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比

2020-06-18王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歧化酶超氧化物浅表性

王静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慢性胃炎中占比较大,约为50%~60%[1]。该病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律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杆菌等多种因素,其致病因素与患者的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抽烟酗酒、饮食作息不规律都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出现[2]。该病症患者在临床初期无法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在病情深入发展后才会引起患者不适前去就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将幽门螺杆菌从患者体内杀灭,对患者胃部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增强患者胃动力[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对比不同药物(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每组40例。泮托拉唑组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3.15±10.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6±1.41)岁。奥美拉唑组中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3.38±10.54)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64±1.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标准委员会的相关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0~80岁;经诊断患者病情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通过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实验室检查确认幽门螺杆菌为阳性;患者病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最近3 个月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对治疗使用药物过敏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不配合用药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注射治疗,具体用药: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02,规格:20 mg×1 支/盒),20 mg/次,1 次/d,持续治疗2 周。泮托拉唑组采用泮托拉唑注射治疗,具体用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70,规格:40 mg×6瓶/盒),40 mg/次,1次/d,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胃肠激素指标包括胃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奥美拉唑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128.46±15.63)pg/L,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为(79.87±8.03)U/ml,丙二醛水平为(5.18±0.74)μmol/L;泮托拉唑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128.14±15.89)pg/L,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为(80.05±7.92)U/ml,丙二醛水平为(5.24±0.66)μmol/L。治疗后,奥美拉唑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82.94±6.58)pg/L,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为(96.39±7.06)U/ml,丙二醛水平为(4.63±0.52)μmol/L;泮托拉唑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83.21±6.27)pg/L,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为(95.89±7.42)U/ml,丙二醛水平为(4.39±0.84)μ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泌素以及丙二醛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比较泮托拉唑组患者的治疗费用为(370.42±22.31)元,幽门螺杆菌清除患者34例,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为85.00%;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治疗费用为(515.43±26.77)元,幽门螺杆菌清除患者21例,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为52.50%;泮托拉唑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不规律饮食作息的人群的逐渐扩大,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也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6]。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理为患者胃黏膜受到损伤,胃部环境遭到破坏,由此胃黏膜的上皮细胞易出现病变,且易遭受病原菌等微生物入侵,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7]。当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时,其胃黏膜会出现充血、糜烂、水肿等现象,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8]。据相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当中,有50%~80%患者的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9]。因此,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是患者治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奥美拉唑钠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弱碱性,能够直接作用在胃黏膜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对胃酸的分泌进行有效抑制,还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的活性,有效保护胃黏膜不遭受损伤,在患者服药的12 h内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胃液酸度,缓解患者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10]。泮托拉唑钠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人体胃酸分泌的最后一步为胃壁细胞内的H+与小管内的K+进行交换,泮托拉唑钠能够选择性、非竞争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对胃壁细胞的活性进行抑制,切断胃酸分泌的最后一环,从而减少了胃酸的分泌量,起到了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11]。此外,有相关报道显示泮托拉唑钠还能够对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行抑制,减少患者的胃液量,提高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12]。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泌素以及丙二醛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泌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均能够有效改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病情;泮托拉唑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泮托拉唑钠能够更好地清除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且治疗费用更为廉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钠及泮托拉唑钠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泮托拉唑钠的治疗费用更少,且能更好地清除幽门螺杆菌,故推荐使用泮托拉唑钠。

猜你喜欢

歧化酶超氧化物浅表性
三裂叶豚草花粉新致敏蛋白组分超氧歧化酶克隆表达与致敏性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清中的表达
腐植酸液体肥提高苹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神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哈密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