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式”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0-06-15严宝文宋松柏栗现文陈实

高教学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思政课程

严宝文 宋松柏 栗现文 陈实

摘  要:高等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而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功能則是建立和巩固主阵地的基本单元。作为水利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地质学有贴近自然资源、揭示自然规律的天然属性,而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构建地质学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文章提出了在强化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体会和谐发展新思路的内涵,以及其对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升级的重要作用,把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国家大政方针之间的内在逻辑,强化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效果,构建“融合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为切实开展地质类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地质学;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160-04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body for Ethics and Personality building,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 of each course is the basic unit to establish and consolidate this main role. As a basic course of major water conservancy, geology itself has natural attributes close to natural resources and focus on the laws of nature, and our party's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nce again emphasizes the idea of "adhering to the harmonious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ing and rebuilding of course geology.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ge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nation's development strategy upgrade. Thus the teachers can grasp the internal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national policy, strengthen the dual effect of the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furthermore to construct the idea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cours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geological course.

Keywords: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 Ge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高校水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壳矿物岩石构成及地质构造、自然地质作用、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物理地质现象及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勘察知识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处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协助进行工程地质和地下水勘察等专业问题处理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认识地球,利用和保护自然是其鲜明的课程特点。

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它是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指南,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给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挑战,就我国而言,资源环境问题具有“时空压缩”的特点[2],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及环境问题,在我国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中,短期集中显现,不仅历史欠账难还,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并进入高发频发阶段,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和获得感、幸福感。因此,保护资源与环境,就是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结合此背景,在讲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时就必须以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十九大精神为指针,引导学生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原则,课前阅读十九大报告全文;课堂结合各章节课程内容进行解读;给出讨论提纲引导课后开展小组学习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时期地质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内涵和必要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资源利用、开发的方向和路径,培养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者在具体工作中保护地质资源的自觉性。

一、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水利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地质学有其贴近自然资源、揭示自然规律的天然属性[3],而党的十九大大强调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正是为构建地质学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强化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体会和谐发展新思路的内涵,以及其对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升级的重要作用,把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国家大政方针之间的内在逻辑,强化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效果,确保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从而切实构建起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模式。

二、“融合式”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以课程思政目标和专业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多媒体的联合运用为实现手段[5-6],在课堂内外两个环境中完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教学模式设计是:

1. 根据学生课前阅读十九大报告的情况,通过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述进行提问,达到课堂预热的目的。比如:十九大报告中共多少次提到“和谐”一词?有哪些产业开发涉及到地质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内容?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再次重温习近平系列讲话和十九大报告中“资源与环境”一词高频出现的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体系。引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地质资源利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的关系。

3. 通过对地下水特性与运动特征的学习与认识,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地下水保护的必要性,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引出人类在地下水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与具体措施。

4. 通过深入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结合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水利开发中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建立建设与保护可以并举的观念,强调发挥人类在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

三、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

1. 结合水利类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体会和谐发展新思路的内涵,以及其对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升级的重要作用。

2. 问题为导向,引导课堂互动,以教师讲解为主,把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国家大政方针之间的内在逻辑。

3. 建立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沟通平台,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讨论和反馈,强化地质课程的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效果,在相互探讨中启发学生主动关注和收集地质行业热点问题和国家相关的前沿政策,确保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际效果。

四、地质学课程思政案例

1. 课程说明(表1)

2. 本章内容组织结构(图1)

3. 概述

本节课是地下水基本特征研究的一个重点。围绕地下水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常用公式,采用原理剖析教学法,逐步深入直至引导进入对地下水和水资源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的思考与理解。首先进行类比特征剖析,发展到对象特征描述,最终再引申和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在具体学习中渗透和体现教书与育人结合的原则,知识由浅入深,认识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会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建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4. 课程教学目标

本小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在于:

(1)了解地下水在岩土体空隙中的运动特点;(2)掌握描述地下水运动规律的达西定律基本形式和各参数物理意义;(3)明确渗透系数的重要性以及据此对地下岩土体进行的渗透性划分;(4)从渗透系数的数量单位规定领悟地下水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地下水的主要措施,建立保护地下水和一切水资源的理念和观点。

5. 思政育人目标

(1)育人主题

建立起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2)思政育人目标

a.认识地下水循环运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建立地下水不可污染、不可过度使用的思想意识;c.树立自身在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继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6. 教学实施过程

该小节教学的理念突出表现在借助地下水运动的特征和参数分析,利用教学视频,强调了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的选择。指出人人参与的地下水保护是维护地下水量平衡和水质清洁的基本前提,激励学生肩负起保护和维护的社会责任,从而将思政内容融入地下水基本特征的阐述。这构成了课程思政的总体脉络和框架,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引出:提出问题,地下水在什么样的通道中运动?与地表水相比其运动特点有什么不同?

承接:回答问题,地下水在岩土体的联通空隙中运动,运动中与岩土体颗粒有充分的接触,受其粘滞、阻碍,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层流形式的渗流运动。

展开:层流可以用达西定律描述其运动状态,继而展开达西定律的介绍,提出滲透系数的概念和其重要性,指出按渗透系数大小可以将岩土分为隔水和透水(含水)层。提醒注意渗透系数的单位。

引申与思政教育:从渗透系数的单位出发,点明地下水运动的缓慢性,污染后净化的困难性,运用比拟和动画视频手段,展开地下水保护必要性和水资源保护重要意义的宣讲。

结束与开启:引出下节内容,指明预习方向。

而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见表2。

7. 教学实施的意义与特色

(1)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

本案例开展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对学生建立地下水保护的自觉意识提供了引领、示范和导向作用。b.是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各类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活跃、主动地生态文明建设联想的有效途径。c.形成了宣扬党的绿色发展战略,以及展示党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正确性的有利场景。

(2)主要成效和特色

本小节的教学实施,在为同学阐明了地下水运动的特征以及其表述形式的同时,引申和开展了水资源保护重要性和可行性的教育,在具体学习中渗透和体现教书与育人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领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建立对绿色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五、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效果检验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检验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是否实现了:

1. 了解课程国内外进展与相关技术发展趋势;2. 了解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在所属学科中的地位及发展情况,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3. 掌握课程的主要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使学生具有处理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4. 初步具有协助进行工程地

质和地下水勘察等专业问题处理的能力。

二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是否实现了:

1. 认识到了各类地质作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2. 建立了地质环境不可污染、地质资源不可过度使用的思想意识;3. 树立了自身在地质环境和地质

资源保护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继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而这两个效果检验标准的达成度可以通过课程论文、作业、课堂讨论和最终的课程考试结果来具体判别。

参考文献:

[1]孙要良.如何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EB/OL].人民网,2018-04-09,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409/c4053

1-29913540.html.

[2]王帆宇.社会转型的时空压缩性特征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影响[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0(3):28-32.

[3]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岱宗.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11-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61/201711/t20171103_318321.html.

[5]劉宇利.工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90-92.

[6]王娟.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J].传媒论坛,2018(17):88-89.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