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聂欣

2020-06-13

世界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重构

1976年出生

1994年入学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学士)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

2019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2017年上海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2016年上海市优秀住宅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5年全国人居经典方案竞赛规划建筑双金奖

2014年 WACA世界华人建筑师奖

我1994年入校,重建工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1999年本科毕业,第二年(2000年)重建与重大合并,于是乎我们94级成为完整在“重庆建筑大学”念完本科的唯一一届学子。从这一点上来讲,那时仍然单纯的建筑专业教学环境,也许会带来求知广度的某种局限性,但我庆幸的是得益于当初的那份专注,让自己对建筑学的热爱延续至今。其次,加持在重庆这座魔幻3D城市之上的丰富的校园地形,再加上我本来就是重庆人,在这里学习建筑设计本身就会形成对场所空间的多维化理解,以至于毕业之后做设计多强调空间体验而非视觉刺激。另外,重建工没有太多的深度理论研究负担,真真教出了一批勇往无前实干的“建卒”。我深以此为荣。

1 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摄影:聂欣)

4 西安东原阅境幼儿园

当下建筑学充满矛盾

建筑学从未像今日这般世俗。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当代建筑学(在中国)迎来一个持续20多年的巨大的发展期。在这段时期里,城市的边界在无限扩张,建筑的高度你追我赶。但是,随着商业开发成为这其中的主推力,传统的建筑学标准开始与以往大相径庭——资产的溢价空间决定了城市空间,开发的标准产品代替了建筑作品,市场的商业研判压倒了学术批判。非专业的政府官员可以决定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物的空间形态,开发商(代表普通大众)的审美水准可以完全左右整个住区的风格以及相邻街区的品相。

但建筑学也从未像今日这般高效。

得益于这样的城市大发展,整个建筑(学)行业从来没有象今天这般,获取到如此多的机会,可以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完成水平和建造效率。我们可以在短短半年完成一个看上去质量还算不错的“网红建筑”,并且在一年之内看到无数的流水线复制遍布大江南北。也可以在三五年内把一整片郊野变身城市副中心,让即便是常年生活在此的老居民也失去熟悉的路感。得益于专业分工的越发精细以及工艺与技术的大幅提升,一个相对粗放的方案也可以收获超出预期的建造结果。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实践机会的锻炼,建筑学科成就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着。近10年中,中国建筑师收获了普利兹克奖,中国事务所开始赢取国际大型竞标,是这种进步的必然结果。

2 合肥北城中央公园中学(摄影:曾江河)

5 重庆翠湖天地

当下建筑学更加广义

建筑学正在被政治、经济、人文、技术、互联网所密集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经典的建筑学科需要被重新定义,但核心的要点仍然是要用实际的建筑操作方法,更新已不合时宜的城市空间,重构功能,让城市以符合现时需求的模式继续高效运转。并且在回应由于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而掌握了当下流行话语权的普通大众的审美诉求的时候,建筑师要积极实时地参与其中,引导而非引领的做建筑学的创新设计。同时也要清晰地看到,这样的重构与创新有它的时效性,更新周期也在急剧缩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感知的敏锐力,来快捷有效地回应相对应的建筑空间诉求,操作方法也必须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我的建筑学态度

时下的疫情是对民众生活方式的一次重构,它近乎绝情地把所有人原本完全不同的需求拉到了几乎是同样的一个基本层面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筑学需要有一定的回归。因为到最后,空间留存下来的是最基本的过往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传承,一切过度的矫揉造作都毫无生命力。我反对当下受益于工艺发展和专业分工,又因为地产资本的催化作用,而愈演愈烈的建筑“装修主义”风潮。建筑最动人的是可处身感知的空间形态,可伸手触摸的材料质感,绝非描眉画眼般多余的精致外表。这种务实的建筑学态度,应该就是重建工人“建卒”精神的所在吧。

3 合肥皖投万科天下艺境幼儿园

6 张家港金茂科技城展厅(3-6摄影:聂欣)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重构
胖胖的“建筑师”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