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调脂降糖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效果分析

2020-06-18刘小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脂降糖复方

刘小溪

糖尿病是临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紊乱综合征,其致病因素较多,临床学者针对其病机存在较大争议,临床尚无统一定论。经临床病理非线性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体质量等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且为多种心脑血管高风险因素,因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死亡率约占总比重80%,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临床这对糖尿病治疗,考虑其病理机制及并发症危害性,临床以西药血糖控制为主,需患者终身服用降糖类药物及胰岛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预计生命时长[1]。但是考虑临床治疗周期较长,药物自身的药副反应较大,于药物使用期间对其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几率较大,为糖尿病林临床治疗面对的主要难题。糖尿病患者因机体代谢功能障碍,合并脂代谢异常几率较高;因高血脂同样为心脑血管高风险因素,一定程度增加临床并发症风险,加强疾病控制及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随着现代中医不断发展,中医制剂于临床应用不断推广,经由临床多年实践反馈,中药于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治疗中具有积极导向,可显著提高血糖、血脂控制有效率。现本研究特针对复方调脂降糖方临床应用有效机制进行分析,收集88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为观察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采用蓝红双色进行1~44 数列分布,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参照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03±1.95)岁;平均病程(5.81±0.05)年。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93±1.99)岁;平均病程(5.90±0.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88例观察对象均满足中华糖尿病学会对糖尿病的界定依据,合并脂代谢异常;符合《中医证候辨证》[3]中对肾虚血瘀、心肺郁热的评估标准;②患者于观察前均未服用降血脂药物;③本研究已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获伦理审核后开展。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②既往有肝肾功能障碍史、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③特殊患者,例如精神状况异常、药物依赖症、妊娠哺乳女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药物,联合开展饮食运动干预,对患者每日摄入的营养素进行限制,合理制定饮食计划,采用少食多餐的模式;开展运动干预,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调脂降糖方治疗,基础方药包括肉桂10 g、虎杖20 g、黄连10 g、生黄芪15 g、熟地12 g 等;依据中医证候加减治疗,如患者手足热增加地骨皮10 g 治疗;若患者腰膝酸软增加怀牛膝15 g 治疗;若患者心烦口渴增加山栀9 g、天花粉12 g 治疗;若小便多增加益智仁15 g 治疗;加400 ml 水煎煮成200 ml,1 剂/d,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10.02±0.55)分低于参照组的(21.03±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02±0.42)mmol/L、餐后血糖(9.03±0.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5±0.85)%、血清总胆固醇(4.66±0.51)mmol/L、甘油三酯(1.25±0.1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3±0.51)mmol/L均低于参照组的(7.36±0.55)mmol/L、(10.12±0.93)mmol/L、(7.46±0.91)%、(5.33±0.57)mmol/L、(2.18±0.32)mmol/L、(3.11±0.6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5±0.15)mmol/L 高于参照组的(1.34±0.1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期参照组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同期参照组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复查,两组均未见异常;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参照组出现4例轻微头晕不适,1例继发轻微恶心呕吐。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高于观察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因素较多,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糖尿病逐渐成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累患者广泛,受到临床高度重视。糖尿病为终身慢性疾病,于疾病发展期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血脂异常情况,严重影响疾病控制效果,危害患者机体健康[4]。糖尿病于中医范畴内属“消渴”,中医认为其主要病理机制为五脏虚弱、素体阴虚,导致机体内阴液耗损,其中主要致病机制与脾肾虚弱具有高度关联性,因运化失司、湿热内郁,灼伤津液;加之情志不疏,气郁化火;同时,临床医家认为,外感六邪同样为疾病致病因素[5]。

复方调脂降糖方为中药制剂,药物选取虎杖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选用黄连燥湿除热;选用生黄芪健脾补气;选用肉桂温通经脉;选用熟地、生地养阴生津、清热凉血;诸药联合使用,共奏活血通脉、清热健脾肾的功效。经临床药理分析显示,复方调脂降糖方于血液粘稠度调节方面具有积极导向,具有抗氧化、抗血栓的作用机制[6]。综上所述,于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中采用复方调脂降糖方,利于控制血糖、血脂,临床应用兼具安全、高效等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调脂降糖复方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