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2020-06-21卢英博

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部编版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卢英博

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均是古代文学中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数量有了很大比重的增加,整体呈现出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凭借其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人文内涵,从根本上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中,以诗歌为代表的古代文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代表。因此,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诗歌,是十分必要的。我以古代诗歌为出发点,统筹文言文篇章,集中从古诗文中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该《纲要》明确指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是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我在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实际,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和剖析说理为切入点,来研究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二、古诗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家国情怀要素

“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仁人志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对国家大事,历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精神体现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更是数目可观。经统计,在118篇古诗文中,有53篇集中体现了家国情怀。七年级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重阳节登高为引,实则充满对国事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八年级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推己及人,从自身的悲惨遭遇联想到古往今来的困厄之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九年级有《岳阳楼记》,借景抒怀,将文章主题扩大到议论政事理想方面,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面对外敌入侵、内政黑暗的境况,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之人层出不穷,爱国基因由来已久,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二)社会关爱要素

社会关爱是从与自然相处、与人类交往的层面来划分的。万物一体是儒、佛、道都秉承的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同的,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那么也就并行而不相害,追求和而不同了。此种与自然、与人相处的观念,我划分为社会关爱。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统计后可知,在118篇古诗文中,有23篇表现社会关爱的文章。七年级有《约客》,诗人从待客久不至的烦躁,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释然,生动呈现出了诗人与友人相约的心态变化;八年级有《三峡》,通过写三峡的雄伟险峻、四时之景,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突出了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的美好画面;九年级有《行香子·树绕村庄》,通过上阙的小园与春花、下阙的农家,勾勒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春光图,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人格修养要素

孔子是最早提出进行人格修养的思想家,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成为“大丈夫”,要担负起“天降大任”,要舍生取义,存养浩然之气。在初中的118个篇目中,经统计发现,具有人格修养要素的文章为28篇。七年级有《爱莲说》,讲人在社会环境中的选择取舍问题,并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八年级有《愚公移山》,通过塑造“愚公”与“智叟”两个相反的人物形象,对比出“愚公”的坚持不懈、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品质,点出“愚公”不“愚”,而“智叟”非“智”;九年级有《鱼我所欲也》,由“鱼”和“熊掌”引入,类比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论点,而此种“本心”要想不丧失,就要加强修养,坚持自我。

(四)剖析说理要素

还有少量篇目是在探究客观的规律、剖析背后的逻辑,从此种层面上划分出剖析说理要素。经统计,在118个篇目中,归于其中的共有14篇。最典型的有《穿井得一人》,通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只会闹出以讹传讹的笑话;《河中石兽》启迪我们不能靠经验主义主观臆断,要了解事物的成因,才能深刻了解事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则表达出庄子的逍遥自由境界,而“鱼之乐不乐”也就把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自己。此类要素数目偏少,但难能可贵的是通过易读的小故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在轻松阅读中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青少年在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层面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古诗文在初中语文体系中,有118篇之多,无论是从容量上,还是从内容和思想上,都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典范。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篇目,可以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帮助青少年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故国沦丧、强敌入侵、新权建立,不同的诗人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何心理感受,对兴盛交替产生哲理性的思考;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感受自然之美,保护自然环境,体会人情之美,正视与他人在交往过程产生的问题,和谐人际关系,助其心理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加强青少年的人格修养,使青少年受到历史先贤人格品质的熏陶,树立榜样,加强道德教育,坚持操守,坚守原则;可以有效加强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在文学作品中获得哲理性的思辨,有效地结合了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增加思考的深度,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事物、了解世界。

从西周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巅峰的李杜,再到明代夏完淳的《别云间》,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时间跨度大,体裁涉及乐府、诗、词、记、铭、说等,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部编版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