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文人孤独情怀及其文化意义研究

2020-06-22张细林

读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艺术

张细林

摘 要:孤独是值得理解的心灵不得理解,它是悲剧性的。文人心态孤独的历史,就是他们理想求索的历史。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们在其作品中所展示的价值取向、心灵历程和人生追求,探讨其文化意义及给后代读者带来的有益思索。

关键词:孤独情怀;文化意义;艺术

孤独是一种人生状态,人人都可能体会这样的状态。而面对孤独,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古往今来,数不清的仁人志士遇到孤独而又“享受”孤独,因而在人类思想的长河里,飞溅起一朵朵美妙的浪花。

最让人感觉苍凉深刻的孤独,是陈子昂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見,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愤慨。古往今来,很多在热闹的人世间孤独行走、难觅知音的人,都把陈子昂当知己,诵读他的这首诗,仿佛感同身受。

陈子昂的叹息,笔者认为是有点夸张的。“前不见古人”吗?我就看见了一个,也许比他更孤独,更忧愤,那就是屈原,屈原也是一个心怀忧戚的孤独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已经成为自认为具有高洁操守的孤独者的格言。“后不见来者”吗?陈子昂来不及看见,但后来者无数。就是在唐代,我们也能读到很多诗人在孤独中的咏叹。且听李白在敬亭山上独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同样抒写孤独寂寞的心情,李白却写出了人和自然间的一种亲切感,在人群中感觉的孤独,在独享天籁时获得了释放。杜甫也有很多写孤独的诗,如《登岳阳楼》,给人感觉孤独的同时,更多是愁苦的心情,因为联系自己的身世处境,读来更觉真切:“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同样是流泪,这泪水,和陈子昂的“独怆然而涕下”,境界大为不同。

同样写孤独情怀的还有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柳宗元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他的孤独气质与其他诗人有较大不同,像陈子昂的孤独中含有悲愤,悲愤之中包含着热血沸腾,而柳宗元的孤独中却隐藏着心灰意冷,傲然又卓然不群。蓑笠翁的形象作为诗人的心里映射,展现了柳宗元个人的形象,雪的世界也映射了柳宗元的心里世界:清寒。在中国的古诗中,笔者认为这首诗属于精华中的精华。寥寥二十个字,却勾勒出阔大苍凉的画面。

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古代文人的孤独感与他们在政治上的不得意是分不开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人生目标,为了建功立业,他们往往离乡背井,历经坎坷,虽然付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都虚度光阴,抱负成空。于是落拓失意的游子便借由吟诗作对抒发怀才不遇的人生感伤,而静谧的黄昏景物往往就是他们寂寞孤独的最佳写照。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善于体现万物之“生姿”,他的《晚出西射堂》将暮霭笼罩下的环境景物描写得朦胧幽雅,在幽雅中透露出内心的郁闷:“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安排徒空言,幽独赖鸣琴。”诗人出城望山,本是想借傍晚散步以消遣内心的郁闷,山是看到了,但是诗人看到的山却是日落后余晖之中的山,在朦胧之间,诗人看到暮鸟双双结伴而归,故巢旧林,诗人不觉倍感自身孤独无伴,无一人可诉衷曲。

元代的散曲高手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可以说,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马致远以一首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孤独、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

这些才子们在经历了政治上的失意之后,竟对日暮、飞禽走兽如期归巢产生一种亲切的情感,这种愿望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促使寂寞忧伤的滋长,而深藏在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情感一触及日暮黄昏的氛围就一发不可收拾。夕阳晚照中的树木、云气容易引起诗人的缥缈遐思,而归鸟这一黄昏意象就是诗人孤独寂寞情感迸发的导火线,日暮时鸟儿或单或双地归巢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有心在政治上大展拳脚,但是黑暗的官场却逼得他们受到排挤而孤立一方。鸟儿都归巢了,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一展胸中抱负呢?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了情与景完美交融的契机,归鸟意象必然成为诗人抒发寂寞情感的最佳对象。

笔者认为真正的孤独是卓然尘世的精神状态,它需要一种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襟怀。事实上,历史上不少优秀文人都曾经做过官,关键是能恪守节操,洁身自好,远离官场浊气。王维隐居深山而窥视京城;李白、陶渊明求政不成而求山水;苏轼、白居易政心不成而求文心;等等。

古人把孤独看作是名士风度,它在某种意义上涵盖了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向往,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它又是一种人格修养。古代文人坚守着节操,在艰难困苦和孤独寂寞中,他们痛苦、哀怨、言行怪异,但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从这点上来讲,孤独是伟大而神圣的。事实上孤独是一种独立思索的状态,人在孤独的时候往往能看清真相,能品味到生命的真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是人类中最孤独的一个。”然而,正是在孤独中他发现了相对论,使物理学界和思想界发生了一场革命。因此,孤独是一种思想在高处,灵魂在高飞的生命至高点。而空虚无聊者是因为不能安于孤独,不能静享孤独,不能提升到孤独的较高境界。千百年之后,当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代文人进行精神对话,既是在审视社会历史,同时也是在拷问我们自己的心灵。一部古代文人的孤独心态史,既是古代文人跋涉人生求索理想的历史,也是古代文人心中神圣之灯长明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张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艺术
纸的艺术
高校内应对综艺活动教学研究
中美国家形象广告视觉文化意义的二元差异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论书评的意义及其独立性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