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观察”技术 助推“学味”课堂

2020-06-16刘跃兰

课外语文 2020年15期
关键词:年级组观察建构

刘跃兰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校,浙江 金华 321000)

什么是“学味”课堂呢?味,指的是味道。学味,就是学习的味道。“学味”课堂,即“以学为本”的课堂。课堂上创设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与学习任务紧密耦合,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展现学生思维动态,进行深度学习,最终在学习体验中创设和谐、灵动、生成的课堂。

可我们靠着感官来评价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学味”课堂,常常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一堂课下来常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那么怎样才能拨开云雾见天日呢?我认为,课堂观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一、课堂“微格分析”验学味

“学味”课堂的学习学案由学习目标、相应的评价设计,以及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块构成。检验课堂有没有学味,我们可以把整节课的观察分解成单个模块进行观察。再将模块分解成逐个小的学习活动。我们对课堂的检验就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使课堂评价更细微,更有效。

例如语文园地——成语教学 视频微格分析。

执教者:郭霞霞 班级:三(3)班 上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时间 不认真学习人数 现象分析20因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对昨天知识的复习,上课后的两分钟没有一个学生不在倾听。可是老师在复习旧知时缺乏梯度,没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缺乏了学生学的味道。135老师问学生书上的成语有没有不熟悉的?似乎在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新知的学习,课这个问题太笼统了,不明确,他们是对成语包含的故事熟不熟悉呢,还是对它的读音不熟悉呢?学生茫然,开始做小动作了。可见学味不浓。48朗读成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学生的错误之处也各不相同,反复几次后,好的学生就失去了新鲜感,不倾听的学生就多起来了。可见教师预设学习活动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问题,课堂上学生学教师导才能让课堂有学的味道,而且也能散发出浓浓的学味。513学生对“戎马一身”的意思不理解,老师却要学生解释“戎”和“马”的意思,又没有任何提示,学生一下子就感到了困难,教师又没能在学生不会时做很好的引导,根据学情适时改变教学策略,怎么会有学味课堂的产生呢?422“刮骨疗毒”的故事学生已经掌握了,老师却不要学生讲这个故事,而是自己来讲故事的内容,由此带出“传为美谈”这个成语老师抢了学生的活,学生没事干了,他的主体地位自然而然的没有了,学味从何谈起!

这样诊断式的微格分析,把这一环节的教学化大为小,然后用观察到的事实评价郭老师在每一步的教学中有没有散发浓浓的学味。在每一小环节的细致分析中来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改进我们的课堂。

二、板块观察,细节中评“学味”

(一)评价表的运用,观察更具针对性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改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设计了“学味”课堂的评价表。用一定的量化标准引领每一个听课教师带着“学味”课堂的标准进课堂,带着问题去听课,有针对性地去观察课堂。

一堂课学案有几个预设的学习目标,就设计几个学习模块,再设计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习模块的活动。学习模块又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助学两部分。课堂观察就根据学习模块进行分组,观察学生学习活动为一组,观察教师助学为另一组。各个组由组长分工明确任务,关注一个观察点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更有针对性。教师由原先的对一节课泛泛而谈,到现在依据课堂记录的数据,对比这一环节的目标和清晰明了的评价设计,再分析这一板块学的成分,评价表的运用,“学味”课堂评价有根有据,上课的老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观察技术助推了“学味”课堂的形成。

(二)局部精细化,“学味”有迹可循

我们的课堂观察,在简约、针对性的基础上,也做局部的精细化。特别是课堂中抓语文要素局部优化的环节。这一环节上我们观察表格的设计会更加细化,除了上述的阅读教学学案的评价表,我们还根据课型的不同设计其他量表配合观察。

在局部的细致观察中,老师在反复观察、被观察、分析、反思的过程中,更合理地评价教师的课堂引领,学习活动安排的合理性,通过数据的分析,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学味”课堂的建构也指日可待。

三、多形式的观察,助推学味

(一)综合化的团队观察

综合化的团队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这种观察能很好地引领整个团队对“学味”课堂的认识、评价、建构。我们语文教师进行实地研究,探索形成明晰的操作流程图。

(二)简约化的同伴观察

它是适合于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一种相互观察、相互评价、相互研究、相互改进的一种模式。课前要明确年级组针对“学味”课堂建构,确定观察的主题。课中对主题聚焦关注,课后对主题进行反思。同伴观察主要由年级组的备课组长牵头,在开学初,年级组就会为学味课堂的特点确定一个主题,作为这一学期年级里研究的方向。下面是2019年上半学期,每个年级组确定的主题。

年级 主题一年级 小组合作的建设及正确的运用二年级 写话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年级 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的过程四年级 学生不同模块学习方式的研究五年级 六年级 如何引导学生习作中素材的选择

(三)常态化的自我观察

我们为什么实施课堂常态化的自我观察呢?最主要的是课堂自我观察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学味”课堂的建构要深入人心,就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改进,不断用“学味”课堂的特点引领我们的教学。

课,一师一生,亦师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纯粹体现教育本质的存在。流转于课堂之间,研究组的老师奔着理想课堂——“学味”课堂的建构,通过对课堂的思考,共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学,在自己专业化道路上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猜你喜欢

年级组观察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年级组长负责制与教师专业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