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治理: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路径

2020-06-21孙健

理论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

孙健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制度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突出强调了制度在治理中的根本性地位。制度治理是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路径,这是历史、理论和现实的必然逻辑。制度不够完善会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出现问题,表现为潜规则、腐败、政治生活形式化、选人用人风气不正等。因此,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优化制度来落实党内政治生态价值系统指向、增加党内政治生态动力系统强度、加大党内政治生态保障系统力度,把制度优势转化成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效能,实现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关键词:制度建设;制度治理;党内政治生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制度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開”[1]2,提出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9-10。党的制度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所有党员都必须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和规则的总称,是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发挥着调节关系、规范行为、指导工作的作用,旨在塑造党内政治生态,促进党内治理现代化。治理是用一定手段对事物进行管理和调节,让其运行达到一定要求,没有制度的治理是不健全、效果较差的治理。而制度治理,则是依据党的制度、运用党的制度对全党及相关事项进行管理,使党运行有序、高效,是依法治理在党的建设中的延伸。习近平深刻指出,“要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例,查找漏洞,吸取教训,着重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完善。”[2]因此,制度治理是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路径。

一、制度治理是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逻辑

习近平强调,“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3]重塑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山清水秀,最根本的也是要发挥制度治本之策的作用,实施制度治理,这是党内政治生态重塑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历史逻辑:制度治理是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要求

回顾政党政治生态的发展历史,对制度的重视与否,决定了当时政党政治生态的好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当不重视制度甚至破坏制度时,政党的政治生态往往恶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曾经出现过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和民主的行为,且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葬送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好形势。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忽视制度、践踏制度的挫折,给党的政治生态带来了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另一方面,当积极对待并严格执行制度时,党内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政治生态是公认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良好政治生态的典范。其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对制度前瞻性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以及党内对制度普遍的积极响应和执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此从制度层面深刻反思和总结,明确提出了“制度建党”,并鞭辟入里地道出根本,“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4]因此,历史发展的要求和经验显示,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要求是制度治理,发挥出制度的根本性效应。

(二)理论逻辑:制度治理是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需求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5]党内政治生态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命题。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党内政治生态理论得以逐步发展完善。就内涵而言,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组织所有行为综合表现出来的现实状态,是党内各个政治主体在一定的运行机制要求下进行政治活动所产生的政治关系和谐程度的展现,这种展现有着双重表征,既反映关系和谐与否的状态,又表达对良好状态的追寻。“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6],习近平把这种良好的展现概括为“山清水秀”。党内政治生态要想山清水秀,党内政治关系必须和谐,这种和谐来源于运行机制要求下的政治活动。而运行机制,是管理和规范组织内高层的决策、成员的行为、财物的分配等各项活动的制约制度,是维持组织内部正常关系和正常运作的决定性因素,即党内制度的主体内容。因此,由党内政治生态内涵得知,其内在需求就是要运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从而营造和谐的党内政治关系,达到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三)现实逻辑:制度治理是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客观诉求

习近平指出,“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7]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优化和重塑。从实践角度分析,党内政治生态要想实现风清气正,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为前提,换言之,党内政治生态实践的客观诉求是要实现制度治理。一方面,没有用制度固化下来的实践探索,其成效不能持久。党中央及各地方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有的并没有在此基础上深化落实、建章立制,没有发挥制度的长效机制的作用。导致出现了人民痛恨的“一阵风”“雷打不动,细水长流”等现象,有的甚至反弹回潮,这对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更坏,对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更大。另一方面,重视和完善制度建设,立制方可长效。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8]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党中央就要求建章立制,把好的做法固化下来、传承下去。比如,广东省建立“党代表工作室”“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正是实践活动的制度化探索成果。这表明,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种种实践做法,最终都要上升到“法规制度”“制度笼子”的层面,才是长效之法。

二、制度不完善导致党内政治生态“雾霾”难散

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缺乏制度,社会风气必然是污俗不正、潜规则盛行,其政治生态也不可能好起来。权力的双重属性表明,制度约束不给力时会出现腐败,带来政治生态“雾霾”。主观上,长期执政致使有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忽视制度、无视规矩,制度意识缺失,“四风”问题严重,出现权力“真空”。客观上,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制度建设不一定能及时反映和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导致“钻制度的空子”现象出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平衡。因此,党内政治生态异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制度不够完善。

(一)制度不够明导致潜规则大行其道,党内政治生态遭到破坏

习近平强调,“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9]167潜规则横行往往是明规矩缺位引起的,制度不明确、不透明,甚至名存实亡,潜规则就会趁虚而入,成为维系和主宰政治运行的替代品。政治活动中的潜规则危害大,对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力强。潜规则引诱人们都不择手段通过快捷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不相信制度,而寄希望于走后门;不相信组织,而钟情于拉关系。因为制度不明极容易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有能力的不如有关系的”“会干事的不如会来事的”“琢磨事的不如琢磨人的”现象,这些潜规则涉及范围往往很广,使正义和道德难以得到弘扬,严重影响党内同志的正常交往,对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力巨大。

(二)制度不够严导致腐败禁而不绝,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

习近平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10]腐败之所以难以绝迹,跟制度不完善有着根本关系。这是因为,从腐败的产生来看,腐败往往伴随着权力运行而出现,权力的双重性给腐败提供土壤,当制约机制不严、存在漏洞时必定会产生腐败。从治理腐败的实践来看,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魄力,坚持强力打虎、拍蝇、猎狐,不可谓不严厉,但还是有党员干部顶风作案,不收手不收敛,归根结底还是反腐败体制机制不严、不够完善导致的。腐败是政治之“癌”,是党内政治生态最大的污染源。“一把手”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把手”腐败产生的连锁反应最大,最容易带来行业、系统、塌方式腐败;圈子腐败污染性强,负面影响巨大,党员干部往往通过寻找并进入“乡圈”“学圈”“业圈”缔结庇护关系,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坐享圈子带来的便利。另外,还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扶贫领域腐败、不作为的腐败等多种形式,损害党内政治生态。

(三)制度不够实导致政治生活流于形式,党内政治生态严重污染

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这些年,……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11]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规章制度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根本性地位,上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按照准则和规定办事,如果制度设计时没有根据实际全方位考量,缺乏考核、监督和问责等配套制度,那么在操作上极可能出现漏洞;如果制度执行时忽视、漠视政治生活准则等制度,不抓实、不落实,那么党内政治生活就将缺乏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就是营造政治生态的过程,因此,党内政治生活流于形式、走过场,就会使党内政治生态人心涣散、风污气浊。主要表现为:政治生活平淡化庸俗化隨意化现象屡抓不改;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好人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存在;政治生活里的纪律形同虚设,变成“稻草人”;党的组织生活缺乏创新、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制度不够强导致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党内政治生态失去平衡

习近平指出,“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12]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之所以根除不尽,说到底是由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从宏观上看,是选人用人制度约束力度不够,与干部选拔实际有一定偏差;选拔过程中制度机制不完善、执行走过场,有寻租空间,从而导致违背基本原则和有违公道的行为出现。从微观上看,个别主要领导把《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当摆设,没有强力执行,把党管干部落实成书记管干部或者是组织部长管干部。不由制度决定,而从人的主观意愿出发选拔干部必然会导致选人用人的暗箱操作,甚至出现买官卖官的严重后果,而“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有什么样的党风”[13]418。现实中,干部“带病上岗”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任人唯亲,甚至权钱交易;“带病提拔”、架天线、打招呼,跑路子、要位子等行为仍屡禁不止。“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都将引起党员干部行为失范,偏离正常轨道,一旦形成风气,就会产生“破窗效应”,损害党内政治生态。

三、重塑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治理路径选择

习近平强调,“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9]167针对如何管党治党,他又指出,“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1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净化、优化和重塑。其中,净化侧重破除突出问题,优化侧重树立良好做法,而重塑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净化和优化,重塑的最终目标是用更彻底更系统的手段——制度来建构党内政治新生态。党内政治生态是个复杂系统,包含价值、动力和保障三个子系统,价值领航保方向、动力推进保速度、措施保障保稳定,而制度贯穿其中,使其相互衔接、共同发力推动生态发展。历史经验教训也表明,小治治事、中治治人、大治治制。因此,在重塑党内政治生态这个复杂工程中,必须发挥制度治理最根本性的力量。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具体来说,可从价值、动力和保障等方面打造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建构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

(一)通过构建制度来确保党内政治生态价值系统指向

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阶级属性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这是党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构成党内政治生态价值系统的主体内容。价值系统是党内政治生态的灵魂所在,决定着政治生态的走向,具体表现为政治信仰、宗旨意识、执政理念、价值观念等,充分体现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既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本身,也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指向实践方式。因此,要用制度把这些价值指向规定和固定下来,并确保在政治活动中真正落实。

1.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明确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重大的制度创新。这个制度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价值立场和价值指向。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其价值归宿。只有建立和完善这个制度,作为永恒课题抓好抓实,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才不会偏离价值指向。首先,确保理想信念和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人的“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凝聚全党、团结人民,就是要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要确保用其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同时要健全完善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制度保障。其次,确保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在政治活动中践行宗旨获得人民拥戴。要完善恪守性质和宗旨的制度规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最后,确保遵守党章和执行基本路线。党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和行动的依据,要强化严格遵守党章的制度规范,全面执行落实好党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落实价值取向。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15]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1]190这个制度深刻回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因此,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是党价值指向的实践机制,政党通过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政治实践来落实其价值取向,赢得人民的政治认同,为营造优良党内政治生态打牢价值基础。首先,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实践要求。要完善和执行制度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1]8,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需要,厚植执政的群众基础。其次,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传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既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也要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创新做好新时代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对“四风”,防止脱离群众的行为出现。最后,健全群团工作体系。坚持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完善管理和运作模式,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引导和保证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桥梁纽带和参与国家、社会管理的作用。

(二)通过构建制度来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动力系统强度

党内政治生态要实现正向发展,让山清水秀从“应然图景”变成“实然状态”,就需要其动力系统增强“马力”。党内政治生态动力系统是政治生态的活力要素,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是保持生态健康、推动生态前进的能量来源。包括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在内的各政治主体是党内政治生态中最具有活力的因子,他们表现出来的阶级性、先进性和斗争性的综合体就是党内政治生态的动力系统。具体来说,包含着党的领导、党内权力运行、民主与集中互动、干部流动与晋升、政治本领与革新精神等等。而动力系统中的这些活跃因子必须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实施政治行为,加强自身约束,提振内驱力;提升能力水平,增强推动力,由内而外形成合力推进党内政治生态。

1.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提振党内政治生态的内驱力。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并提出要“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15]。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为实现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提供了保障。通过制度把人把权把事管紧管正,弘扬党内先进文化,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发内生动力,那么党内关系、党内风气、权力运行都会相应顺畅无阻。因此,用制度进行全面从严治党,使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能量,这是党内政治生态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浚其“泉源”。党内政治文化浸润滋养着政治生态,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其内驱力的泉源,只有疏浚泉源,才有不竭动力。要继承发扬政治文化的根、源和魂,深刻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打牢根基,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革命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提升自己。丰富政治生活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在严肃政治生活中培育先进政治文化。其次,完善解决自身问题的长效机制,固其“根本”。自身既强又硬是内驱力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命,锤炼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保持强大生机活力。要构建长效机制,检视問题、整改落实,要着力克服影响长远的重大问题,也要解决当前受其困扰的突出问题,更要彻底杜绝可能影响党执政的根本问题,实现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最后,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涵其“树林”。党员干部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也是动力系统的主体。主体清正,生态才能清正;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才能保其充足动力。要瞄准选人用人不良风气进行整治,匡正导向,解决逆淘汰问题;全面贯彻新时代组织路线,突出政治标准考察干部,严格执行选拔干部相关法规制度,分类分级考核,选拔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2.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态的推动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6]本领高强的关键因子是领导干部,而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因子同样如此,二者耦合于“关键少数”这个因子中。领导干部本领高强,自然而然有利于推动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执政本领,从制度层面助力领导干部提升本领,即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态的推动力。首先,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态各要素联结起来运行的基本规则,调节党内关系是其最大功能,因此,它是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保障和核心推动力。要贯彻党的领导制度,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制度,健全保证正确集中的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原则作决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1]220,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发展。其次,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对干部进行激励,引导他们担当作为、积极奋进,不断保持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推动力。要关心干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大荣誉激励和政治激励;要强化考评机制,健全干部待遇的激励保障,增强物质激励的作用,提高工作干劲。最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执政本领是实现长期执政的基础,而其中蕴涵的逻辑是执政本领增强,推动政治生态向好发展,从而为长期执政打牢基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加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培训;健全干部赴基层一线锻炼和轮岗机制,在艰难困苦中经风雨、壮筋骨,不断增强执政的“九大本领”。

(三)通过构建制度来加大党内政治生态保障系统力度

建构海晏河清的党内政治生态离不开保障系统“保驾护航”。保障系统是保证党内政治生态安全稳定前行的支撑体系和坚强后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能防御危险和重大风险,另一方面能发挥背后的支撑作用。党内政治生态保障系统主要包括政治、廉洁和制度执行保障,具体表现在党的领导、党内关系、清正廉洁、优良作风、制度执行等构成要素之中,这也是观察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窗口。保障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的好坏。保障系统坚强有力、实现有效保障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政治活动不断打磨和塑造形成;亦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通过持续不断实践来优化,而制度规范为其塑造和优化提供了根本依据。

1.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强化政治保证。习近平指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从本质上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有此政治要求,也有对政治要求的保障。做到“两个维护”,就能保证全党上下思想和行动高度一致,使党员干部忠于党、服从党、跟随党,从而维护党的团结,形成良好政治氛围。因此,坚持完善制度体系,是建构优良党内政治生态的首要政治保证。首先,完善落实好“两个维护”制度。“两个维护”是全党的共同意志,因此要更加明确其内涵和要求,要深刻认识到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不是任何其他人其他组织;要深刻认识到“两个维护”本质上是一体的,与人民至上是统一的,是强化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其次,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领导制度。着力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统筹推进机构改革,深入整合党和国家机构,适当划归党中央决策机构,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地结合决策部署建立程序恰当、流程完善的配套政策政令,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配合落实,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涉及全局或者重大事件或问题、超出自身权限的事项等都要向党中央请示报告,要遵循认真、全面、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最后,健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要不断完善并落实组织制度,明确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地位,地方组织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基层组织突出政治功能,做好“两个覆盖”,把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筑牢廉洁屏障。习近平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17]因此,是否有强有力的制度来监督和惩治腐败,并取得实效,是党内政治生态向善的关键因素。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正是筑牢廉洁屏障的制度安排。首先,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把握重点。民主是保障,监督制度是重点。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党内民主,实现自我净化;要扩展和贯通其他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政治巡视力度,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推进监察全覆盖,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格局,把握住廉洁屏障的重点。其次,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抓好根本。保障廉洁的根本是抓好权力的运行,要坚持权责法定,强化权力制约,科学配置权力。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要让权力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抓好廉洁屏障的根本。最后,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解决关键。“三不”是廉洁与否的关键因素,要持续重拳出击查处腐败,做到不敢腐;要不断扎牢笼子约束权力,做到不能腐;要加强政治教养树立廉洁自觉,做到不想腐,“三不”要一体推进、同向发力,解决好廉洁屏障的关键问题。

3.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突出制度执行保障。习近平强调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好制度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而制度执行作为制度治理的重要环节,是好制度能否转换成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保障。因此,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是党内政治生态保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践中保障着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首先,强化制度意识,提升制度认知。通过学习、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制度,充分认识到制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大意义,要坚定制度自信,树立敬畏制度的意识,强化制度执行的意识,为制度执行打好基础。其次,尊崇制度权威,落实制度执行。习近平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13]379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制度执行的本质是落到实处,要百分之百执行,不打折扣;要一五一十执行,不搞变通。增强执行能力,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执行到位。最后,涵养制度文化,养成制度自觉。通过反复实践,把制度意识、制度执行内化成习惯、形成风气,涵养相信制度、遵守制度、尊崇制度的良好文化氛围,增强制度共识和认同感,提升这种认同感带来的隐性力量,时刻维护制度执行,始终保持制度自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综上所述,忽视制度、放弃制度,就会陷入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误圈、怪圈;重视制度、运用制度,重塑党内政治生态就有保证。重塑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艰巨、复杂又持久的工作,必须用制度作为根本途径确保党内政治生态正确的價值指向、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坚强的保障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成重塑的效能,实现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3]十八大党章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22.

[7]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

[8]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N].人民日报,2016-06-30(01) .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79.

[1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12]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求是,2019(2).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4]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5.

[1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0.

[16]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16.

[17]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
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