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性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06-29田仕兵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田仕兵

摘要:体验性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单主体讲授向双主体互动式的跃变,这将大大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笔者以红色文化体验性教育为例,探讨体验性教育的基本优势,红色文化体验性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实践,以此为体验性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体验性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体验思想为基本理念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是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扬弃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对人思想和精神加以引导以实现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养成,所以它是一种文化教育、精神教育,仅依靠外部规训,效果并会不理想,因此就需要有一种能够深入人的主体生命内部,在精神层面施加影响的教育方式。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其独特的特性正好与之相契合,它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在深入领会理解中进入意义世界,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把体验的结果在不同的环境中具体应用。因此,将体验性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验性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优势

体验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效融入,实际上为学生更好的树立人生观及价值观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渠道。通过体验性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性,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正确的认知,培养其良好的自我判断力及问题辨识能力,推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验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融入不单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立体化呈现,同时也利用其自身的实效性、教育完整性及教育主动性优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做整体性提高。

(一)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使信息的传导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新闻信息的辨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误导。而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用又较为滞后,未能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现状选择适宜的案例开展教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体验性教育则较为注重理论信息实践,运用网络信息传导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案例内容,通过分析问题成因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使学生对思政政治教育产生思想认同,从而更易于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整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不同的教育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使各项教育内容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受教育模式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存在阶段性教育问题,教学完整性不足,难以形成整体串联,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获得呈现碎片化现象。然而,体验性教育以体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虽然深切体验了的东西往往以潜意识的形态存储在头脑中,但也内含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梳理,并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方面和基础。”[1]以此提高体验者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对世界理解认知明晰度,由此,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获得的完整性。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填鸭式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接触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课下并未主动的对思想政治内容做分析与理解。体验性教育进一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真实的感官体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备生活化特点,让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而教师则主要扮演学习纠错及引导角色,运用体验性教育科学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布局,使学生自我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进而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兴趣,为大学生更为主动深入的学习思想政治内容做铺垫。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教育与警醒作用。至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主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途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文献类红色文化资源较适宜于开展课堂内体验性教学

采用模拟再现的形式将这些革命老区的精神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切身的体验去领悟其中的精神,更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意志力。对于像文学作品以及红色题材的多媒体资源,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进去,如红歌以插播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学作品以朗诵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真切体验红色岁月的悲壮。

(二)实物类红色文化资源适宜开展课外体验性教学

由于实物类红色文化资源无法移动,所以,一般采取将革命实物和先辈遗物拍摄成图片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但是这样体验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难以完全营造出真实感,最好的选择是实地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以现场参观的方式实施课外实践教学,在现场既可以看到真实的旧址,又能聆听讲解员的现场讲解。采用现场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反思,对红色文化资源更加有效地增强记忆,同时,也完成了体验性学习过程。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由浅学到真感悟再到深反思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使课堂知识真正得到了内化[2]。

(三)人物类红色文化资源适宜开展课内外或校内外体验性教学

由于参加过革命斗争的老红军以及一些革命前辈,这类鲜活的人物类资源逐渐变得越来越少。因此,需要采取录像、出书、录音等形式进行整理。对于能够行走的健康老红军,应将他们请进校园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原景,对身体欠佳行动不便的老革命或前辈,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到老战士身边聆听艰难奋斗史,并建立帮扶和照顾协作关系,从而加深红色革命的体验。

三、基于红色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性教学实践

为了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故事,挖掘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人格魅力,详细梳理关于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各种故事,实地再现梁家河村当年知青生活的场景,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担当讲出来,传播出来。学院先后組织两批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延安梁家河,重走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之路,参观青年习近平住过的窑洞,担任村支部书记以后,带领群众办的沼气、打的水井、办的铁业社、办的缝纫社、办的代销点等。组织学生采用资料查阅、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专人采访等形式,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知识学习、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社会实践、使命担当等变化。

走访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座谈,同学们在座谈中基本都是把总书记知青岁月艰苦的场景与现在国家、自己家庭、学习和生活条件等进行对比,认为走访实践活动既具有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又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在实践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同学们都表示要以青年总书记为榜样,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主动把个人的青春梦、成才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这个调研,从中可以看到红色文化的体验性教育,它改变了说教式思政教育方式,实现了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通过体验性参与式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有效地凝聚了青年共识、汇聚了青年力量,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新时代学生的成长诉求,把思政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了育人效果上。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积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秉持着自己的特点,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表现出诸多优势。

体验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协同育人的纽带。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家庭的事情,更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体验性教育思想就是通过体验的纽带把这些力量集纳到一起的教学理论。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体验方式,这些方式可以连接起家庭、社会、学校、他人和自我等各方面力量,就如学生走访梁家河后,将总书记知青岁月与自己家庭和学习联系在一起一样,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能引发全社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体验性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都很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占领,我国也不例外。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体验性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在接受体验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体验的途径、方法。课堂上不再只是文字和声音,还可以是视频和图画;互动的方式不仅仅是课堂提问,还可以是网络互动点赞和转发观点。大学生不仅仅是社会事件的旁观者,还可以是参与者、评论者。通过体验性教育的导入,让思政工作活起来。

体验性教育契合大学生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当下的大学生是在非常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思维活跃、见识广泛,但是不够理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的挑战。他们抵触“大水漫灌”式的课堂统一宣教,渴望“精确滴灌”的针对性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强化实践平台、体验平台搭建。要搭建好这些平台,积极推动教学模式转型,体验性教育无疑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实践证明,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束后设置与学习内容相配套的辩论赛、知识竞赛、微电影比赛、志愿服务、仪式教育等实践课,不仅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效果也非常明显。

总之,通过对体验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可以确信,这是一种与时代精神契合、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育范式,其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86

[2]石婷婷.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党史博采( 下) ,2018( 9)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