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剧在叙事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究

2020-06-16孟佳薇

课外语文 2020年15期
关键词:鸿门宴课本剧舞台

孟佳薇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天津 300450)

一、确定形式,了解常识

(一)选表演形式

课本剧的形式有很多种:话剧、戏曲、木偶剧、舞剧、音乐剧、朗诵、小品、相声等。其中尤以话剧课本剧应用最为广泛,在语言方面的大量运用这一特点适合于文言文的改编与表演,有利于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和理解。而且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可以穿插少量音乐、歌唱、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有利于调动起大部分同学,充分发挥课本剧作用。

(二)了解话剧及编演的基本知识

对于课本剧的编演,首先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戏剧和表演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鸿门宴》正式学习前一周,笔者印发“课本剧入门常识”手册,让学生在课下仔细阅读,让学生在周末选择一部经典话剧《雷雨》(北京人民艺术话剧院)观影并写下对话剧的认识,初步接触话剧的整体概况。

二、学生备课,教师指导

备课阶段开始,作为正式进入《鸿门宴》课本剧活动的第一步,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因此,此阶段建议教师安排两个课时,备课笔者分为三个层次:备文章、备人物、备主题。

(一)备文章

《鸿门宴》第一课时安排为备文章,即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读通文章、读懂文章。笔者设计了三个任务,辅助学生本课时的学习(分组进行,本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8人)。

任务一:每组选出一人整理《史记》与作者司马迁的相关知识。

任务二:借用课下注释和辅导书每组6人分别整理文言知识,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成语典故。

任务三:疏通文意,复述文章故事梗概,并梳理出文章主要事件。

(二)备人物

《鸿门宴》第二课时的下半课时安排“备人物”,学生在文章中摘选出所有人物(8个):项羽(重点)、范增、项庄、项伯、刘邦(重点)、张良、樊哙、曹无伤,小组内进行人物形象讨论。教师提供课堂人物助读材料单,如项羽《史记·项羽本纪》、 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项羽《垓下歌》。

三、学生编剧,教师审查

剧本,是课本剧之本,是源头,是整个课本剧活动的载体,所有活动过程都需要紧紧围绕着剧本进行,编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语言、动作,剧目的主题、中心。一个成功的剧本是要观众清楚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要能塑造出有个性的人物、包含合理的戏剧冲突。以《鸿门宴》的改编(第三个课时)为例,剧本的编写,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一)明结构,分场次

编写剧本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文章的情节结构,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一个课时,学生已经针对文章内容、主要情节进行了梳理,《鸿门宴》的剧本结构为三幕剧。第一幕:鸿门宴前,分三场(无伤叛变、项伯告密、张良出谋)。第二幕:鸿门宴上,分二场(刘邦谢罪、鸿门斗法)。第三幕:鸿门宴后,分三场(沛公出逃、张良入谢、诛杀无伤)。

(二)串情节,增删改

剧本的编写是为主题服务的,我们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考虑表演的实际,适当增添或者删减内容,使整部剧详略得当,发挥出最佳的戏剧效果。例如“项伯说羽”放在第二幕刘邦谢罪时,项伯在旁为之说话,这样的改编更加符合剧情的发展,而且避免了内容的冗杂和不必要的场次安排,使时空更加集中,简化故事枝节,矛盾更加明显。

(三)定人物,编台词

编写剧本的第二步就是确定人物,根据每一幕每一场的剧本设计确定好每个场次的出场人数和主次关系。刻画人物形象要从四方面入手:动作、语言、表情、心理。其中语言的刻画最为重要。

(四)设计舞台提示

舞台提示和台词一起构成剧本语言,起到解释补充说明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种含义。第一,舞台场景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第二,服装道具说明:穿戴、肖像、摆设、装饰。第三,神态、动作提示:人物手势、神情、上下场。第四,背景音乐:渲染气氛。

(五)组内讨论,修改磨合

剧本写作完成之后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进行最后的讨论完善,针对细节再进行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排演效果。回读初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确保剧本结构完整,二要主题明确,三要注意细节的编写。

四、学生排练,教师点拨

与传统文言文课堂不同,我们不再是枯燥的集体讲授与个人背诵,课本剧教学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合作协调,需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下为小组人员分工及责任。

导演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统筹安排排演过程中各项事宜,沟通其余两组,使得排练顺利进行。适合具有领导能力和经验,熟悉同学个性,了解剧本整体安排的学生。演员组 负责演员招募和剧本表演,适合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具有表演兴趣,对人物理解深刻,喜爱创造性,富于想象性的学生。编剧组负责在排练过程中指导演员的台词、神态、动作,并且不断在动态中打磨修改剧本,有不适当的地方即刻进行完善,辅助导演做好上下场安排。适合具有写作才能,有浓厚的舞台兴趣和戏剧知识的学生。剧务组负责演员的服装、化妆,道具,装饰,背景布置,催场,音乐等后勤工作适合具有责任心、细心的同学。评委组评委组负责对整个课本剧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作为评委的学生要在排练过程中一直跟进并且提供帮助,熟悉各个环节,并且对于剧本有着深刻的见解,方能在最终表演上给出最忠实的评价。

五、学生演出,教师观赏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教师要有宏观上的把握,整个主题走向,演出效果,多方位观察,对场务、演员、导演等舞台上和舞台下的动向要细致观察,以便接下来针对学生的评价给出补充。

六、演后多方评价,多维评价

演出结束的评价环节不应局限于观众,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反思,多方评议。评价人可划分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三个方向,教师可以提供以下(如表所示)维度,给评委学生参考,促使评价的多元化,使课本剧在各个方面能获得提高和改进。

导演 编剧 演员 剧务1.是否分工合理2.每幕、每场的衔接是否顺利3.是否全员参与1.音乐插入是否及时2.舞台装饰是否是否合理3.道具准备是否符合人物剧情4.上下场的道具搬运是否及时1.剧本结构是否合理2.与课文内容是否相吻合3.细节处理是否合适4.语言的编写是否精彩5.情节改编是否有创新之处1.表演者是否投入感情,打动人心、符合人物性格2.在台上是否能随机应变,机智处理突发事变3.台词表达是否声音洪亮、生动4.肢体动作、神情语态是否到位、自然大方

最终是教师评价,教师要从宏观上给出总体评价,对于评价的原则,教师应遵循“重体验、重过程、重真情”,重视学生在参与中收获的体验感受,看是否活动中全员做到了“人人有事做”,让每个人得到情感上的自信,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培养团体感和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感,不要让课本剧变成个别学生的独角戏。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进步和过程中的收获,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结果性评价,教师要转变思考方式。重视真情实感,在表演的舞台上,要用心体会学生传达出来的真情流露,不必在意一些小的疏漏,将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的表演是最出色的,情感对于观众的打动是课本剧表演最可贵的地方。

猜你喜欢

鸿门宴课本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鸿门宴”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