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宏儒

2020-06-13

世界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大师

1966年出生

1984年入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士)

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2015年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2015年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

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5年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2005年建设部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1984年秋我进入重建工的时候,真的体会到了来到一座象牙塔的感觉。首先是老师们专业上一个比一个牛而且会教,关键是还一个比一个文艺,居然把懵懂的我熏陶出了还算强的专业精神和一点点文艺情怀。最入心的是长一辈的老师们看我们的眼光,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父母般的严和慈。

然后是同学和学长们一个比一个有才华且见多识广,带着我又看了些好书、听了些好音乐,长了不少专业内外的见识,这些至今受用。

对我影响最大的也许是当时的建筑系主任李再琛先生。其实先生也就给我们上过一两堂课,大会上讲过几次话,却塑造了我作为建筑师的精神内核,至今凝聚不散。

大概由于在重建工的这4年,此后独处之时从不寂寞无聊。

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教学、实践与理论

“不想当大师的建筑师就不是好建筑师”吗?非也。在一个建设爆发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那么多伟大的建筑杰作,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大师(天才的比例大抵是一个恒量)。大学扩招之后,数量巨大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更应该面向社会最广大的“日用建筑”的设计需求来培养。基本的营造原理、功能空间组织、环境性能、材料运用以及职业责任等应该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使得大量的建筑学本科毕业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建筑设计的职业状态。

在英国读研的时候,晚上定期有资深执业建筑师来校做讲座,效果非常好,这值得借鉴,尤其本科阶段,多接触全程主持建筑设计直至竣工的优秀建筑师,会是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

大师不能靠培养,能成大师的,自然会成为大师。

建筑文化传统与新技术

如果我们认同人类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我们就会明白任何建筑都不比没有它让这个世界更美。建筑师的使命,不过是尽量减少建筑这一必须而无奈的行为对原本美好的自然的破坏。

2 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

建筑最初的意义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加诸自身的精神营养与枷锁越来越多,建筑逐渐远离了初心,被各阶段的权力阶层和为之服务的设计者赋予了过多形而上的意义,这对建筑这种人类最庞大和“沉重”的形而下造物来说是极其牵强的,甚至是一种倒错,也带来了巨大的不必要消耗也就是浪费。人的精神只能在精神中存在,若需借助如此巨大的物质载体,只能表明精神的萎弱。

一些作为日用品的建筑被虚伪而野蛮地设计(装扮)成表达某种思想和感觉的雕塑,迎合着少数“精英”疑似假装的趣味,蔑视使用者的真实需求——解决好与自然的关系,践踏人类千万年来形成的对于日用品的审美。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等,是对这一趋势的必然反思,尽管在理论和技术层面都还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偏颇。

我国建筑文化传统中值得研究和借鉴的,除了与社会性和艺术性相关的部分,例如建筑的规格、形制、功能、装饰等,还包括自然性和技术性相关的部分,其中主要是通风、采光、遮阳、防风、防雨、视线控制等建筑环境方面的设计智慧。通过空间分析、环境分析等新技术,可以准确量化地研究传统建筑文化这些方面的成就,并将其原理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对江南民居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布局、空间构成甚至细部,远不止具有功能性和文化性意义,还有着非常精确的环境性能设计和充满灵气的视觉环境设计智慧。

3 醴陵一中图书馆

4.5 上海莘庄综合楼

6 常州维绿大厦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大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大师剪我也剪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