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秉奇

2020-06-13

世界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设计院建筑师重庆市

1954年出生

1978年9月入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士)

原重庆市设计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总建筑师

2008年获“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荣誉称号

2006年获重庆市“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一届“先进工作者”称号

获全国、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40项

选择

最初选择从事建筑设计应该说只是一种偶然,让我奇妙而有趣的人生充满了太多不可预知的内容。大学,是命运给予我人生中最珍贵的馈赠,意想不到地成为了一名用绘图铅笔演奏凝固乐章的建筑师,让我和生逢“文革”的同龄人一样,摆脱了无望、晦涩的生活,从此人生打开了值得我用毕生的热情去投入的设计生涯之门。

建筑带给我最大的成就感不仅仅在于这是一种可以从无到有、甚至是在废墟上起舞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给所有人使用、欣赏和评价,它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提供了人类栖息的空间,是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的最佳结合。正是这种感召力带给我极大的动力和乐趣,鼓励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踏上建筑师之路。

我的建筑师之路

我的建筑师之路总体而言是顺利的,这得益于不同成长阶段中许多优秀的人物给我的指引。小学刚毕业我就赶上“文革”初期的停课闹革命,幸而毕业于北洋大学的父亲和毕业于辅仁大学的母亲想方设法帮我创造学习条件,让我在1978年以出乎自己意料的成绩通过了高考,等到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让我放弃了曾经希望从医的想法,坚定的选择了建筑学。童年时代父亲的睿智、母亲的胸襟带给我很多的启迪,兄长和他聪明的朋友们也为我树立了另一种文化修养的标杆,在这种浓厚的知识氛围的浸染、熏陶中逐渐长大,为我以后从事建筑设计打下了科学和人文基础。

大学时期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更是给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的大学除充满了艺术与技术的交融,还有更多新奇的人和事在等待着刷新我的眼界。78级我们班进校一共36人,年龄参差不齐,年长者32岁,年少者不到16岁,77、78级的同学们都很熟,结识这些优秀的同窗是我大学时代的一大财富,一大批优秀的同学此后都成为了业界翘楚。大学时代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人和事,带领我们走入建筑学殿堂的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更是难忘。这个时期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先生们的教育观念也很是与众不同,课堂教学一派“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面貌。

我1982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开始了真正与建筑结缘的生涯,有幸得到了数位大师的指点,两年后回到了家乡重庆。时光流逝,不知不觉间转瞬就已是近40年。从普通设计师到设计所所长再到设计院院长,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平台越来越广,交往结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使我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受益无穷。学习的对象从身边指引我的建筑师开始延伸到国内、国际同行,在和他们的合作和交流中我关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加以学习和吸收。

还值得一提的是少年时代钟爱的小提琴,多年积累下的音乐素养对我一生的建筑设计与审美意境影响深刻。

我感谢在成长过程中指引和帮助我的所有人,如果不曾拥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相信自己的设计会失去诸多有力的支撑,比如科学的严谨性,比如设计的艺术灵感,再比如不断深入探究未知领域的专注与执着。

引领

生命的偶然成为注定的必然,尽管与建筑结缘源自无意识,但却成为了我此生无悔的选择,从不断完善楼宇的设计到追溯城市的记忆,建筑引领我一步步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追逐一个又一个全新的起点,这是一个充满了无穷乐趣的世界,我从中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使我心灵充实。

从事建筑设计及管理的这近40年,我一直致力于传播和弘扬建筑技艺,继承和发扬山地建筑和地域文化的内涵精髓。我也带领着设计团队,培养出一大批奋战于一线的建筑人才,创造出许多符合场所文脉和时代特征的和谐建筑,为重庆市的建筑创作繁荣做出努力。

回首所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日子,我都曾认真地努力过,辛勤地付岀过,面对无数走出图纸变成现实的设计作品,我只愿意像浮士德一样对着这充满创造力的美丽新世界深情的呼唤美好时刻的短暂停留,而不是在追忆被浪费掉的时光中苍白的懊悔。

1 重庆科技馆

2 重庆两江集团总部大楼

3 重庆渝州宾馆

猜你喜欢

设计院建筑师重庆市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胖胖的“建筑师”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