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2020-06-28刘长卿凤旭东钟成跃李雨恒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丙泊酚插管芬太尼

刘长卿,凤旭东,钟成跃,李雨恒,樊 荣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患者生活质量较差[1]。脑立体定向手术是近年来神经外科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借助CT或MRI定位,从而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此类手术要求患者必须保持安静且保证一定的体位,同时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并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作为强效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该研究对比了在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时使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选择更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 47 例,女 33 例;年龄 17~39 岁;体重 41~95 kg;ASAⅠ~Ⅱ,毁损靶点为双侧扣带回6个点、内囊4个点、伏隔核2个点、眶额束2个点、杏仁核2个点。

1.2 麻醉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F)组和舒芬太尼(SF)组,均在术前开放外周静脉,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至睡眠状态后快速推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静脉注射长托宁0.01 mg/kg。诱导前给予患者纯氧3~5 min充分给氧去氮,并输入钠钾镁钙葡萄糖液8~10 ml/kg。诱导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 2 μg/kg或舒芬太尼 0.6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2 mg/kg。插管成功后完成剃头、导尿、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等操作,随后接简易呼吸器供氧护送患者做CT定位检查,其间静脉滴注已加入丙泊酚的5%葡萄糖溶液(丙泊酚300 mg加入250 ml葡萄糖溶液)维持镇静,CT定位后返回手术室。麻醉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丙泊酚3~5 mg/kg·h,同时,RF组给予瑞芬太尼 8~15 μg/kg·h 泵注,SF 组给予舒芬太尼 1~1.5 μg/kg·h泵注,术中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按该院此类手术要求,一律不予苏醒,给予一定量的冬眠合剂后,带气管导管送返脑外ICU。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诱导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 3 min(T3)、上头架时(T4)、切皮时(T5)、靶点毁损时(T6)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液体用量及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2.2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患者诱导后HR、SBP、DBP均有所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两组患者的 HR、SBP、DBP 均有所升高,且RF组较SF组升高明显(P<0.05);插管后3 min、上头架、切皮和靶点毁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4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n=40)

组别 年龄(岁) 性别(男/女) 体重(kg) 总输液量(ml) 手术时间(min)RF 组 27.1±6.7 23/17 61.8±9.8 1739±406 216±38 SF 组 27.8±6.3 26/14 61.4±8.6 1860±347 224±32

表2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表2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注:与 RF 组相比,△P<0.05。 与基础值相比,*P<0.05。

指标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T6 HR(bpm)RF 71.1±8.5 66.2±9.5* 74.6±7.5 72.8±7.1 71.7±8.5 66.1±7.9 61.2±10.2 SF 71.2±10.9 65.3±10.4* 69.5±6.2△ 73.1±9.1 71.3±9.2 65.6±8.2 62.6±9.1 SBP(kPa)RF 16.9±1.9 14.6±2.3* 16.1±2.5 15.4±2.2 16.1±3.1 13.9±1.6 16.2±1.9 SF 16.3±3.1 13.8±2.7* 14.9±2.4△ 15.7±3.1 17.1±2.6 16.3±1.8 16.3±1.6 DBP(kPa)RF 9.6±1.5 6.3±1.6* 9.1±1.5 8.9±1.9 9.6±1.1 9.7±1.3 8.9±1.4 SF 10.2±2.1 7.2±2.1* 9.2±2.1△ 9.1±2.1 9.4±1.6 9.5±1.5 9.3±1.8

2.3 呼吸的影响 在整个麻醉手术期间,两组患者的SpO2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后,患者脑内的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异常行为[2],部分患者术前极为狂躁,外科手术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术中麻醉直接决定手术效果,麻醉用药不当可导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损害其机体功能[3]。故而,合理的麻醉用药对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短的特点,其镇痛强度与芬太尼相当[4],其有效生物学半衰期为3~10 min[5],长时间输注无蓄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和心率[6],临床使用可控性好。临床实践证明,瑞芬太尼以其独特的药效能够广泛用于临床手术各类麻醉。舒芬太尼是目前芬太尼家族中镇痛作用最强的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镇痛效价是芬太尼的7倍左右,并兼备药效起效快、循环功能稳定和无组胺释放的特点,对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维持有着良好的调节效果[7],可以作为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且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保持时间较长,清除半衰期长达240 min,而瑞芬太尼随时间延长镇痛作用逐渐减弱。

该研究发现,接受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对气管插管和外科手术刺激的反应略小于接受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提示在该研究中所采用的剂量范围内,舒芬太尼在抑制气管插管和外科手术刺激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比瑞芬太尼更有效;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满足精神分裂症脑立体定向手术的麻醉要求,但舒芬太尼较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猜你喜欢

丙泊酚插管芬太尼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