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向阳

2020-06-13

世界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筑系尺度密度

1971年出生

1990年入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士)

江苏苏邑设计集团技术总裁

南华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2019年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2018年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6年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4-2019年江苏省建筑创作一等奖5项

2014年中国青年建筑师奖

我1990年进入重建工建筑系,读书期间经历了建筑学学制从四年改到五年,学校改名重庆建筑大学。

进校之时建筑系老师人才济济,老中青结合,特别是恢复高考后毕业的老师(如汤桦等),很多成为我们年轻学子的偶像。尽管1992年前后这些老师陆续到南方去了,但给我们学生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记忆,如手绘、构成、图纸表现等基本功训练。所以那时读建筑一定要画一手好图,再加上建筑哲学和美学上的思考,回想起来还是蛮酷的。

重建工作为专门建筑类院校,也意味着建筑系学生学相关专业课多,如结构课程有6门,那时都流传建工系老师是建筑系学生“杀手”。现在回想起来重建工基础课非常扎实,在建筑职业生涯中碰到与之相关的专业我们在学校都学过,也为此而骄傲。

当前的设计实践中,建筑、城市规划和景观的专业分工日趋细致,使设计创作能够多尺度多向度地深入城市形态的塑造,空间生产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但同时,过于恪守专业划分也会导致城市形态,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问题,例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公共空间的尺度、场所感和景观的荒芜等等。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和从事建筑、城市设计与景观的整合设计,它们之间的互动可以形成一些有趣的议题。在不同尺度项目实践中穿梭,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关于建筑与城市设计、景观学科之间关联创作的一些思考:

(1)批判性干预

不同尺度城市空间与要素的分离,建筑、城市和自然要素关系的解体是建筑需要面对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尺度上的批判性干预,如针对“规划建模的城市”的细节缺失而产生的尺度拼贴计划,针对“过度性景观设计”带来的空间无用与荒芜而采用选择性占据与填充,针对“孤立设计”的做法形成的在地性连接性设计等。

(2)凸空间

建筑师习惯于根据退让边界形成的轮廓进行创作,忽视场地与城市空间、场地环境的关联度,在我们的城市空间中有很多的“凸”空间,在建筑与场地之间制造矛盾,互不相让。建筑因场地环境而异,对场地的基本判读如果建立在城市空间的认知基础上,会自觉地关注建筑建成环境的意义大于建筑自身形式创造的价值。

(3)背景建筑

形态触及到设计的本质,似乎关系到建筑创作的水平,也因此导致现在城市中建筑形态处于一个失控的局面。城市设计对形态的界定是通过建筑类型分类等来完成和引导,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类型的意义大于形态。就建筑在城市中形态定位,大多数是“背景”建筑,所谓“背景”建筑就是不要给城市空间添乱。

(4)聚合密度

建筑对密度的理解如仅限于建筑覆盖率,很容易导致大而空或小而乱的室外空间以及大而不适用的室内空间,在国内很多广场是没有密度概念,强调“广”即大,而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广场,强调“场”即场所感。密度对城市和基地而言代表了人活动的集聚度和形态的聚合度等,比密度更重要的是密度的分布状态。而数字意义上建筑覆盖率外的空间也是有密度的,现行很多场地变成了建筑剩余的空间而呈现消极。

(5)建筑的呈现

当代建筑在自媒体时代展现了建筑本体与创作者最大的空间传播价值,所有建筑皆可成为美化后的图片,但具有两种呈现的形式:一是新建成效果图而设计,为特定视角而设计,而建筑本体构造、材料耐久性、与建筑以及在地性空间的使用需求相剥离,图片的背后是快速的衰朽,呈现空旷和消极的状态;二是在使用中损耗,空间因使用而转化,经历时间而成为本质意义的建筑,去等待下一次的生长。

1 南京江宁美丽乡村酒店

2 南京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中心

3 青岛即墨会议会展中心

4.5 青岛即墨市民文化中心

猜你喜欢

建筑系尺度密度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宇宙的尺度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