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政治思维定式析论

2020-06-29王金霞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定式思维模式

摘 要:说“人的信仰一旦形成,便有万事万物皆出此源,是非善恶皆从此根的思维定式,这是很难改变的”。其实,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太多了,人反而变得不聪明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会在头脑中积累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这种惯性思维会束缚人的头脑,会使人习惯于用旧的、常规的模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人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

关键词:思维定式;思维框架;思维模式;善恶两分

一、什么是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解决问题时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意向性的观念模式,即当人们面对一个要认识的对象时,总先在头脑中去搜寻原先已经存在的认识框架、思维模式,试图以此来找到一种认识对象的方式,这种认识框架和思维模式通常表现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相对不变的程序去认识事物。而有学者则更准确、更详细的将思维定式予以界定,他认为思维定式指的是认知方式上的模式化。这里的“模式化”,指的是认识主体的认识逻辑过程和判断标准是固定不变的,不论认识的对象或认识的具体条件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认识主体的思维仍然延顺着固有的价值格局和一成不变的致思逻辑完成思维过程,形成认识解决。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认识对象及条件的特点或变化要么被认识主体忽略不计,视而不见;要么被固有的致思逻辑强行改变,纳入既定的认识框架中。这种固定不的僵化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思维定式”。

二、从“善与恶”中看思维定式

我们以“善恶两分”的思维定式为例,进一步了解传统的政治思维定式。其实,这种“善恶两分”的思维定式过于框架化,使得人们心中不得不区分善和恶两个概念,这种“非善即恶”的思维模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长期性的理应如此划分的定式。善恶两分的绝对化政治思维定式最早源于先秦儒学的人性讨论,古人总是以“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思维来评判是人的生存价值,这使得“人之初,性本善”与“性本恶”形成两分的对立局面,到后来又有董仲舒的性品三分,董仲舒说:“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复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董仲舒否定了“善恶两分”法,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從茧卵到雏到丝都看不出来善恶而待教化之后才能成为善或成为恶,善恶之分的关节点在于教化,重要的是教化的这个过程。不过董仲舒的“性三分”并没有像“善恶两分”一样影响深远,“善恶两分”的观念一直延续发展并延续至今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善恶两分”,回想我们孩提时,无论是看书、看动画片还是听大人讲故事,头脑中一定会区分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好人。这就是“善恶两分”的影响深远之处以至于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而宋代时,理学兴起,利用佛说改造了传统性论,如将“上三执性”本体化从而扩大了善性本来的意思。《金刚经》中有一段“···当知人不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意思是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止曾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众善根前缘,而是已于无量千万佛处积集深厚的善根。善根即善之本,无贪、无嗔、无痴三者为善之根本,相反,贪、嗔、痴则与善相对立的恶,由此看来,佛教也有善恶之分,佛教讲求的是以善为本,一念为善,一念为恶,不过也有在善恶之间徘徊的人,这可以说也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定式。

中国传统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长期统据着人们头脑中的政治理念和认知方式,尤其是汉代以后的儒家文化使社会的意识形态在一中如家的氛围中逐渐走向一种模式化。《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指的是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性善论的产生大致伴随着儒学的产生而产生。而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这种“善恶两分”的绝对化思维定式促成了传统政治思维的的一种发展方向,使儒家文化的思维走向一种好人与坏人、君子与小人、忠臣与奸佞之分,孔子在《论语·述而》里面就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里君子是道德的。正义的,而小人是阴暗的、丑陋的,这种价值判断长期流行而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即是是在文革中批林批孔的洗荡之后,时至今日也都毅然固定在人们头脑中。中国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对来说还挺早,一种观念和价值判断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就像“文革”、“大跃进”这种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也都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这种传统的政治思维定式肯定有遗留,就拿“大跃进”来说,“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铁等,炼钢需要铁矿和燃料等,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全都上山采矿,都不去耕作,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大跃进”是一场政治运动,大跃进,最惨痛的教训是脱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说大话搞弄虚作假,在这场运动中显现出一种传统的、模式化的思维定式,让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只要有积极性、全民团结起来就能完成一切任务的观念,大跃进时期的思维定式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说到底,还是政治思维定式对人们头脑中起的作用。

三、思维定式的利弊分析

总之,这种政治思维定式有时候很难让人琢磨。这种思维定式极有好处又有坏处。首先,这种政治思维定式有利于我们思考问题,能使思考者省去许多摸索过程,节约了对一个问题认识过程上的时间,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提高了思考者的效率,而且比如像古代冷兵器时代,古人打仗时用的阵法或者是象棋中古人摸索出来的布局,都有着一定的思维模式,但我们用的时候就按照那个套路来就行,或者我们解决一些常识性问题,或在我们学习过程关于数学等理综科来说,按一定的公式步骤就能解决,由此看来,当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某种经验或理性认识后,这种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就会储存在我们大脑里,在每一个新的认识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以旧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物,因此,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其次,思维定式也有消极的一面,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以后,我们看问题就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抓不住事物的内在本质或者看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以头脑中旧的观念来判断事物,以一种教条式的方式来直接套用以往的经验,或是看问题不全面,就以一种片面的绝对的、孤立静止的目光去看待事物,被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框在那儿以后很难用发展目光去看待事物,或者以前在头脑中形成的思维不全面或者错误导致在认识新事物时形成绝对的、主观臆断的思想。为此,中国社会要想发展,就得打破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以一种判断性的眼光在以往对的政治思维定式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走向成熟和文明!

参考文献:

[1]葛荃:《论传统中国“道”的宰制——兼及“循道”政治思维定式》,政治学研究,2011年2月。

[2]葛荃:《托古改制政治思维定式析论》,思想战线,2011年11月。

[3]徐祥民:《对中国古代法制研究中几个思维定式的反思——兼论战国前法制研究的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

作者简介:王金霞(1992.10-),女,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维定式思维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影响阅读对话的三个瓶颈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
跨文化差异对英专学生二语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影响及对策
有效抑制数学思维定式的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