的变动趋势,逐渐形成较高的政治敏感度,才能加快大学生思想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4.2丰富个人认知,塑造大学生完整人格

当代大学生若想实现政治社会化教育目标,首先应确立自身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确立自身的政治角色,大学生政治方向和政治角色的确立对于国家和社会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如曾经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都是由于政治方向产生偏离的恶果。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而言,坚定且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成才的基础。而学校是学生进行思想水平提升的关键场所,高校在教学时应注意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趋向,更要培养学生完整的政治人格,可以说是政治行为和政治能力趋于稳定的一种体现。

5结语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新生代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在我国,党和国家都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期望颇为重视。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中坚力量,会直接参与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推广,更是实现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关键途径。通过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紧密配合,可以稳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以及政治能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能够肩负起推动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周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问题探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3(3):9-13+19.

[2]蔡震宇,薛勇.国家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6):118-121.

[3]赵昱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探索[J].福建茶叶,2019,41(12):224-226.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