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17世纪英国贵族的婚姻观

2020-06-29梁晓雅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婚姻观继承人贵族

梁晓雅

摘 要:婚姻是人类社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造就了人们婚姻观的差异。16-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贵族地位日趋衰落,社会财富占有结构的变动使看似森严的等级制度出现危机。在政府和宗教的影响下,此时的英国贵族对婚姻的态度更加肯定,继承人的择偶标准也由重门第逐渐向重财产转变。

关键词:英国;16-17世纪;婚姻观;贵族

一、英国贵族对婚姻的态度

16-17世纪的英国政府出于扩大人口以及维护统治稳定的目的对婚姻持鼓励的态度。自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以来,英国人口锐减,导致国家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失去了往日活力,在此后的数百年内,繁茂人口都是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婚姻是合法组成家庭和合法繁衍继承人的唯一方式,故此英国政府积极鼓励适龄青年男女结婚生子。从 16 世纪开始英国就是一个主要由小型核心家庭组织起来的社会,家庭的繁荣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1]而且当时盛行长子继承制,贵族现任家长需要有合法的血缘后代来继承家业,因此他们到了合适的年龄必须结婚,并负责为家族诞育下一代继承人。

基督教教义认为婚姻是神圣的,是应受到鼓励的。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教诲人们:“婚姻是神所设立的。”《以弗所书》中说:“婚姻是荣耀或彰显神的荣耀,是象征基督和教会。”[2]受宗教的熏陶,英国贵族对婚姻大多持肯定态度。

在政府和宗教的双重影响下,婚姻成为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给适龄的青年男女带来体面的身份,给出生的后代带来合法的身份。若一个英国贵族男子过了适婚年龄仍未结婚,他会被人轻视,从而影响其事业发展。若一个英国贵族没有婚生子,即使有私生子也无法为家族延续爵位和财产,因为非婚生子没有合法继承权,且很难担任重要的政治职务。因此,此时的英国贵族普遍因需要婚姻而积极结婚。

二、贵族继承人婚姻观的转变

英国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格,贵族爵位一般是世袭的,且由长子继承。所以为了保证爵位传承,一般由父母或亲族为适龄长子挑选一位贵族女子,要求二人及时成婚并顺利诞下男性继承人,从而使家族繁衍永继。两个贵族男女之间的婚姻不只是他们个人的,而是“兩个家族之间为交换具体好处而达成的约定”,[3]是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合作。劳伦斯·斯通曾写过,对于英国贵族来说,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结合,“而是确保家族的延续和家产的制度性手段”。[4]

英国贵族为了维持其等级地位和财产优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选择与门当户对的或者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家庭联姻。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16-17世纪英国贵族的择偶标准基本上是以门当户对为主。但有数据表明1485-1569 年间,至少有 50%的贵族及贵族继承人与门户相当的贵族家族缔结了婚姻,而到了1570-1599 年间,这一比例却只有三分之一。[5]此乃因为1600年前后,一些上院贵族遭遇了财政危机,面对经济困境,他们被迫与地位低下的富裕女继承人结婚来增加财产。此时有一大笔遗产的非贵族女继承人成为部分贵族追逐的目标。1540一1599年,只有20%的贵族是和贵族女继承人结为夫妻,其他的贵族基本上都与富裕的商人之女成婚。虽然与富商联姻可能会被其他贵族轻视,但这确实是个解决家庭经济危机的绝好机会。例如:“1555-1606年间诺福克公爵家族、阿伦德尔伯爵家族以及罗素勋爵家族均是4次迎娶女继承人。”[6]这说明从16世纪末期开始英国贵族的择偶标准逐渐变得更强调功利主义,此时导致婚姻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对财产的追求,而不是对等级地位的要求。

17世纪末的征婚广告也体现了婚姻中对财产因素的考虑。征婚广告诞生的确切日期是 1695年7 月17 日。号称广告之父的戈登出版了《如何改善家政和生意》汇编,其中收入若干最早的征婚广告,其中一则为:绅士,三十岁,家道富有,愿与拥赀约三千镑的年轻女士结婚,并愿为此订立适当的合同。[7]

到了1630-1659 年间,贵族的内婚率又再次升到了 50%以上,1680-1699 年间的贵族内婚率是 61.8%。[8]这些数字足以证明虽然英国贵族重视门第,希望与门当户对的贵族家庭缔结婚姻,但在经历危机时,为了家族的繁盛与发展,贵族继承人择偶的首要标准已经从等级高低转变为了财产多寡。

三、贵族余子及女子婚姻观的转变

较继承人来说,贵族余子的婚姻要求没有那么高,其在择偶上也相对自由。因为他们只能获得很少的授予产,所以许多贵族余子因无力承担结婚费用而终生不婚或很晚结婚。[9]贵族女子在婚姻上比贵族余子更没有选择权,她们的婚姻被牢牢地控制在父母亲族手里,因为父母亲是其嫁妆的提供者,一般在20岁之前就会被嫁给父母挑选好的对象,她们的许可只是一种形式。

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16 世纪以来英国贵族余子和女儿的结婚率有所上升。宗教改革以前,许多贵族子女进入教会充当教士或修女,教会成为贵族子女一个重要的投身之所,特别是女性。许多无法结婚或不愿结婚的贵族女子可以进入修道院,为上帝奉献终身。宗教改革后大批修道院解散,原来在教会拥有一席之地的贵族子女,失去了不婚的正当理由,不得不考虑结婚。其中贵族女子面临的现实更加残酷,由于女性没有独立的法律权和财产权,她们的生活必须依附于父亲或丈夫,修道院的解散使她们失去了唯一能够逃避婚姻的机会,因此大部分女子为了生存必须结婚。到了都铎王朝后期,英国社会逐渐出现一种歧视老处女的社会风气。约翰·伊夫林就曾对妻子说:“没有什么比养着一个老处女更让人羞耻的了……”[10]受此风气影响,该时期贵族女子结婚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结语

总的来说,在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经过政府和宗教的影响,贵族男女都认为婚姻是必需的。特别是贵族女性,在16世纪中期失去了通过进入修道院避免结婚的机会,婚姻成为她们获得体面生活的唯一选择。贵族继承人的择偶标准在16世纪末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强调门当户对逐渐向功利主义转变,成功缔结婚姻最重要的条件由门第转变为了金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阶层没落的征兆。

参考文献

[1]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7页。

[2]Hendrik Willem Van Loon, The Story of the Bible, Beijing: China City Press, 2009, pp.217-221.

[3](美)劳伦斯·斯通:《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1500-1800》,刁筱华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11年,第184页。

[4]、[9]Lawrence Stone, The Crises of Aristocracy1558—1641, Oxford: Clarendon, 1965, p480, p491, p497.

[5]、[8]J·Cannon, Aristocratic Century, The Peerage of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91.

[6]阎照祥:《英国贵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56页。

[7](德)爱德华·傅克斯:《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侯焕宏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74页。

[10]Lawrence Stone, Family and Fortune: Studies in Aristocratic Finance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Californian: Californian University Press, 1992, p107.

猜你喜欢

婚姻观继承人贵族
子女虐待父母,情节严重的,还能继承父母的遗产吗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分得遗产吗
Pygmalion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