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20-06-19

中国工人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动节工会组织劳动者

1924-2020《中国工人》创刊96周年回眸

1925年5月,《中国工人》出版了创刊后的第一本“五一特刊”,特刊中刊登了张特立的《五一运动与中国工人》、瞿秋白的《五一纪念与共产国际》、吴雨铭的《五一纪念略史》等文章。其中,《五一运动与中国工人》中写道:“五一运动雄起源于争八小时工作制,但是他的意义并不限于争八小时工作制,却是争取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全人类之解放的。”

1940年,《中国工人》在延安二次创刊后,也在当年推出了“五一节特辑”;1950年在北京第三次创刊后,同年5月出版的《中国工人》用毛主席检阅“五一”游行队伍和各地迎“五一”的珍贵影像资料,记录下了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读者来抱团

本期话题:我的劳动节记忆

(每月1日,关注“中国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参与话题讨论)

@河北读者 李红旗我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煤矿工作的。那时,每到“五一”,从厂区到井下到处都是创水平夺高产的活动气氛。我所在的班队是一支青年突击队,每年“五一”更是显示突击队敢打硬拼、特别能战斗的时候。这天,先是班与班比拼,提出任务目标。各班为了争先都会提前下井做准备。打眼、装炮、撤人、拉炮,不等炮烟散净,大伙就冲上去出碴、打柱、上墚,帮三顶四,井然有序。升井后工会组织矿工家属在井口为矿工送汤送水。工会还在食堂开设了创高产窗口,到了晚上,为取得好成绩的班队放庆功电影。

@江苏读者 徐红旗2005年“五一”前夕,我因负责单位宣传工作长期加班加点,身体发出抗议—面瘫。住院期间,人事关系所在的基层(站)所工会、农电公司工会、上级公司工会在第一时间派人带着慰问品赶到医院看望我。工会领导报请上级党政负责人协商,紧急选拔了一名正在实习的大学生来协助我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了我的压力。这是我工作20多年来最难以忘怀的一个劳动节!

@湖北读者 梁征2003年5月1日,大家都回去过节了,住在工地的我有点失落。同事在我背后拍了一下:“挺无聊吧!我带你去个地方。”他带我来到项目食堂,原来,项目领导知道我们几个得留守在工地上过节,便为我们组织了一场聚餐。没过多久,糖醋松鼠鱼、可乐鸡翅、醋溜土豆丝等私房菜端上来了,香气扑面。没想到平时穿梭在钢筋砼之间的建筑人掌起勺来也这么游刃有余,我们围坐在一起唱歌、做游戏。从那个劳动节以后,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工地。

@江苏读者 戚思权2005年“五一”,厂工会组织劳模包专车赴连云港一日游,让劳模好好放松一下。我是单位通讯员,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特意写了一篇《给劳模应有的待遇》投给当地报社,没想到很快就被刊登了,让我很激动。厂工会领导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他鼓励我再接再厉,多写文章为企业宣传。至今,我还收藏着这张报纸。

@黑龙江读者 杨帆2020年的劳动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劳动节。我们单位为驻黑龙江省的中直企业,抗疫复工两手抓,要求干部带班值班,手机24小时畅通。假期,我看到了“中国工人”微信公众号“我和我的劳动奖章”系列推送,每一枚奖章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很受触动。我也翻箱倒柜找出三枚奖章,准备参加“我和我的劳动奖章”短视频征集活动。

@山东读者 尹希东1988年的“五一”,我所在的井下作业队接到采油指挥部抢修一口重点井的通知,这是一口日产20多吨的油井,石油人都明白这口井的分量。我和兄弟们按照队上安排,立即搬上设备抢修。不巧的是,刚开工不久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风雨、且不时夹杂着冰雹。我们在暴风雨中连续奋战了五六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抢修任务。回去的路上,雨停了,天晴了,我们坐在解放牌大卡车上,齐声高唱起了: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

@山东读者 朱蜀英今年“五一”,我和几位老石油坐在一起回忆过去,不禁想起自己“五一”假期加班的情景。在石油单位,加班是经常性的,我是做资料解释工作的,负责油区的资料分析,节日里的资料解释工作往往是重中之重,必须及时上报,尤其是新井、重点井。那时候孩子小,记不清多少次牵着她的小手往单位赶,有时孩子走不动了就背着她走,直到赶到单位,精心计算数据,并报到相关作业单位,才松口气。

工人君:感谢大家的分享,在这个劳动者的节日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节日快乐!

本期推荐

本刊记者 李双星

《推开就业“三重门”》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时间就这样以一种稀疏的密度快速飞了过去。初夏的气息借助树木花草渐渐弥漫开来,到处都是新鲜的生命力在勃发。等待了一个春天之后,中国社会也正以接近全速行驶开始全面复工复产。然而,疫情暂时平息之后,重启经济依旧困难重重。农民工返岗求职、困难职工就业,以及实体商家难以为继,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政府和各级工会组织面前。

在复工复产的大潮中,各级工会组织尽其所能为职工提供帮助,力求解决职工的“痛点”。如安徽合肥市常青街道工会计划为农民临时工开展技能培训,上海市总为困难职工及其大学生子女解决就业问题。也有工会积极探索服务职工的新形式,借助网络直播造势,帮助职工缓解就业困境。眼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已是并驾齐驱。未来,工会定将恪守竭诚服务职工的承诺,为重振经济作出贡献。

本刊记者 马梦婕

北京劳动者之歌

“五一”前夕,一帧帧面带微笑的劳动者群像开始在北京上万块户外大屏滚动播放。后来,采访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幅幅视频画面中一闪而过的面孔才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护士郭京,是为北京南沙滩社区奉献了最好年华的社区书记张驚制,是在武汉奋战65天的151名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是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机器人装调师张明,是负责地铁信号系统检修的杨才胜,是想职工所想的北汽集团工会……他们是鲜活的劳动者个体,更是新时代劳动者的代表。

劳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涉及自身,更关乎他人。通过劳动,人与人相连、心与心相通。当我们明白了劳动的真正涵义,也许多少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抬起头来,瞥见一丝光亮;也许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依旧神色如常。在劳动中成就自我、在劳动中造福社会。我想,这大抵就是劳动者之歌的主旋律吧。

猜你喜欢

劳动节工会组织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探索新时期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致敬最美劳动者
劳动节
在云端
快乐劳动节
工会的新机会
献上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