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体定向软通道治疗小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2020-06-18叶军余冬平李成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残疾血肿脑出血

叶军 余冬平 李成龙

小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发病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临床指出,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枕部剧烈头痛、眩晕、频繁呕吐和平衡障碍,肢体瘫痪少见,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心跳呼吸骤而危及生命。小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不但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对于小脑出血患者,以往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但是老年患者身体各机能处于逐渐衰退趋势,因此手术耐受性较差。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推出了方体定向软通道治疗,该治疗方式属于微创手术,治疗后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能促进患者预后,同时该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费用低,患者及家属更易于接受。故本次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方体定向软通道治疗后,评价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28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5例,女1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1.50±16.08)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具有良好的依从性;②符合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②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病变;③患有严重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④患者存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体定向软通道进行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头部垫头圈,尽量使枕部头皮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标出枕骨粗隆及橫窦线,橫窦线下2 cm 与后正中矢状线旁开5~7 cm 交点为穿刺点。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作一长约1 cm 切口,根据CT定位,取OM 线平面,穿刺方向指向对侧眉弓外侧至外耳孔区域(根据血肿具体位置调整),用电钻钻一孔,用14 号引流管穿刺,待成功置管后,选用5 ml 针筒缓慢抽出30%~50%血肿量,抽吸时注意缓慢轻柔,防止负压过大引起再出血。如术前合并脑室积血或积水者,可先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并于术后即时行头颅CT 平扫、冠状位加矢状位扫描,确定血肿与引流管的位置关系。术后用氯化钠溶液(NS) 2 ml+尿激酶3 万单位进行血肿腔冲洗,夹闭引流管2.0~2.5 h 开放,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管引流情况,如引流量、引流颜色等,如有需要可隔8~12 h 重复1 次。根据患者病情定期复查头颅CT,术后2~5 d 血肿大部分清除时拔除血肿腔引流管。脑室积血吸收无脑积水发生时拔除脑室引流管[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价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恢复良好)、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包括死亡、术后再出血、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衡功能评价采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站立能力、站立到坐、闭眼站立、站立的同时上肢前伸、转身及单腿站立等14 项内容进行评价,每一项得分0~4 分,总分56 分,评分越高代表平衡功能越好[5]。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包手进食、修饰、穿衣、如厕等共10 项内容,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平衡功能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第25 百分位数,第75 百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 治疗后随访3 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出血)1例(3.57%),植物生存2例(7.14%),重度残疾4例(14.29%)、轻度残疾7例(25.00%)、恢复良好14例(50.00%)。

2.2 临床指标 患者手术时间40~60 min,术后2~5 d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7~12 d。

2.3 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比较 治疗后,患者平衡功能评分(25.29±14.19)分高于治疗前的(12.00±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8例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比较(,分)

表1 28例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4 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后,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72.50(52.50,90.00)]分优于治疗前的[26.25(45.00,6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8例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M(P25,P75),分]

3 讨论

小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发病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小脑出血具体致病因素多样,最常见原因为高血压性出血,多由小脑上动脉分支破裂所致,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容易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对于小脑出血患者,及时清除血肿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随访3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出血)1例(3.57%),植物生存2例(7.14%),重度残疾4例(14.29%)、轻度残疾7例(25.00%)、恢复良好14例(50.00%)。患者手术时间40~60 min,术后2~5 d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7~12 d。治疗后,患者平衡功能评分(25.29±14.19)分高于治疗前的(12.00±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韩繁龙等[7]的研究中,治疗后患者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治疗前,本研究与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方体定向软通道属于微创手术,具体治疗过程中操作迅速、简捷,同时定向准确,置入的软通道对患者脑部组织损伤较小,临床效果显著,不但能有效清除患者血肿,还能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9]。

综上所述,采用方体定向软通道治疗小脑出血,其操作简单、安全、快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明显减少患者的费用及住院时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残疾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