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0-06-18曾桓光李志珍张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糖化脂蛋白病程

曾桓光 李志珍 张丽萍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DR 是反映血液系统损害、内分泌系统损害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疾病[1],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增加,DR 患病率越来越高,是造成视力降低或者丧失的主要因素[2]。现阶段,关于DR 的诱发机制依旧不明,所以,加强对影响DR 因素的关注[3]。对DR 的预防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DR 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五华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60例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7例,女223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64±7.88)岁。将有DR 的患者归为DR组(140例),将NDR 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20例)。DR组中男74例,女66例;NDR组中男163例,女15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与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②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③沟通、理解、表达能力正常。

1.2.2 排除标准 ①具有精神疾病史和心理障碍史;②存在心、肾、肝器官功能不全;③神志意识模糊;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⑥患者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3 方法 分析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相关指标,具体指标如下:病程、舒张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尿肌酐。眼压、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由眼科专业人员进行,釆用TOPCON 眼底造影仪进行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检查。DR 分型采用2002年悉尼国际眼科学会议制订的新DR 国际分型。

1.4 观察指标 分析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DR 相关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R 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DR组病程(10.75±3.64)年长于NDR组的(6.22±2.79)年,尿肌酐(55.61±8.19)μmol/L 低于NDR组的(59.95±11.89)μmol/L,糖化血红蛋白(9.43±1.62)%、空腹血糖(11.51±2.93)mmol/L、餐后2 h 血糖(20.25±4.39)mmol/L 高于NDR组的(7.45±0.94)%、(8.09±1.64)mmol/L、(14.59±3.4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DR 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DR 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病程(P<0.05)。见表2。

表1 DR 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表1 DR 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注:与NDR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DR 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全球所有国家中,糖尿病均已经发展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的疾病[4]。DR 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严重的致盲眼病[5]。近年来,DR 患病率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的DR 危险因素分析能为本地区的防盲、治盲提供有力的依据。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收治的460例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资料分析显示,住院患者DR 患病率高于以人群为调査对象的DR 患病率。

DR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已表明,DR 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病程是公认的DR 危险因素,患病时间越长,DR发生率越高。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DR组病程较NDR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可以得出病程是DR 危险因素的结论。血糖同样是DR 影响危险因素之一,血糖控制效果与DR 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紧密联系。高血糖极易对内皮细胞代谢和毛细血管周细胞造成影响,不仅增加了血管通透性,也导致基底膜厚度增加、血浆蛋白渗漏、血管腔狭窄,进而造成视网膜缺血、形成新的血管、释放血管生成因子,长时间高血糖状态是造成DR 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控制血糖能够对微血管病变的出现及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预防[6]。据有关资料显示[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DR 疾病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同样是诱发DR 的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经单因素分析,DR组病程长于NDR组,尿肌酐低于NDR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影响DR 的单因素包括尿肌酐、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但是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仅可以将瞬间血糖水平反映出来,而且很容易受到饮食、用药等因素的作用发生改变,单次或者多次血糖检测均无法准确的将DM 患者病情反映出来。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将近3 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反映出来,同餐后2 h 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比,其更能够从客观角度对DR 疾病的发生和发生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和治疗DR。

相关研究显示[8],DM 患者中舒张压及收缩压明显提高,患者DR 发生率较高。血压水平的升高极易对视网膜血流造成影响,造成视网膜呈现高灌注状态,进而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得DR 加重。但是,本实验中高血压并不是DR 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指标有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R 与脂质代谢紊乱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国内和国外的资料中并未定论血脂与DR 的关系。有关研究人员认为[9],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提高,可利用非酶促糖基化多元醇通路导致组织过氧化,进而损伤了血管壁,造成内皮功能紊乱。同时高血脂可使细胞膜纸质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微血栓,损伤视网膜屏障,最终出现视网膜病变。此外,血-视网膜屏障受到损伤,造成血浆脂蛋白渗漏,进而出现视网膜渗出和水肿等病变。相关研究显示[10],血浆脂蛋白水平与渗出的脂蛋白呈正相关,同时也加重了病变。

本次研究结果经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DR 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病程(P<0.05)。患病时间的增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异常均会影响糖尿病患病程度,促使DR 的发生和进展。

综上所述,对于存在高危险因素的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关注,定期对眼部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眼底疾病,并实施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降低致盲率。

猜你喜欢

糖化脂蛋白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