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出来的作业

2020-06-27范秀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范秀君

【摘要】语文学习特别看重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但有限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后作业不仅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默会化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训练表达能力、培养表达兴趣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说”相关的表达型线上作业——以微视频作业鼓励“说”,以“做”带动“说”,以合作沟通促进“说”,让热爱表达的种子深种学生的心底。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上作业;表达能力

一、课后作业与表达训练

语文不仅是一门输入的学科,更是一门重要的输出学科。语文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教育应着重于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从阅读、写话和口语交际三个方面明确地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可见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低段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说话的能力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写作和完成主观题的能力,能说会道的同学常常能写话的能力也会较好,文通字顺,言之有物;相反的,平日不喜欢举手发言,或者是较为沉默的学生,他们写的能力也会较弱。学生“说”的能力影响了其“写”的能力。因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并不能真正做到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拥有都张嘴表达的训练机会,那么课后作业就成为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第二战场,增加口语表达类的作业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认为,课堂中所学习的可以具体言说,可以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叫“明确知识”。然而,这些“明确知识”最终需要相应的“默会知识”才能在个体的头脑中复活,才能被自由的选择和应用。“默会知识”是“镶嵌”于人的行为中,是一种经常使用但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直接传递的知识。因而,教育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学生“明确知识”的默会化,也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情景中通过解决新问题的方式,对头脑里的知识进行辨析、确认、重组和整合,让学生的“所学”真正为之“所用”。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后作业恰恰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开展“学”与“用”实践创造条件。尤其是在“互联网+”逐渐融入并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当下,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化手段,围绕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及表达能力的训练,设计个性化的、跨学科整合的及实践性较强的线上作业,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默会化,综合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以微视频“说”作业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不过是用笔在纸上说自己是的话。” “说”是基础,“写”是延伸。相对于书面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欲望都相对较强。以微视频作为语文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借实际生活化的场景,促进学生将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辨析、确认、重组和整合,并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自信,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还能为之后的写作实践打下基础。但为了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促进“明确知识”的默会化,使其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笔者认为微视频语文作业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

1.与单元教学相结合

以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为例,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前三个单元分别以:“春天”“关爱”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训练点也是不一样的,第一单元着重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和积累的过程中学会通过观察找寻身边的春天;第二单元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读句子,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与想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故针对二下语文前四单元的单元主题和教学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与单元学习相关的微视频作业。(详见表1)

2.紧抓生活时事

课堂学习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落实运用。正如丁际旺先生所说:“在基础教育中,明确知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工具价值上,即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激活学生的相关默会知识,形成新的默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能力。”故教师在设计微视频作业的时候,还需要适时地将时事与生活化场景融合其中,一方面為拉近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另一方面,将生活时事融合到微视频作业中还可以变相地为学生积累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素材,让学生逐渐养成关注社会时事的习惯。在疫情期间,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设计如下的贴近生活,关乎社会时事的微视频作业。(详见表2)

三、以“做”带动“说”

低学段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分析能力还比较差。但小学阶段也是他们大量积累感性认识的重要时期,当足够的感性认识通过量变发生质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就会渐渐发展起来。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他们对需要动手去做的特别着迷,他们喜欢美术课上“做”手工,他们喜欢体育课“做”运动,他们更喜欢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积累。故教师在设计微视频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动手“做”的元素,让视频作业不是单调乏味地站在镜头面前说,而是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表演展示。

1.在现实情景中“做”

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也就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挑选、移入、挥锹、填土、扶正”这几个植树的动作。波兰尼指出,所谓知识的默会化不仅要依赖于来自对象的信息,还要依赖于我们身体的诸项机能,和作为背景知识的各种以往的经验和理论,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辅助意识,才能对研究对象达成集中的认识,而这就是知识的默会化。据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动作演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这几个动词。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背景知识并不丰富,生活经验也不多,很多学生可能从未参与过植树活动,那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的情景——种植活动,让学生一边动手种植植物,一边向观众介绍种植的过程,将词语与动作、情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理解与巩固,又是有能让知识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让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现实情境中“做”作业,这样不仅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也促进了“知”与“行”的融合。

2.在延伸学习中“做”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它并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更是学生借助课堂所学方法开展自学活动的场所。在“互联网+”的时代之下,各类知识讯息唾手可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便捷资源,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适当地开展延伸学习,让学生在延伸学习中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开展自学。

针对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中国美食》一课,笔者设计了“介绍一道菜”的微视频作业。要求学生给爸爸妈妈做一道菜,并拍摄一个小视频介绍你是如何制作这道菜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本课出现的“烧、炒、烤”等烹饪方法的同时,自主进行延伸学习,了解更多的烹饪方法和菜肴名称。学生需要为家长制作一到菜肴,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学习阅读菜谱,或者是学会请教长辈,倾听并学会记录长辈教授的制作方法。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活性——生活中无处不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跨学科中“做”

学科知识在与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发生融合的。因而,教师在设计微视频作业的时候,也应该加入学科整合的元素,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发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自由选择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在设计以“新冠”肺炎事件为主题的微视频作业:“致英雄”的时候,将美术学科糅合其中,让学生亲子动手为抗“疫”英雄制作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送这份礼物给英雄,说说想跟英雄们说些什么。将美术学科的手工制作与语文学科整合,一方面结合学生爱动手、爱游戏的这一特点,语文的表达习惯。

四、以合作沟通促进“说”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它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运用就是与人沟通,表达个人想法感受。当下是一个高度讲求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社会,合作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这就要求当代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如何正确看待个人在群体当中的位置。其中,沟通是基础,良好的沟通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互联网+”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消减到最低值,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个网络会议,就可以把身处不同空间的人联系到一起。因而,教师在设计线上作业的时候可以大胆地增加合作要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一项任务,在沟通合作中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童心”为主题,承接第二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画面写下来”。这个单元的课文训练更是呈现阶梯式的发展,从情景的想象到故事的编写,这个单元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可以设计“班级小说”创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树立他们的创作自信和表达能力。这里的“班级小说”创作是全班同学一人一章,完成整部小说的创作。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沙滩上的童话》课后最后一题“根据开头编故事”作为引入,教师先展示出“班级小说”的前言部分,为整个班级小说开一个头,确定了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和引发故事的事件。接着,以学生毛遂自荐的方式,挑选第一个学生沿着教师给出的前言内容继续往下写作为“班级小说”的第一章。然后,这名同学会根据他的观察和思考,推荐下一位同学作为“班级小说”第二章的主笔,如此类推直至整本小说完成。

在整个“班级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身为主笔的学生需要先和前一章的主笔学生沟通,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前一章留下了哪些悬念需要这一章解答。接着,主笔学生还需要和教师进行沟通蛮简单地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如这一章主要写些什么,留下什么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创作“班级小说”的学生需要和同学、教师沟通合作,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的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和总结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他的合作意識。由于低学段的学生很多都不明白什么是小组合作,因而一开始就开展大规模的小组合作很容易让某些学生找到机会躲在角落里当“小透明”,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先从小范围开始,人数控制在2-3人,从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开始,让合作的意识深种学生心底的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热爱表达的种子。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在说上有了自信,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去写。在《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中明确提到,小学阶段应努力实现课内、校内解决作业,课外、校外发展学生读写与兴趣特长的局面。故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之下,教师可以运用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去运用课后作业这一阵地,通过形式丰富的线上作业,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实践和运用知识的平台,让知识回归现实,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丁际旺.怎么想,就怎么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伊琳娜,郭丽萍,于振华.读懂小学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张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D].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

[4].冯敏.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20):63-64.

[5].马燕妮.例谈小学语文“长程式作业”的时间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8(2):69-70.

[6]陈云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7):111-128.

[7]曾小楠.合作学习理论下的英语微视频作业的可行性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22):76-77.

[8]李虹.小视频里的大世界——谈英语微视频课外作业[J].才智,2017(24):131.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小学语文
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