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部编教材浅析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2020-06-15赵海华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部编教材策略

【摘要】阅读与写作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梳理出目前语文部编教材读写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中“读写分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有效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阅读量小。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课本中的读写结合点;善于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赏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充分利用有悬念的结尾,为读写结合创造机会;有效引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并充分发掘阅读与写作资源。

【关键词】部编教材;语文;读写一体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081-01

【本文著录格式】赵海华.结合部编教材浅析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6):81,8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前者是语言文字的输入过程,后者是语言文字的输出过程。作为语文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首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需要从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其次,写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写作过程正是其内化阅读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写作所需要的关于文章条理、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是在阅读课上结合课文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只有将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推动读写教学一体化,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语文教学实际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目前部编教材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題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存在“读写分离”现象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认清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反而将它们视为互不相干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很少在阅读课上进行相关的写作教学。在写作课上,集中精力讲授表达方法。这使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一头雾水。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不但会导致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分裂,还会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阅读能力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

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关注不够。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随着学生优美词句、修辞手法、语言范式等积累的增多,教师要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口头表达训练。由读到说,由说到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加深,其阅读能力也在逐步递进,这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学生知识转化能力不足。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低,思维以具象为主,因此,很难将课上学到的阅读知识迁移到书面表达中。

(三)阅读量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时间过长,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外阅读量小,很多常用词汇的含义不理解。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受其兴趣支配,阅读结构不合理。大量调查表明,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优先选择动漫、科幻、侦探等题材类的图书,而对于文学类图书的兴趣则相对较低。这些进一步制约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课本中的读写结合点

时代发展很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多观察多思考,善于捕捉课本中的读写结合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三年级上),教师在讲授“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时,可以提问:“请充分发挥想象,用有的……有的……的形式写一写西沙群岛还有哪些种类的鱼。”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利于其将这一句式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二)善于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赏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第一,增删策略。例如《寓言二则》(二年级下)的课后题,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准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通过“赶紧”,学生能够体会到养羊人内心的悔不当初。通过“焦急地”,学生能够体会到主人公等待禾苗长起来的焦急心情。因此,教师应将此策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第二,换词策略。《找春天》(二年级下)一文,教师在讲解“我们几个孩子脱下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时,可通过提问“能否将句中的冲换为‘跑”,将不同的词语代入句子,虽然句意没有改变,但是“冲”更能说明孩子急于寻找春天的渴望与迫切。第三,加强仿写。儿童对语言的习得大多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得来的。通过仿写,可以扩展学生的词句储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例如《一封信》中(二年级上),教师在讲授“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儿”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平时有哪两件事是一起做的,从而仿照“一边……一边”将其写下来。

(三)充分利用有悬念的结尾,为读写结合创造机会

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三年级上)一课主要讲述了粗心的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就匆忙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结果这根胡子沾到了果酱面包,变得越来越长。于是,有男孩儿剪了一段长胡子放风筝。课文的结尾鸟太太正在找晾尿布的绳子,这时“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一开放性的结尾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为故事续编结尾。这不仅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其复习本单元学习的预测方法,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

(四)有效引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为读写一体化助力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童话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4篇优秀童话,同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当地推荐课外阅读。旨在让学生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使其体会童话的特点,从而为习作编写童话做好准备。

(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并充分发掘阅读与写作资源

小学生仍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对于教材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可利用网络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上)一课中,教师在讲解“树木抽出新芽”时,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来使学生理解“抽出”意为“使劲地长出”,这一词语的使用将枝条笔直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从而展现了春天的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一面。图片、视频的欣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重视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真正做到读写一体化。这不仅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育规律,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课本中的读写结合点;善于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赏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充分利用有悬念的结尾,为读写结合创造机会;有效引导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并充分发掘阅读与写作资源。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教育广角,2010.

[2]成曦.读中悟写,让习作流光溢彩 [J]教学案例,2018.

作者简介:赵海华,女,1990年生,天津,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学。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部编教材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输出驱动假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