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朗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2020-06-28李燕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朗读感情人格

李燕珍

摘  要: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新的社会秩序、价值观纷至沓来,时刻在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年轻一代的物质生活虽然愈来愈丰足,但精神世界却走进了迷惘。因此,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迫在眉睫。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悟了文章,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达到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  培养  感情  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抓好学生的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方法,学会朗读

(一)做到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正确”“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读的不同层次,也体现了朗读指导的渐进性。“有感情地朗读”基于“正确”“流利”,不可越位,否则欲速则不达。我们应改变眼下动辄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读了就说出意思的做法。“感悟感悟”,不能“赶着学生悟”。宋代学者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读“流利”了,教师可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生活图景。触景生情,由感生情。叶圣陶先生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是也。在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以后,教师可适当进行朗读的指点。

(二)学会朗读的节奏感

朗读课文时,注意停顿。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些朗读需要抓住重点词,读出重音;有些课文需要划分音节,读出节奏感。

1.教师指名朗读课文,要有重点地抓住词语指导学生读出感情。例如下面的句子就需要抓住重点词语,读出重音:

如当读到“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林一棵一棵砍下来”时,让学生说说带点的词语是怎样读的。学生可能会这样说:这些词语我读得重一些,从“拎起”“一棵一棵”这些词语中,我读出了他们砍树是不假思索的,想砍就砍很随意的。

又如下面的句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孙中山笑了笑说,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例如古诗,一些小古文,就需要划分音节,通过有节奏感的朗读,就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抓住角色心理活动

要根据心理活动,抓住文中角色表现的喜怒哀乐,读出作者表达的心情。

例如:《鹿角和鹿腿》中“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朗读时要注意把握鹿的心理变化,突然发现自己的美丽,陶醉在自我欣赏中,要读出得意、满足、兴奋的语气。又如:《陶罐和铁罐》中“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朗读时要读出陶罐友好的、谦虚的语气。

二、朗读要做到入情入境

语言是存在的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动而辞发”。阅读则是“披文而入情”,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感知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审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情朗读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这是一个过程,课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字里行间作者所倾注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相互作用,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第一步是学生“潜入课文”,触摸言语形态,引起阅读冲动;第二步感受形象,体察情感,内化以至物我交融;第三步感情朗读,激情在朗读声中得到释放。“感情”一词由“感”与“情”所组成,朗读先“感”(感知课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读的形式来宣泄,变成“情感”了。其中,感受课文形象、体验作者思想感情是朗读指导的关键环节。

三、有感情地朗读,悟理更深,对健全人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本人认为是情感教育的一种,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学习朗读提供良好的条件。一个表情,一种体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朗读水平,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会做人的道理。

例如: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鹿角和鹿腿》,让学生更深刻明白做人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要看到事物的短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

又如:通过有感情朗读《池子与河流》,让学生明白:描写池水向河流陈述自己安逸的生活,来劝告河流不要那么忙碌,而河流对池子的话进行反驳的事情,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则一事无成。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质上是阅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是综合性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当然,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策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者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它需要熟读,需要精思,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读书使人明智,更有利于人格魅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让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撷取历史智慧,饱览世界风采,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

猜你喜欢

朗读感情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感情强烈的叹号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