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2020-06-26金文瑜

天津教育·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思政教育

金文瑜

【摘要】作为一门以初中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开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三观的正向发展,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而学生思想及品德的形成过程来自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所以在思政课堂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十分有意义。本文对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探讨立足于现有的教育实践成果,结合目前实际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力图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生活化;思想品德课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其实践,着眼其现实发展的需求,将课堂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相联系的教学理念。其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选取最受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刺激其求知欲,使其形成正向的三观并且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思想政治的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内容来自生活。

一般情况下,初中生对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参与能力,在其参与生活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一些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体验对其认知社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体验生活,挖掘其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和情感经验,将其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的服务于生活。

“认识”“体验”“实践”毫无疑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个关键词,这三个词之间又存在着层次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活动是一个基础的目标,也可以说最高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实践“认识”的内容。思想政治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形成一些道德认知,掌握各种能力并且确定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认识内容的最终目的则是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使认知得到深化和升华。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时代的要求之下,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针对青少年的教育都提出了素质为主的要求。为了使育人树人的目的落到实处,我国也围绕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具体而言,对于教师来说新的要求包括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发扬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自我。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相应问题的设计方面都更为贴近生活。

(二)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是空洞而无意义的,如果不能和现实的生活紧密结合,和其他的课程不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就会变成极为教条的说教,乏味之余也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能紧密地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使课堂回归于生活,以熟悉的生活场景成为教学的背景,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来源于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更好地变成教学资源,会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使情感产生共鸣。德育和生活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才能使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体现了现代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特点。

(三)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的自我成长发展当中,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是一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新手段、新观点。这一方法对于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者和说教者,而是转型为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有着更为深厚的理论积淀,同时还要善于发掘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这一过程毫无疑问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能使教师自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未能充分内化

目前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已经开始融人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但是传统的教学观點仍然占据主流,导致了评价体系的僵化。如此一来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意的弱化或者是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以“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对学生生活情感体验的关注,使思想政治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变得尤为空洞。

(二)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的要求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达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当中,很多教师明显不够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模式单一,对于理论知识过于强调,使学生对生活缺乏感悟,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德育考核标准的不科学会让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受限,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目前来说,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案例,而不注重课程资源的自我开发。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或者是忽略了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材料的挖掘,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如此一来教师不能提升其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学生也得不到更好的课堂体验。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相分离,知识的内在逻辑也显得欠缺。

四、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程教师想要使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得以实现,首先要对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于教师而言,其自身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当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思政教师而言,更不能以教会学生考纲要求的知识点为教学目的,根本目的应当是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在实际教学当中,传统课堂里学生往往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生活化课堂当中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行动应当是围绕学生开展的,为学生服务的,最终目的也一定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是对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考量,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探索当中,应当制定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是以生活化理念贯穿始终,以学生的具体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对于社会生活所要遵循的道德和规范,结合教材进行全面研究,从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环节。

五、结语

在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对一线的工作者而言,这一点更是值得关注。所以与此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是应该得到关注的。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其生活化教学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将生活化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当中是必然的。希望这一问题能在诸多一线教师和教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出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我国培养更多品德高尚、人格理想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