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磨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2020-06-23汪佳伟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汪佳伟

【摘 要】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决定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让课堂充满活力。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就教学细节的把握与打磨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细节

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们也常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 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以教师若对细节处理不好,可能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课堂细节,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科学建构知识体系。

一、在教学前预设细节,因势利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必要的,教师对课堂中的细节精心谋划,尊重教材,尊重学生,可将细节转化为高效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细节的预先设计,这样的预设不仅是对知识讲解与传授的细化,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活和对心智的启迪,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

比如《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逐步揭示小数,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关联性,从100,10,1,0.1,0.01,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重点探究0.1,0.01,学会判断几位小数,准确读出小数。利用多媒体呈现图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点明确单位“1”,使学生能够理解0.1=(十分之一),0.01=(百分之一),图形放大缩小都不会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对5、0.5、0.50、0.05的理解,通过图像,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最后介绍小数点的产生,并利用这个素材介绍数位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精彩的预设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去探索新知,从整数与整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三个方面,因势利导,一步步的去揭开小数意义的面纱,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二、在“意外”中拓展细节,动态建构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会产生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这些“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正是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闪光点”。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显露资源中的细节,用动态生成的观念从细节拓展开来,这样的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主人地位的充分展现,也是营造真实、开放课堂的需要。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题:国庆假期间,小红一家及亲朋好友共21人一同乘坐出租车去香山风景区游玩,需要叫几辆出租车?经过思考与计算,学生开始交流如下:

生1:一辆小型出租车最多可以乘坐5人,21÷5=4(辆)……1(人),所以需要4+1=5(辆)。

生2:一辆出租车是可以乘车5人,但除去司机,一辆车只能乘车4名乘客,所以应是21÷4=5(辆)……1(人),共需要5+1=6(辆)。

学生思维敏捷,说到这儿,笔者不禁要夸一夸这名学生时,听到了第三个声音:“不用6辆车,5辆车就够了。”笔者有点出乎意料,于是请第三位学生仔细说一说他的想法:“叫5辆车,多出的1个人随便哪辆车挤一挤就行了,我们从小就要有节约用钱的意识。”一席话,把笔者说懵了,同意这位学生观点的学生却不在少数。这是笔者课前没有想到的,的确,“挤一挤”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但如果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就会让学生产生超载安全的错误意识。于是,笔者没有简单否定,而是为学生讲述了生活中由于超载导致的惨痛教训,交通事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让那些“钻牛角尖”的学生去反思和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课堂是未知的旅程”,当“意外”发生时,教师不要视而不见,而要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细节牵引出更多的知识点,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让整个课堂充满精彩。

三、在提炼中放大细节,触类旁通

数学是一个整体,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做到上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放大有价值的细节,展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比如,快速计算以下式子:490÷35÷2;360÷24;0.56÷14。

具体解答时,490÷35÷2,可以根据运算律转化成490÷(35×2),从而快速得出7;360÷24,可以转化为360÷(6×4)=360÷6÷4=15从而快速计算出15;0.56÷14=0.56÷7÷2,同样也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0.04。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式子,引导学生从中悟出根据乘除运算的法则,将两个除数相乘化作一个除数或者将一个除数拆分為两个数之积,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就题解题,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发现规律,这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夯实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也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都值得教师去重视和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捕捉细节、打磨细节,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锦辉.触类旁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育艺术,2016(10):74.

[2]杜学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优化探讨[J].文理导航,2019(27):26,28.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