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断俯卧位联合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6-18陈晓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率通气导管

陈晓东

小儿肺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位列我国儿科住院疾病的首位,死亡病例主要为重症肺炎[1,2]。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的呼吸系统病况外,合并其他系统明显受累及呼吸衰竭等表现,病情发展快,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及较高的死亡率,患儿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因此重症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氧疗[3,4]。为观察间断俯卧位联合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特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18 个月,平均年龄(6.83±3.97)个月;病程1~4 d,平均病程(3.14±0.72)d。试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20 个月,平均年龄(7.34±4.22)个月;病程2~5 d,平均病程(3.83±0.76)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5]①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13年制定的关于重症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重症肺炎;②1 个月≤年龄≤10岁;③符合氧气治疗相关指征;④患儿的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6]①肺部存在慢性疾病者;②患有先心病或心功能障碍者;③肌肉组织或神经系统患有疾病者;④有胸部手术史者;⑤不能自主呼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辅助者;⑥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仰卧位通气联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患儿进行常规仰卧位通气,在此基础上,联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是一种通过狭长、细小的鼻塞外联吸氧管输送一种经充分加温加湿化的高流量氧气或混合气体的无创性呼吸支持模式。应用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所需参数进行调节:将吸入氧浓度控制在21%~40%,1 个月≤患儿年龄<6 个月,氧流量2~8 L/min;患儿年龄≥6 个月,氧流量4~12 L/min。试验组患儿给予间断俯卧位联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间断进行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保证6 h/d 的俯卧位通气时间,连续3 d。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7]:无效:2 d内动脉血气分析无改善,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1 d 内PaO2>60 mm Hg,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显效:0.5 d 内,PaO2>60 mm Hg,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消失,且连续2 d 内上述症状无复发。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②肺功能[8]: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及PaO2/FiO2进行比较。③生命体征: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及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呼吸频率为(50.12±3.52)次/min、心率为(148.89±9.74)次/min、平均动脉压为(69.21±3.34)mm Hg,对照组呼吸频率为(56.34±5.01)次/min、心率为(162.47±8.17)次/min、平均动脉压为(67.34±3.19)mm Hg;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mm Hg)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5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儿科常见疾病,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56 亿,发展中国家病例1.51 亿,每年有200 万以上的儿童死于肺炎[9]。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等一般的氧疗方法,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疗效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常需进行无创或有创的呼吸机辅助呼吸,加重患儿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0]。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作为一种新型无创辅助通气模式,通过特定的鼻塞将氧气及空气混合加温至人体温度,相对湿度湿化至99%以上,使患儿鼻黏膜损伤减轻,给氧舒适度升高[11,12]。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善背侧肺组织通气使全肺通气更均匀。两者联合应用,可改善患儿通气状况,纠正患儿低氧血症,缓解病情,提升疗效[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PaC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比于常规仰卧位通气联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对于儿童重症肺炎患儿行俯卧位联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具有显著疗效,患儿肺功能显著提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重症肺炎患儿行俯卧位联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患儿肺功能、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率通气导管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不通气的鼻孔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