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胶基抗菌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2020-06-13李志明周成琳刘海洋宋雪健

农产品加工 2020年9期
关键词:抗菌剂明胶酵母菌

李志明,周成琳,钟 蕊,刘海洋,宋雪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0 引言

塑料制品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广泛使用,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及人类及动物的生存,由于食品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所导致,因此研究开发可降解、无毒、抗菌的包装材料极为重要。目前,对可降解包装膜基材的研究可以分为多糖、蛋白质、脂类等,而蛋白质基膜与其他成膜基材相比,具有机械特性和较好的阻气性,可以防止食品的脂肪氧化及挥发性成分挥发[1]。作为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之一的明胶,也是一种蛋白质,其主要组成为氨基酸组成相同而分子量分布很宽的多肽分子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自然环境下可降解,是一种理想的成膜基材[2]。

天然生物抗菌剂纳他霉素具有无毒、无害、高效的特点,能有效抑制霉菌、真菌的滋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当中。王君等人[3]采用2%壳聚糖,1%甘油,0.3%CaCl2和0.01%纳他霉素制备的壳聚糖抗菌膜具有良好的性能。纳米氧化镁价格低廉,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并且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被作为食品的防腐剂、调理剂[4]。目前,对抗菌膜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细菌或者真菌的单一种类方面,而试验采用明胶作为成膜基材、纳他霉素作为真菌抗菌剂、纳米氧化镁作为细菌抗菌剂制备明胶基抗菌膜,使其具备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特性,旨在拓宽抗菌膜的研究种类,为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设备

明胶、卡拉胶(生化级),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羧甲基纤维素钠(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提供;无水氯化钙(分析纯),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丙三醇(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提供;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LB肉汤,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纳他霉素(生化级),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纳米氧化镁(50 nm),阿拉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HW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JJ-1型精密定时电动搅拌器,江苏金坛市荣华仪器厂产品;DGG-9140B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厂产品;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板通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XLW型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TSY-T1H型透湿性测试仪,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产品;FMJ-450型双面加热塑料封口机,杭州佑天元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DMN型光泽度仪,天津市其立科技有限公司产品;WGT-S型透光率/雾度测定仪,上海仪电物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抗菌膜的制备

试验选取0.97%(质量比,下同)明胶作为成膜基材,0.24%卡拉胶作为增弹剂,0.73%甘油作为增塑剂,0.24%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增稠剂,0.24%无水氯化钙作为交联剂,0.24%纳米氧化镁作为细菌抑制剂,0.02%纳他霉素作为真菌抑制剂,在100℃条件下将上述试剂分别溶于200 mL蒸馏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将成膜液倾倒于20 cm×20 cm的玻璃板上,冷却,并在40℃条件下干燥8 h,揭膜,待用。未加抗菌剂的膜作为对照组。

1.2.2 抗菌性能的研究

(1)菌种的活化。试验以真菌界酵母菌、细菌界沙门氏菌作为研究对象,将菌种分别接种于PDA马铃薯培养基和LB肉汤培养基中,并于28℃和37℃下培养3代。

(2)抗菌性的测定。将活化好的菌种采用梯度稀释的方式分别将酵母菌、沙门氏菌稀释到102CFU/g和106CFU/g。吸取1 mL酵母菌菌液于PDA培养基上,用涂布器涂膜均匀,将抗菌膜裁剪成6 mm的圆圈,置于平皿中央,于28℃条件下培养48 h,并用游标卡尺对抑菌圈进行测定。吸取1 mL沙门氏菌菌液与装有LB肉汤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抗菌膜裁剪成6 cm×6 cm的正方形,剪碎,将锥形瓶置于37℃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在0,2,4,6,8,10,12 h取样,于波长600 nm处测定吸光度,并通过吸光度表示菌落总数[5]。

1.2.3 膜厚度的测试

采取5点测试法,采用螺旋测微器对膜的厚度进行测试(精度为0.01 mm)。

1.2.4 机械性能的测试

参考薄塑和薄片的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方法(GB/T 1040.3—2006)对膜的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稍作改动,膜的有效测试长度为8 cm,宽度为2 cm,牵引速度为25 mm/min。测3次取均值。

1.2.5 热风强度的测试

参考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QB/T 2358—1998),略作改动,设置有效测试长度为8 cm,宽为2cm,并将其中的一端用封口机封合,牵引速率为50 mm/min。测3次取均值。

1.2.6 透湿量的测试

参考包装材料试验方法、透湿率(GB/T 16928—1997)的标准方法,对膜的透湿量进行测定,测3次取均值。

1.2.7 透光率及雾度的测试

参考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试方法(GB/T 2410-80—2008),对膜的透光率及雾度进行测试,测3次取均值。

1.2.8 光泽度的测试

参考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的测试方法GB/T 8941—2007,专用型探头为75°,测3次取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菌膜的抗菌效果分析

明胶基膜对酵母菌的抗菌效果见图1,明胶基膜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见图2。

图1 明胶基膜对酵母菌的抗菌效果

图2 明胶基膜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

研究发现,抗菌膜能有效抑制酵母菌的滋生,其抑菌直径为31±0.76 mm,如图1所示。抗菌膜对沙门氏菌的滋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虽然菌落数在不断增大,但抗菌膜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如图2所示。试验制备的明胶基抗菌膜与王赢[6]采用壳聚糖和0.075%的纳他霉素制备的抗菌膜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接近。与李化嵘[7]采用纳米氧化镁对沙门氏菌进行抗菌效果研究取得的结果相一致。

2.2 明胶基膜物理指标分析

膜的测试指标见表1。

表1 膜的测试指标

研究发现,随着抗菌剂的加入,其膜的厚度增大。由于纳米氧化镁及纳他霉素抗菌剂粒子的存在,导致成膜基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降低,易于发生形变,故明胶基抗菌膜的抗拉强度低于明胶基膜,断裂伸长率高于明胶基膜,同时热封强度也有所下降。明胶基抗菌膜的透湿量为453.77±25.24 g/m2·d,明胶基膜的透湿量为426.72±20.6 g/m2·d,是由于抗菌剂粒子的存在增大了成膜基材分子间的“空隙”,提高了水分的透过量。由于纳米氧化镁及纳他霉素均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导致制备的明胶基抗菌膜呈现白色,而明胶基膜接近为无色,故明胶基抗菌膜的透光率低于明胶基膜,且雾度较大。同时由于抗菌剂粒子分散与明胶基膜的表面及内部,导致其光泽度为9.8±0.1 Gs,明显低于明胶基膜。李海朝等人[8]采用明胶及不同浓度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制备的复合膜,其抗拉强度为2.3~14.8 MPa,断裂伸长率为55%~13%,试验制备的抗菌膜的抗拉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参数在上述范围内。与王卉等人[9]采用5% (W/V)明胶、3%甘油(W/W明胶)、0.4%戊二醛(W/W明胶)及山梨酸钾制备的抗菌膜在透光性及雾度指标研究中,取得的结果相一致,即随着抗菌剂的添加,膜的透光性被弱化,雾度增大。

3 结论

采用0.97%明胶,0.24%卡拉胶,0.73%甘油,0.24%羧甲基纤维素钠,0.24%无水氯化钙,0.24%纳米氧化镁,0.02%纳他霉素,制备的明胶基抗菌膜,对酵母菌的抑菌直径为31±0.76 mm,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滋生,由于抗菌剂的加入,改变明胶基膜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及阻隔性能。试验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抗菌剂明胶酵母菌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长孢洛德酵母菌致腹腔感染1例
刺激响应型抗菌剂研究进展及在胶原抗菌防腐中应用展望
纺织品抗菌剂分类及安全性评价探讨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抗菌剂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
纺织品非溶出抗菌剂的整理及耐洗涤性能
您真的了解明胶吗?
酵母菌感染,怎样才能不误诊?