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建筑案例分析

2020-06-21梁丹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0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摘 要】本文以野口勇先生的大地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口勇先生的创作历程以及社会心理学的设计方法,探求这位20世纪伟大的雕塑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以及他作品中所蕴含的东西方传统文化,为中国本土大地景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大地艺术;野口勇;符号互动理论

引言:

伊莎穆·野口勇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他是现代景观的鼻祖之一。他的景观作品既有日本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又结合了西方现代极少主义风格的特点,这使他的作品兼具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美感,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园林景观的发展。野口勇先生曾这样评价过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美国人,我是一个艺术世界的人。”可能也正是因为他所拥有的这种双重身份,才为他之后在艺术道路上的独树一帜埋下了伏笔。

1.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运用

符号互动理论是奠定社会心理学基础的一种理论取向,是带有社会学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又称象征互动论,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符号是一种能够体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主要指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句。以及与社会运动,社会意识相关联的想象。正是这些象征意义的符号,能够引起人们强烈的立体想象,引起情绪反应。符号的互动就是指在符号层次上,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互动过程。符号互动理论指出,人们行动时往往必须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同一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保持一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自己和其他人各种行为的象征意义。

景观与一般符号具有相同的语言学特征,比如复杂性和组合型等。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表达不同景观的不同含义,新的景观符号和组合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源源不断地产生。总体而言,不同时间或环境的历史性、地方记忆性、社会价值性等因素能够影响景观符号新的意义形成。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符号的应用在“能指”层面与过去的一些符号保留相似性,而在“所指”层面上传达不同的信息。如果在特定的景观环境中,所要营造的主题与传统符号象征的意义一致,那么就可以在设计直接添加传统符号作为园林元素。这种象征性的符号是建立在社会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当接受者有着相应的知识背景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其背后的含义。

2.大地艺术中社会心理学原理的应用与心理影响

野口勇的艺术创作以20世纪30年代为转折,在此之前他痴迷于雕塑创作。在巴黎,他拜法国抽象艺术雕塑大师布朗库西为师,潜心学习雕塑技艺。布朗库西是那个时候全法国最为有名的雕塑大师,在成为他学徒的那段时间里野口勇不断学习西方美学基础,锻炼了雕石技艺,同时也尝试用雕塑的手法对空间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索。他认为大地本身并不是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而是可以成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这种空间的雕塑概念的提出要早于此后大地艺术界的名人克里斯托和罗伯特·史密森的作品。这既是一个雕塑家的独到眼光,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此后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这样的痕迹。

耶鲁大学贝尼克珍藏图书馆下沉庭院(图1)是野口勇以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东方造园手法所设计出的一大精品,诠释了日本枯山水庭院“静”的境界。庭院中的三件雕塑作品代表其主要的艺术构思:环形代表着太阳象征生命;金字塔的形状代表着历史的深沉和宇宙神秘;而立与一点的正方体则暗示着机遇与不确定的未来。整个庭院场景以白色的大理石为基底,隐隐的透着日本庭院营造的“静”的气氛,虽然只有三处雕塑景观,但同时这三个物体又是以三个不同的基本几何体为原型,造型简单粗狂,是现代主义的手法,可以说是龙安寺枯山水的现代化体现。通过大理石面上富有导向的线条相互连通。整个作品静中有动,既有西方极简主义的形式,又富有东方禅院的静谧,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经典作品。简单的造型提炼出来的符号语言与空间的布置所展现的宏大场景,是野口勇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告诉读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存在的美好。野口勇在对“耶鲁大学贝尼克珍藏书图书馆下沉庭院”的记录中写道:“空间需要人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去感受。庭院的设计应尽量给人们留出多一些的遐想余地,或者给人们提供一处静谧、可供冥想的空间。”

1930年,是野口勇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一年他从巴黎启程,经由俄罗斯前往中国和日本。这是他的一次对东方文化追根溯源的旅行。在北京,他跟随大师齐白石学习中国画,然而与齐白石老人擅长的花鸟、虫鱼不同,野口勇的水墨画创作更多是表现人体,早年在西方学习生活的经历,使得他在创作水墨人体时既有现代绘画的抽象表现,又有传统水墨的神韵。

中国之行结束之后野口勇又去到日本寻找他的父亲,之后他跟随当地著名的陶艺家学习泥雕,并对日本的禅宗庭院产生了兴趣。正是在龙安寺,他看到了用细沙、石组、石灯笼、常绿树、苔藓等静止不变的元素组成的日式枯山水庭院,这些属于东方造园体系中的元素后来都一一出现在野口勇设计的大地景观作品中。

茅爱莱沼泽公园(图2、图3)是野口勇最典型的大地雕刻艺术作品。这个位于札幌的公园,不同区块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趣味性,同时又以几何学中线条构成为主体,构成园区内道路和广场的边界,再将原有保留下来的水体、草地和起伏的山地等景观要素,巧妙的分布在园区里,组成了一个既有人工雕琢的精致又不失自然原始的粗狂的大地艺术。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公园的设计和耶鲁大学贝尼克珍藏图书馆一样同出一源,也是放置了原始的简单几何图形,不同的是相对于静谧、深奥的图书馆庭院,野口勇在做儿童游乐场时结合了园区大地本身的起伏感和地面上原有的自然植物,同时添加了其他的色彩,园区中有一处被他打造成樱花之林的地方,每到春天樱花盛开,这让在公园里玩耍的孩童多了点想象更富亲近感,也给同行的大人们添加了一点行园过程中的趣味性。而且作为雕塑家,野口勇还将他在法国学习到的雕刻技艺用在了园区内的雕塑性建筑上。为了给孩子们和陪同孩子来玩的大人们能有个一边玩耍,一边休息的理想空间,他把一些变形后的长方体和三角体组合起来,放在公园内的主要位置,既有观赏性同时也满足了园区内的休息功能。追求形式上的自由,也是野口勇设计追求的一个目标,一个集自然、娱乐和美学为一体的儿童公园设计。

3.结语

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地艺术在20世纪末期的西方及日本以其对自然的尊重,对人性的解放,还有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代的设计者们。在以野口勇先生为代表的早一批大地艺术设计师们,顺应自然,以大地为主体,有效地利用城市或乡村特有的地形地貌进行空间上的雕凿,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自由奔放形态各异,野口勇先生的探索更是将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特点带入其中,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融汇东西文化,创造新的开始。

在后野口勇时代,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大地艺术在后现代主意的影响下也呈现出新的形势。VR技术的运用使景观不再局限于一尘不变的样子,分分秒秒都可以有新的面貌新的体验;人工智能的运用也让大地景观更具人性化,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成就。无论怎样变化,设计源于生活,科技服务群众,文化融入自然,这是以野口勇为代表的大地艺术设计先驱者们孜孜以求的境界,也将是今后我们研究和发展大地艺术不变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王守平.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心理学之间的联系[J].科技风,2012.(7):178-182.

[2]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D]. 王星航.天津大学 2004

[3]日本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与研究——以野口勇大地艺术设计项目为例[J].朱宴青,柴晓钟.建材与装饰.2018(45)

作者简介:

梁丹丹(1994.10—),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室内),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浅析
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乌合之众中的社会心理学
新闻传播与误伤
影随色动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
会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视角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