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语文课堂

2020-06-29罗婧婕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再别康桥罗杰斯

罗婧婕

摘 要: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有着重要启示。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延续了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观念,本文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郑老师执教的《再别康桥》一课进行研讨。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郑逸农;《再别康桥》;课例分析

鄭逸农老师执教《再别康桥》的主要环节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初读诗歌说感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并研讨——学生小组选择典型难题并研讨——教师介绍自我、他人阅读体验——学生反省自我优缺点——学生总结课堂。下面笔者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语文课堂中的“教”

罗杰斯指出,教师的任务不是“让”学习,而是“促进学习”,所以他批评传统课堂中那种直接而生硬的命令,强调教师指导应具有间接性。

1.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

学生的认知毕竟有限,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学习上,教师还应进行引导。例如郑老师鼓励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最想学习什么”作出自我选择,但在学生表述中却发现,虽然事先有要求学生要简明扼要回答,但学生的回答仍是长短不一,甚至还有人将“语言美和比喻”并列为两个主题。郑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做出了指导,将学生表达各异的发言归纳为四个方面。郑老师的指导就像是一把抓手,一下就将模糊或矛盾的观点区分开来,在学生生成中引出接下来要探索的实质性问题。语文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但陈述性知识却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就像学生将“语言美和比喻”并列,这明显是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表现,类似情况下教师应作出迅速反应,纠正学生错误、调整方向,帮助学生澄清问题。

2.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材料

罗杰斯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澄清学生解决问题的可能决定。在课例中,郑老师分别两次提供学习材料。一处是在课堂伊始,创设情境,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入了《再别康桥》的背景介绍,语言优美随意,不觉生硬,容易将学生带入到诗歌情境中;另一处是在学生研读、讨论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自己和他人的阅读体验,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我们还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适宜的材料”。当下语文课似乎越来越丰富,除传统的文字材料外,还有音乐、影像等资源引入课堂。但是过多地引入各种材料,结果却流于形式,这就叫做“不适宜”。“适宜的材料”应当从学情、文本出发,是为了理解而需要,而不是为了“需要”而需要。

3.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

罗杰斯认为人本主义课堂的实现条件之一是,教师要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在郑老师的教学实录中,通过分析教学语言,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温和、亲切的教师在娓娓道来,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施压”,而是与学生平和、平等交流,设身处地的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可以发现,像于漪、钱梦龙、韩军等语文名师,他们在课堂上都是很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为之吸引也愿意主动融入学习,而这种微妙的师生心灵相通关系,就能创设滋养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心理氛围。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语文课堂中的“学”

罗杰斯提倡“自由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认为真正良好的教学设计,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促使学生主动、自发、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1.重视自我学习与体验

罗杰斯认为人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儿童对于周围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传统的教育总是在规定着框框架架,因此磨灭了儿童探索事物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初始好奇心,维持他们对学习生活的意愿。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难点,这是第一阶段的自我学习,重在促使学生能作出自我选择并为之负责。而第二阶段的自我学习,注重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例如郑老师在和学生讨论“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时,学生对其是否具有消极意义感到困惑。按照一般解释,“彩虹”、“梦”是没号的意象,所以大部分人将其解读为徐志摩内心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实际上,“彩虹”和“梦”都是美丽而又短暂的,其中隐喻着诗人对于美好记忆的怀念与感慨。而学生能发现其中端倪,与前期充分阅读不无关系。从有所感知到发展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我学习过程,郑老师作为组织者给予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2.重视小组学习与交流

罗杰斯认为应重视学生生活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而小组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从某个意义来说,小组内部合作的人员互动就像是一个关系网,学生在组内交流,不仅需要倾听,还需要表达。从这个角度出发,良好的小组活动能帮助、督促学生的自我学习,因为只有自我学习,内化为自我观点,才有在小组发言的“底气”。郑老师在课中一共组织了6次学生小组讨论,讨论问题由浅入深。在整个阅读讨论中,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在小组合作碰撞间调整与修正自我认知。

3.重视自我反省与评价

与自发学习相应的是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罗杰斯认为,这样就能够使自发学习变成自我负责的学习,他希望让学生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和要达到的目标,也据此衡量自己进步的程度。课例中,郑老师在收束课堂环节时,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反省,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和列出调整措施。这样做的目的不只是检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如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重视过程的收获,原比单看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更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维和“改变自己”的责任心。 除此之外,郑老师还让学生做课堂小结,把教师的权利给到了学生,给予了学生展现的机会。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的语文教学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是对学习个体的最大尊重,是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大激发。它缩小了教师的“说教”,扩大了学生的“自由”,改变了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们还应理性地思考一些问题:

从教师的“教”来看。首先,郑老师之所以能将这堂课上成功的关键点之一是郑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教学功力。若是一名新教师也想上好这样的一堂课,就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不断磨砺自身。其次,郑老师上完《再别康桥》一共花了3节课,远超传统课型课时。虽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能够带动学生深度阅读,但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似乎有些难以完美达成。对此,郑老师的建议是“特别精彩”的文章可以用“非指示性”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人本主义下的语文课堂应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作出教学上的调整,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的“学”来看。首先,学生语言表达有缺。有的学生在表达中会常常觉得词不达意,这与日常言语积累有关。其次,虽然部分学生很积极的参与课堂,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处于沉默,这或许是学生长期接受“被动学习”,无法快速适应新转型的课堂。这更提醒着我们,要尽快调整教学理念和方式,让学生学会“自由学习”,引导学生在“有意义学习”中收获经验、收获自我。

参考文献:

[1]赵同森.解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25

[2]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一种教育理念[J].语文建设,2006,(1):21-25.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再别康桥罗杰斯
父亲的形象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对《画画亲近的人》一课的若干问题探索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罗杰斯或许并不了解A股市场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