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A16c-313D11.11与miR-205-5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06-28韩雪松丁雪赵鹏于辉辛卫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卵巢癌引物内膜

韩雪松 丁雪 赵鹏 于辉 辛卫娟★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随着女性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的改变,每年的新发病例呈迅猛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宫颈癌的导致死亡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1]。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迄今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证明其涉及除雌孕激素外的许多其他分子通路及机制[2]。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非编码RNA 密切相关[3-5]。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是mRNA 编码蛋白质的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凋亡乃至个体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其中miR-205-5p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有文献报道Lnc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对miRNA有内源竞争抑制作用[6]。本实验前期研究在含有miR-205-5p 结合位点的LncRNA 中筛选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LncRNA-LA16C-313D11.11,并证实其与miR-205-5P 具有竞争抑制作用[7]。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明确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60例。患者年龄26~76岁,中位年龄55岁。收集同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20例(患者年龄37~53岁,中位年龄47岁)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患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49岁)作为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来源于因子宫良性疾病(如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等)行子宫切除术后证实子宫内膜组织正常者。3组年龄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术前曾接受激素或放化疗治疗且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 检测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表达情况按照Trizol(Invitrogen,U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细胞总RNA 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和纯度。反转录使用Prime ScriptTM RT试剂盒(Takara,Japan),按说明书操作。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LA16c-313D11.11 引物:上游5′-TGAAGGA GGTTATTGACGCA;下 游:5′-GAGGGGAAACAGTCCAGAGT。miR-205-5p 引物:上游:5′-TCCACCGGAGTCTGTCTCAT;下游:5′-GCTGTCAACGATACGCTACG。GAPDH 引物:上游:5′-AGAAGGCTGGGGCTCATTTG-3;下游:5′-AGGGGCCATCCACAGTCTTC-3′。采用SYBR Premix ExTaq TM试剂盒(Takara,Japan)和Rotor-Gene3000 系统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及测定。每个反应设3个复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用等级资料Spearman 秩相关,以r=0 作为判断相关性的标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病理检查结果

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见图1。

LA16c-313D11.11 在正常组织、EAH 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为EC组最低,其次为EAH 组,最高是正常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5p 的表达在正常组织、EAH 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结果为EC组最高,其次是EAH 组,最低是正常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2 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以中位值作为截断,将表达量大于等于中位值的LA16c-313D11.11 定义为高表达组,表达量小于中位值定义为低表达组。发现LA16c-313D11.11 低表达与FIGO 晚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低表达LA16c-313D11.11 与更具侵袭性的子宫内膜癌表型相关,miR-205-5p 的表达也与FIGO 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见表1。

2.3 LA16c-313D11.11与miR-205-5p表达的相关性

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EAH 中LA16c-313D11.11和miR-205-5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Spearman 相关分析呈现负性相关(P<0.05,rs=-0.305)。见表2。

表1 LA16c-313D11.11/miR-205-5p 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n(%)]Table1 Association of LA16c-313D11.11 and miR205-5p expression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EC[n(%)]

3 讨论

miRNA是内源性的大小在20~25 nt 的一类非编码RNA,在细胞核内转录成70~100 nt 的双链发夹状前体RNA 并经过Dicer 酶和Drosha 酶的分步切割,进入RISC 复合体中,通过与靶mRNA 的3′端非编码区(3′-UTR)不完全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mRNA 表达或介导靶mRNA 降解。miRNA 最早于1993年在线虫身上发现[8],后续研究阐明其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发育、造血、器官形成、凋亡、细胞增殖,甚至肿瘤发生[9-11]。Daikoku 等[10]在小鼠子宫内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中,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提示其在多种生物反应过程中膜癌标本中发现miR-199a、miR-101a下调。Todd 等[12]在对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发现了13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其中下调的miRNA 5个(1et-7i,miR-221,miR-193,miR-152,miR-30c),上调的miRNA 8个(miR-185,miR-106a,miR-181a,

表2 LA16c-313D11.11 与miR-205-5p 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Table2 correlation between LA16c-313D11.11 and miR-205-5p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endometrial tissues

miR-210,miR-423,miR-103,miR-107,let-7c)。Loffe YJ 等[13]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A和KLE 中miR-19b、miR-20a、miR-21、miR-26a 高表达。Lee H 等[14]在对正常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研究中发现miR-182、miR-183、miR-200a、miR-200c和miR-205 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Karaayvaz M 等[15]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miR-200c和miR-205-5p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miR-205-5p 不仅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一个有效标志物,而且能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LncRNA是一类长度介于200 nt~100 kb 之间的非编码RNA,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真核细胞中普遍被转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与癌症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16]。LncRNA 差异表达于正常组织与其相应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及肿瘤中,而且特异性LncRNA 可作为肿瘤的预测因子[17]。Gibb 等[18]从人类正常组织到人类癌组织描写LncRNA 转录谱,在癌症中存在异常的LncRNA表达谱。应激介导长链非编码转录体5(long stressinduced non-coding transcript-5,LSINCT5)是一个在细胞核集中分布,大小为2.6 kb 的多聚腺苷酸,相对于正常的组织,LSINCT5 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存在过量表达,敲除LSINCT5 能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并伴随多种基因的表达下调,推测LSINCT5 可能是通过调节下游的靶基因,促进癌细胞增殖,发挥致癌作用[19]。Gloss 等[20]研究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卵巢癌的表观遗传标志物LOC134466,研究显示该LncRNA 在II型浆液性卵巢癌CpG 岛存在高达81%甲基化(81/100),而其它不同类型卵巢癌仅为7.7%(1/13),因此认为该标志物对II型浆液性卵巢癌诊断具有潜在价值。LncRNA-MALAT1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宫颈癌细胞生长和细胞转移[21]。Akrami 等[22]研究发现在浆液性卵巢腺癌中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LncRNA-OVAL 转录激活,同样的现象发生在包括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其他16种癌症中。这说明体细胞LncRNA 可以特别针对人类基因组扩增,发挥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LA16c-313D11.11 对子宫内膜癌增殖侵袭的影响,以及在子宫内膜癌中LA16c-313D11.11 可能通过内源竞争抑制miR-205-5p 发挥作用,这将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思路。后续研究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从而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猜你喜欢

卵巢癌引物内膜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基于Oncomine数据库研究PDE4D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血根碱的调控作用
玉米品种德美亚多重SSR-PCR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花菜类杂交种纯度鉴定SSR 核心引物筛选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